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近日美國《大西洋月刊》披露,總統特朗普內閣高級成員,在通訊軟件群組討論襲擊也門胡塞武裝作戰計劃時加入了一名記者,揭嚴重保安漏洞的事件,仍鬧得沸沸揚揚之際,據英美媒體報道,美國的軍事部署已迅速升級,包括B-2隱形轟炸機、C-17戰略運輸機以及KC-135空中加油機在內的龐大機群,最近正在向位於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島基地集結。外界認為,此次空中調動規模並不尋常。
媒體報道,B-2隱形轟炸機最近正在向位於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島基地集結。
美國「動力」(The Drive)網站3月25日報道,衛星照片顯示,過去48小時內,至少有3架C-17戰略運輸機和10架空中加油機趕赴迪戈加西亞島基地。該基地在美軍過往對中東的軍事行動中一向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提供了戰略轟炸機的起飛與補給支持。
據報,航空廣播頻道亦顯示,呼號為Pitch 11和Pitch 14的兩架B-2轟炸機機組人員與澳洲的空中交通管制員進行交流,其中Pitch 11的機組人員透露還有第三架B-2轟炸機同行,正從美國本土向西的長途飛行中,並於澳洲上空進行空中加油;而呼號Pitch 13的第四架B-2轟炸機,因緊急情況臨時降落在夏威夷希卡姆空軍基地。另25日數架呼號Abba的B-2轟炸機也從美國本土出發,前往迪戈加西亞島基地 。
《環球時報》旗下「樞密院十號」官方帳號分析,以往美軍對中東的主要軍事行動,多由基地出發的戰略轟炸機打響第一槍,此次的動態無疑令人擔憂。
「IntelFrog」使用公開資料追蹤軍機的動向。
英國《防務週刊》網站指,情報顯示至少有5架B-2隱形轟炸機和7架C-17戰略運輸機已抵達迪戈加西亞島基地或正在前往途中。報道指,開源情報分析帳號「IntelFrog」使用公開資料追蹤軍用飛機的動向,至少18架美國空軍KC-135加油機向加利福尼亞州的特拉維斯空軍基地、夏威九的丹尼爾·井上國際機場和關鳥的安德森空軍基地集結。
報道還稱,多個美軍基地同時出現如此多的加油機,表明美軍正預先協調空中加油能力,踏出發動大規模攻擊前的重要一步。
「IntelFrog」更透露,很多加油機已從關島轉移到迪戈加西亞,部分B-2隱形轟炸機也在從懷特曼空軍基地前往途中被發現。同時,大量C-17運輸機已經抵達迪戈加西亞。飛行追蹤數據顯示,過去3天至少有7架C-17降落在該基地,估計是為轟炸機作部署,運送了大批人員、補給和可能的彈藥。報道稱,此不尋常舉動,很可能為一次重大空中行動做準備。
海灣國家普遍反對美軍使用其基地對胡塞武裝發動空襲,這使得美軍需要重新考慮其作戰方式。相較於從「杜魯門」航空母艦出發的攻擊,從迪戈加西亞起飛的B-2轟炸機不僅能夠避免這一限制,還能攜帶更大規模的彈藥,有效摧毀堅固的目標。同時,該基地因位於遠離胡塞武裝的安全距離,確保了美軍轟炸機的安全。
另一方面,迪戈加西亞遠遠超出了胡塞武裝使用的伊朗製造的無人機和飛彈的攻擊範圍,因這些伊朗彈道飛彈的最遠射程約為2000公里,而迪戈加西亞島和伊朗之間的距離約為3795公里,這就是為何美國空軍需要出動如此龐大的機群。
據分析,對於胡塞武裝或伊朗而言,如遭美軍戰略轟炸機的狂轟,很難有效反擊,若對駐中東的美軍基地動手,則等於主動破壞海灣國家的中立立場,美國空軍就可名正言順地從中東的空軍基地起飛戰鬥機,展開更大規模的部署。
特朗普一再強調,伊朗需對胡塞武裝的行動負責。而美媒也報導指,伊朗的多數核設施及飛彈生產基地已明顯「地下化」,傳統空襲的威懾效果大大降低。然而,美軍若使用B-2進行攻擊,則可搭載多種精確武器,包括美軍最強大的常規武器之一、3萬磅級GBU-57鑽地炸彈,足以摧毀地下60公尺深處的加固設施。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當台媒歡呼首架美製F-16V戰鬥機披紅掛彩出廠時,解放軍兩型六代機已悄然完成首飛。台灣用天價換來的「四代半」戰機尚未列裝,能不能逃過被解放軍當作「活靶子」的命運?
