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雅虎新聞網1月25日報道,日本的少子化和高齡化導致人口持續減少,各地不斷出現無人居住的「鬼城」。
社交媒體出現鬼城主題影片
在社交媒體上,甚至出現了探訪鬼城為主題的影片。而這些在影片中帶著一絲詭異氛圍的城市,都曾經有過自己的輝煌時刻。
![AP圖片](https://image.bastillepost.com/704x/wp-content/uploads/hongkong/2024/12/20241218_FI_source-ap_Japan_Economy.jpg.webp)
AP圖片
工廠撤離 使小城停滯
比如栃木縣矢板市,曾經被稱為夏普小城,因為夏普工廠的存在而熱鬧非凡。然而,受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工廠規模逐步縮小,最終被並購而關閉。隨著工廠的撤離,居民數量驟減,城市也變得蕭條,整個街區仿佛陷入了停滯。
![AP圖片](https://image.bastillepost.com/704x/wp-content/uploads/hongkong/../blogger/2024/03/20240328_BLOG_-6.jpg.webp)
AP圖片
煤礦陸續關閉 夕張市破產
北海道夕張市曾因煤礦而興盛一時,最繁榮時人口多達12萬。然而,2005年起煤礦陸續關閉,人口銳減至約1.3萬,僅剩最鼎盛時期的1/10。2006年,夕張市宣佈財政破產,負債約630億日元(約31.5億港元),其中必須償還的債務高達353億日元(約17.65億港元)。從2007年起,市政府縮減行政開支,嘗試發展觀光等新產業。到2024年,儘管夕張市的債務減少到約54億日元(2.7億港元),但人口也下降至6107人。
![AP圖片](https://image.bastillepost.com/704x/wp-content/uploads/hongkong/2024/06/20230817_FI_source-ap_JapanEco.jpg.webp)
AP圖片
「空城化」成趨勢
夕張市的案例並非個例,日本各地正面臨類似困境。東京的代官山和自由之丘曾經是高端時尚品牌的聚集地,如今代官山站前隨處可見空置店鋪,商圈正逐步「空城化」。這些變化與人們的消費方式、流行變化和租金高漲不無關聯。
種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得「空城化」成為一種難以逆轉的趨勢。日本社會正面臨著如何振興地方經濟、避免更多地區淪為空城的重大挑戰。
![AP圖片](https://image.bastillepost.com/1024x/wp-content/uploads/hongkong/2024/10/20241007_familymart3_source-licensed.jpg.webp)
AP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