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護署正式推出生物多樣性地理信息系統,提供一站式平台,方便公眾了解本地各種物種的資訊。
漁護署推出生物多樣性地理信息系統。 政府新聞處圖片
系統是香港生物多樣性資訊站建設計劃的第二階段,現時載有過百萬個由漁護署、合作機構,以及整合自科研和公民科學項目的本地物種出沒記錄。系統與資訊站的其他數據庫相連,包括載有各個物種介紹和相片的物種數據庫及多媒體數據庫。新增的系統具備了「按區域搜索」功能,公眾除了可以透過物種名稱進行搜索外,亦可根據地理位置查詢區域內的物種。
系統上顯示的物種介紹、圖片及出沒記錄。 政府新聞處圖片
自2022年推出以來,資訊站不斷更新數據及增添資料,每月瀏覽量錄得逾萬人次。新推出的系統將更進一步豐富資訊站的內容,增進公眾對本港生物多樣性的認識。漁護署會繼續邀請更多合作機構為資訊站作出貢獻,亦會舉辦相關公民科學活動,讓公眾可以參與收集數據及共享知識。
市民可以經香港生物多樣性資訊站進入生物多樣性地理信息系統。 政府新聞處圖片
漁護署正分階段展開智能山火監察器及控制系統安裝工程,進一步提升監察郊野公園內發生山火的效率,並於本月完成首階段安裝工作。
漁護署在田夫仔山火瞭望台安裝智能山火監察器。漁護署圖片
安裝山火監察器的地點,包括於大欖郊野公園的田夫仔及八鄉山火瞭望台、西貢西郊野公園海下山火瞭望台和馬鞍山郊野公園黃竹洋山火瞭望台;山火控制中心亦會安裝監察器和控制系統,整個項目將在明年4月完成。
漁護署表示,智能山火監察器採用紅外線熱成像、視頻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透過探測山火所產生的溫度和光度,實時監察山火。監察器的監察範圍半徑約為5至8公里,當發現山火後,會即時向山火控制中心發出警報,傳送實時影像及顯示山火位置。
資料圖片
署方指出,項目完成後,山火監察器會組成網絡協同運作,全天候運作監察山火,大大提升郊野公園山火監察的效率,亦可紓緩人手需求。另外,山火控制中心設有熱線,透過市民的通報監察及應對山火。
清明節將至,漁護署呼籲前往郊外掃墓的市民謹慎處理火種,應在化寶桶內燃燒香燭和冥鏹,切勿用火燃燒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