多家台灣媒體近日高調宣稱,從美國引進的首架全新F-16V戰鬥機於美國時間28日舉行出廠儀式,並吹噓「該戰鬥機可以配備各種先進導彈,戰力較以往有大幅度提升」。
台媒報道
然而現實卻是,從2019年台灣向美國採購最新F-16V戰鬥機,到如今正式下線出廠,在這短短6年內,兩岸空中戰力的差距急劇拉大。解放軍的第五代殲-20和殲-35隱形戰鬥機不但開始大規模服役,而且兩款六代機也已經開始試飛。
從美國引進的首架全新F-16V戰鬥機交付台當局。
台灣《聯合報》29日稱,台灣於2019年以「鳳翔項目」的名義編列特別預算,採購66架全新的F-16V戰鬥機。該機原計劃於2023年交付,幾經推遲後,首架戰鬥機終於完成組裝及測試,於美國東部時間3月28日舉行出廠典禮。
台灣《自由時報》稱,當天亮相的這架F-16V為雙座戰鬥機,機號6831,「它代表台灣空軍即將擁有配備多型新式導彈的全新戰機,可大幅提升空軍戰力。」
報道介紹稱,未來台灣空軍將擁有兩種不同類型的F-16V,包括台灣空軍原有的F-16A/B戰鬥機經過性能提升後的F-16V(block 20),以及這次全新製造的F-16V(block 70)。其中F-16V(block 20)只是更換了有源相控陣雷達等航電設備,具備掛載新一代美製機載武器的能力,但服役多年造成的機體結構強度下降,以及沒有更換發動機帶來的機動性能縮水、供電能力不足問題沒有解決,其性能略遜色於F-16C/D block 52/62的水平,與全新的F-16V block 70存在較大差異。
F-16V為雙座戰鬥機,機號6831,台媒稱其作戰半徑得到較大提升。
台媒吹噓稱,這次亮相的全新F-16V戰鬥機機背有明顯的保形油箱,作戰半徑得以較大提升,同時使用GE公司的F-110發動機,最大推力約29000磅,相比台軍現役F-16V發動機的23000磅也有明顯提升,因此空中機動和武器外掛能力更出色。與此同時,全新F-16V可以搭載AN/APG-83有源相控陣雷達,機載任務計算機、航電系統與座艙接口也一並更新,對空探測範圍也有大幅提升。在配備的新型導彈部分,除原有的對空、對地武器外,還可掛載美製AGM-88反輻射導彈、AGM-84H「魚叉」空射導彈、AGM-154遠程對地導彈等美製遠程武器中的最新型號。
不過「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梅復興表示,第一架出廠的F-16V的機背有明顯的航電艙,但美軍還沒有完成配套的AN/ALQ-254(V)1電子戰系統的研制與測試,因此美國交付的前幾批F-16V可能還沒有配備內置電子戰自衛系統,必須考慮繼續掛載台灣空軍現有的ALQ-184 (V)11電子戰吊艙。
島內對於全新F-16V一直充滿期待。
島內對於全新F-16V一直充滿期待。雖然從性能上看,F-16V只能算是四代半戰鬥機,但台灣一直吹噓其能夠對抗解放軍殲—20。
2016年時任台空軍參謀長范大維就在回答「F-16V能否擊敗殲-20」的問題時宣稱「可以」,時任台灣「防長」馮世寬則說「有信心」。2019年時任台灣「防長」嚴德發也吹噓說,「F-16V對應殲-20沒問題」,「台灣飛行員戰技高超,一對一絕對把它(殲-20)打掉」。
考慮到台灣軍方缺乏與隱形戰鬥機正面對抗的實際經驗,沒有機會真正理解五代機帶來的全面技術壓制,吹噓「F-16V能夠擊敗殲-20」並非不可理解。倒是美國空軍在反復高強度對抗中,充分瞭解了非隱形戰鬥機在隱形戰鬥機面前的絕對劣勢。至於說解放軍飛行員的質素,也早就得到美國空軍的「認證」,2022年時任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威爾斯巴赫就對殲-20與美國空軍F-35A隱形戰鬥機「近距離接觸」中表現出的能力表示肯定。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台灣全新F-16V戰鬥機出廠前幾個月,解放軍的兩款六代機已經相繼首飛。這也代表在不久的未來,兩岸空軍的頂尖戰鬥機將出現至少一代半的絕對技術差距。更糟的是,這次台灣就算是找到美國也沒有辦法了,畢竟美國空軍自己的六代機F-47目前還躺在PowerPoint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