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掃墓郊遊必看!日本研究:蚊子能辨色追溫 防曬防蚊「這順序」才有效

大視野

掃墓郊遊必看!日本研究:蚊子能辨色追溫 防曬防蚊「這順序」才有效
大視野

大視野

掃墓郊遊必看!日本研究:蚊子能辨色追溫 防曬防蚊「這順序」才有效

2025年04月04日 13:20 最後更新:14:32

前往郊外活動或掃墓時,蚊蟲叮咬是許多人共同的困擾!根據日本一項研究,蚊子會被體溫較高的人吸引,像是嬰兒、孕婦,或是飲酒和運動後體溫升高的人,都較容易被叮。

研究:蚊子會被體溫較高的人吸引

根據《女子SPA》報導,日本殺蟲劑大廠福馬(Fumakilla)開發本部基礎科學研究部部長佐佐木智基表示,當氣溫在攝氏20至30度左右時,蚊子就會變得活躍。雖然被蚊子叮咬通常只會造成搔癢,但如果帶有病原體的蚊子在叮咬他人後再叮咬其他人,就有可能造成疾病傳播,必須提高警覺。

示意圖

示意圖

體溫越高越容易被蚊子察覺

佐佐木進一步指出,蚊子的觸角上長有約2000根感知溫度的毛髮,體溫越高,越容易被蚊子察覺。因此,體溫偏高的人,如嬰兒、孕婦,或是喝酒、運動後體溫上升的人,都較容易成為蚊子的目標。此外,蚊子還能感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腳底的氣味,以及汗水中的乳酸和脂肪酸等。

示意圖。設計圖片
   蚊

示意圖。設計圖片 蚊

蚊子喜歡這顏色

蚊子能透過光的波長辨別顏色,因此蚊子偏好較深的顏色,如黑色系的衣服。由於蚊子會在陽光較少的池塘、沼澤等水邊產卵,接近這些地方也容易被叮咬。草叢、樹蔭下、積水處也同樣值得留意,盡量避開也是一種防蚊方法。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日專家傳授防蚊對策

佐佐木建議,穿著白色或淺色系的寬鬆衣物,避免肌膚直接裸露,也不要讓衣服緊貼身體,以免被蚊子直接叮咬。外出時也要隨時用濕紙巾擦拭汗水,並正確使用防蚊液等驅蚊商品。他強調,正確使用防蚊產品非常重要,塗抹後要均勻塗開,流汗時要及時擦乾並補塗。若要同時使用防曬產品,應先塗防曬再使用防蚊產品,否則防蚊成分可能被防曬產品鎖住而無法發揮效果。

清明是兼具自然節氣與人文紀念的重要中華傳統節日,其習俗與飲食文化蘊含對自然的敬畏與生命的追思。清明的傳統習俗由何而來,如今有哪些新發展,清明過節又有哪些安全須知和飲食健康需要留意?

傳統掃墓與現代科技結合

據《漢書》記載,漢代已有墓祭習俗,唐代則將寒食掃墓納入官方儀式,宋代後逐漸成為清明核心活動。如今隨著科技發展,各地開始推行「網絡祭祀」、「無煙祭掃」,部分墓園提供AR虛擬獻花,將科技與傳統結合以減少環境污染。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踏青與自然共融

清明時節不少民眾也會出遊迎春,如江南「放風箏寫願」、北方「蹴鞠賽」、閩南「踏青採艾草」,均體現天人合一理念。亦有不少地區會驅邪祈福,不過方式略有不同,如山東掛柳枝於門楣,廣東以柳枝編環佩戴,台灣則有「插柳避煞」習俗。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清明節慶飲食文化與注意事項

清明​傳統食物的象徵意義

​青團/艾粿​(江南):糯米混合艾草汁製成,青綠色象徵春天新生,內餡多為豆沙或鹹蛋黄肉松。

​馓子​(北方):油炸麵食酥脆易存,古時寒食節禁火時食用,現為祭祖供品。

潤餅菜​(臺灣):春捲皮包裹時蔬肉絲,呼應「咬春」迎新之俗。

​烏稔飯​(畲族):烏稔葉染黑糯米,代表對祖先的緬懷與自然馈贈的感恩。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飲食禁忌與健康提醒

​食材選擇:避免過量冷食,如「青團」需趁熱食用,以免傷脾胃;

素食祭品慎用發霉菇類,民間信仰認為「發霉祭品」不敬。

飲食衛生注意:

祭祀後食物需徹底加熱,尤其糕點類易滋生細菌;

踏青野餐避免採食不識別野菇、野菜,以防中毒;

​特殊體質禁忌: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慎食高糖「青糰」或油炸「馓子」;

易過敏者避免攝取含蜂蠟(某些祭品塗抹用)或新鮮野菜。

Getty示意圖

Getty示意圖

如想食得更健康,亦可以適當調整傳統做法:

​低糖改良版青團:以紅豆沙替代芝麻糖餡,或添加燕麥增加纖維;

節能環保祭祀:改用植物性祭品(如麵製水果模型),減少高熱量供品;

​踏青補水:攜帶草本茶飲,平衡春季燥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