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港生留學英國熱轉冷 3原因令「金牌」褪色 美加吸引力齊跌3冷門國躍升

博客文章

港生留學英國熱轉冷 3原因令「金牌」褪色 美加吸引力齊跌3冷門國躍升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港生留學英國熱轉冷 3原因令「金牌」褪色 美加吸引力齊跌3冷門國躍升

2025年03月27日 21:29 最後更新:21:40

我日前寫過,因種種問題,包括特朗普辣手對外籍學生等,令港生留學美國現跌勢,一位升學專家朋友看後同我講,本來是許多港生首選的英國,吸引力也不如前,「金牌」正漸褪色,主要是受到3個負面因素影響,如此下去,「留學王國」的地位將難保。另有留學顧問給我看近期一份研究報告,原來申請到加拿大、澳洲和美國升學的外籍地都齊齊減少,反而3個冷門國家,包括德國、法國和芬蘭卻躍升,顯示留學市場出現逆轉。香港的大學正打造「留學品牌」,大可加入競爭,搶奪市佔率。

英國多間大學陷於財困,衍生4個負面因素,包括學費上漲及排名下降,「金牌」漸褪色,令港生留學英國由熱轉冷。

英國多間大學陷於財困,衍生4個負面因素,包括學費上漲及排名下降,「金牌」漸褪色,令港生留學英國由熱轉冷。

英國真是頭頭碰着黑,今年流年五行「欠水」,財相李韻晴剛公布春季財政預算案,2025年經濟增長預計只得1%,本年度財赤達361億鎊,故要大削社會福利等開支。政府沒財、經濟萎縮,大學亦難逃衝擊,它們本已紛紛喊窮,近期財困更變本加厲,被迫裁員及收縮開支,結果大大削弱在留學市場的競爭力。

升學專家指,據英媒近日報道,逾80間英國大學為應對困境,準備進行重組及裁員,其中卡迪夫大學、杜倫大學、謝菲爾德大學等有名學府,因收生不足,收入下降,須裁減教職員。估計英國的大學可能因此流失10000個職位,教育質素下跌勢所難免,家長作選擇時,多了人思慮一個問題:花錢送子女去英國讀書是否物有所值?

朋友說,英國的大學縮皮求存,並設法搵銀,對吸引外國學生(包括港生)有4個負面影響:1是大學受限於政府政策,本地生學費增加有限,只好狂打外國學生荷包,港生所付學費勢飆升,住宿和其他生活費用也水漲船高,令家長的負擔大大加重,是否選擇去英國,要重新計過條數。

第2是,大學狂削開支,投入科研和師資的錢因而減少,直接影響大學的國際排名。港生考慮入讀那幾間大學,都會先看它們在榜上排第幾位,排名下跌當然不利收生,若英國的大學整體都降級,更打擊英國的高等教育聲譽。

朋友指第3個不利因素是,大學財困裁員減成本,因而會刪減部分課程,令外國學生對學系的選擇減少,從而影響他們未來就職。此外,港生在住宿和學習支援等方面,正遇到更多問題。

不過,對港生而言,大學情況差也是個機會,因為大學都想多收外國學生吸水解困,港生申請入學自然可較易得手。但升學專家朋友說,情況雖如此,家長作决定時,要考慮其教學質素下降的問題,錢要花得其所,不應但求入了學就算。

另一位留學顧問傳给我一份研究報告,說除了留英學生減少外,加拿大、澳洲和美國都出現同樣情況,原因是學生簽證收緊、學費和生活開支增加,以及畢業後留下就業的機會減少。

這報告指,加拿大本是中國和印度學生留學的熱門地點,但2024年申請的學生大跌46%,這與政府限制留學許可,並嚴控畢業後在當地工作,有直接關係。

申請留學澳洲的學生人數,同樣大跌,減幅達36%,原因與加拿大相同。至於申請去美國升學的外國學生,亦減少了11%,原因之一是學生簽證的政策三時花、六時變,很不確定。去年特朗普還未回朝,他辣手對待外國學生到近日才出現,估計今年選擇赴美升學的人數勢必再減。

朋友引用那份報告指,有3個留學冷門國家,外國學生申請升學躍升,第一個是德國,主要因延長了留學生課餘工作的時間,又安排他們過渡至永久居留,故上年度申請人數達380000。

第二個是法國,因它擴大了國際生留學計劃,並提供住宿津贴等,故申請入學人數增加了5%。第三個是芬蘭,留學生之所以增加,招數是加強英語授課,特別是商業和醫療衛生的課程,而其學費亦相對較低。

