保護海港修訂條例草案上月刊憲,保護海港協會憂慮當局或進行大規模填海,認為是否填海應由法庭決定,協會向特首呈交請願信,表明反對大型填海工程。
發展局透過社交網頁澄清,政府已多次在不同場合公開表明,無計劃在維港內進行大規模填海造地作房屋或其他用途,批評協會只憑二、三十年前早已過時的填海計劃,甚至不惜虛擬圖片,試圖暗示政府有意進行大規模填海,完全偏離事實。
發展局指出,修例建議並無削弱法院功能,亦無損市民的司法覆核權利,修例建議為改善海濱拆牆鬆綁,絕非為大型填海鋪路,當局亦一直有回覆協會,有理有據回應質疑。
發展局重申修例獲立法會跨黨派支持,得到海濱事務委員會大部分委員的支持,公眾亦普遍支持修例。政府會全力配合立法會的審議工作,讓《條例草案》盡早獲得通過和實施。
保護海港協會表示支持小型填海,但不希望混合大型海港填海計劃推行,又認為是否填海應由法庭決定,而非政府自己決定,憂慮一旦通過修訂會影響深遠。
發展局回應有網上媒體報道聲稱東江水大腸桿菌含量超標,認為內容以偏概全,強調香港接收的東江水水質完全符合國家就有關飲用水訂定的最高標準。
東江水。政府新聞處圖片
發展局在社交平台表示,水務署一直嚴密監察香港的食水水質,監測結果顯示食水樣本完全符合香港食水標準。
局方稱,相關報道引述曾於2018年及2022至23年某些日子分別錄得水樣本的埃希氏大腸桿菌群含量每公升6萬個及34000個,局方解釋,是涉及2018年及2023年當中的兩天數據,因當時持續暴雨而要泄洪,上流的外來物流入深圳水庫,引致水質數據短暫偏離標準,認為個別日子的數據不能科學地反映整體水質,國際慣例是按水質監察數據的全年平均值量度原水水質是否符合標準,自報道所提及2010年至今,檢測記錄顯示供港東江水水樣本的埃希氏大腸桿菌群含量並沒有超標。
發展局。資料圖片
發展局又說,報道指東江水流域一帶於2010至2017年間曾受垃圾、工廠及棄置動物相關的廢水污染,水務署當年已向廣東省水利廳了解跟進,確認東江水沒有受污染。水務署當年的原水檢測記錄亦顯示水質參數,包括埃希氏大腸桿菌群、有毒金屬均維持在極低甚至檢測不到的水平,充分證明東江水水質沒有受到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