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建議修訂醫健通使用機制,除精簡同意上載病人資料的程序外,亦賦權醫務衞生局局長可要求醫護,包括私營機構,必須將重要電子健康紀錄,存放至市民的醫健通戶口。如不遵從,可被定額罰款。
林永和 。 政府新聞處資料圖片
家庭醫生林永和在港台節目指出,有關系統啟用後,私家醫生都陸續應用,因為毋須只依賴病人口述病歷,但有部分較年長的私家醫生開診多年,未必有用電腦存放病歷,但相信他們都會明白使用醫健通是大勢所趨。
醫健通
林永和說,據他了解,現時不少私家醫生使用的電子病歷系統仍未能銜接到醫健通,暫時除了藥物敏感的資料之外,其餘的仍未能直接上載或人手輸入至醫健通的系統。因此認為如果指私家醫生不夠積極上載資料到醫健通的說法,似乎有點不正確,但他理解當中或涉及系統更新問題。
他相信未來半年至一年應該可以做到,如果銜接到,他深信私家醫生都會樂意使用,包括上載及閱覽資料。
醫務衞生局公布,醫健通用戶可以透過流動應用程式,查閱由醫管局、衞生署及私營醫護機構存入戶口的放射報告,方便市民了解自己的健康。
醫健通
用戶一般可在放射報告發出14日後於流動應用程式的「檢查紀錄」功能查閱,流動應用程式的資訊中心亦會發出相關提示。醫衞局建議市民選擇私營醫護機構進行放射檢查時,可先查詢能否將檢查紀錄存入其個人醫健通戶口,以便建立整全的電子健康紀錄。
目前所有公營醫護提供者以及超過115間私營醫護機構,包括私家醫院、醫療團體和放射檢查中心等合共超過550個服務地點已做好技術準備。市民若已給予相關私營醫護機構「互通同意」,放射報告便可存入其醫健通戶口查閲。
醫健通用戶現在可以透過流動應用程式,查閱由醫管局、衞生署及私營醫護機構存入戶口的放射報告。
截至今年二月底,合共40間私營醫護機構涉及接近100個服務地點在獲得授權後,已將放射報告存入到超過310萬名市民的醫健通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