朋友說,國際留學市場正出現「洗牌」,傳統熱門地如英、美、加、澳,因經濟、入境政策和地緣政治等種種原因,已漸失優勢,內地和香港學生不少轉往其他較冷門的國家。香港正打造「留學品牌」,現在是大好時機,應加大力度搶佔更大市佔率。

外國學生,包括港生,申请赴加、澳、美升學的人數都齊齊下跌,國際留學市場出現「洗牌」。

外國學生,包括港生,申请赴加、澳、美升學的人數都齊齊下跌,國際留學市場出現「洗牌」。




時人物語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最近長和計劃出售巴拿馬港口等資產,受到強烈批評,有人為它辯護,說這是「在商言商」的商業行為,不應被要求以國家為重,一位商界朋友看後十分激氣,說美國號稱奉行資本主義自由經濟,但其巨企都不容許歪離「愛國主義」,特別是特朗普回朝後,他們都須將國家利益放於首位,絕不可以「在商言商」,當政府冇到。他舉例說,蘋果CEO庫克近月宣布在美國本土投資5000億美元,以履行商界的「愛國承諾」,充分示範了美國巨企即使如何強大、如何國際化,都要先顧及國家利益。此外,矽谷投資鉅子近年亦掀起「愛國浪潮」,是另一個有力佐證。

蘋果CEO庫克履行特朗普要求的「愛國承諾」,未來4年在美國本土投資5千億美元,出大力氣令「美國再強大」。

蘋果CEO庫克履行特朗普要求的「愛國承諾」,未來4年在美國本土投資5千億美元,出大力氣令「美國再強大」。

庫克領導的蘋果公司,全球化程度極高,而中國是其主要市場,但他對特朗普提出的「美國優先」(MAGA),以及「拒絕全球化主義,信奉愛國主義」的豪言,完全心領神會,視之為對美企的政治要求,不敢不從。所以在特朗普就任後不久,他即以真金白銀展示其「愛國心」。

特朗普提出「拒絕全球化主義,信奉愛國主義」,科企巨頭纷纷用具體行動以示遵行,矽谷投資鉅子亦掀起「愛國浪潮」,大量投資於國防科技。

特朗普提出「拒絕全球化主義,信奉愛國主義」,科企巨頭纷纷用具體行動以示遵行,矽谷投資鉅子亦掀起「愛國浪潮」,大量投資於國防科技。

商界朋友心水夠清,記得庫克於2月24日宣布一項投資大計,就是在未來4年,於美國本土投資5000億美元,新增2萬個就業職位,並在德州休士頓興建一家製造AI伺服器的大廠。《商業周刊》就此訪問了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基姆,他一語中的,說「每家公司都會迎合當政者的要求」,為此把投資重新包裝,以顯愛國心,而他說的當政者,明顯就是特朗普。

庫克積極履行「愛國承諾」,其實以往早有先例。《商業周刊》指,2019年特朗普做首任總統時,庫克便曾帶總統大人去德州奥斯汀的Mac Pro 電腦工廠參觀,對方當時興高彩烈稱,「我們正見證美國一座重要工廠誕生」。庫克精心安排這場「愛國演出」,同樣是為了表現愛國精神。

除了庫克外,其他科技巨企如Meta的朱克伯格、亞馬遜的貝索斯、Open AI的阿特曼等,也紛紛表達了同樣態度,「愛國」不甘後人,而幫特朗普做刀手整頓聯邦政府的科技巨頭馬斯克,更不在話下,早就扮演愛國急先鋒。亦因這樣,各位大孖沙都在總統就職禮站在前排,備受尊崇。

其實矽谷的投資鉅子去年已掀起「愛國浪潮」,《華爾街日報》一篇報道指出了一趨勢,說他們投入美國國防領域的資金大增,轉變了對中國市場的偏好。根據一份報告,矽投資鉅子向排名前100位的美國國安相關的初創企業,投資了420億美元,這些公司從聯邦政府取得的合同,達20億至50億美元。

據報道,曾經「養大」蘋果和Google 的紅杉資本,近年投資目標之一,正是軍方製造氫動力武器系統的Mach Industries,它還投資於軍用無人機等新科技。

雖然有關投資也同時有商業考慮,例如美國加強與中國軍事抗衡,確令生意有利可圖,不過更大原因,是政府向他們提出「振興美國」的政治要求,不容許他們一味講「在商言商」,而向「愛國投資」耍手擰頭。

庫克和矽谷投資鉅子的故事,清楚告訴大家,所謂「在商言商」、「商人無國界」,全都是狡辨之詞,現實上企業與國家不能分開,也不應分開,利益是绑在一起的,此道理中美皆然。在這大方向中迷失的企業和個人,要醒醒了。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