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中國還未量化寬鬆呢

博客文章

中國還未量化寬鬆呢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中國還未量化寬鬆呢

2025年04月08日 19:52 最後更新:04月09日 00:30

中美關稅戰惡鬥,中國反加美國34%的關稅,顯然出乎特朗普的意料之外,特朗普勃然大怒,聲稱如果中國不取消這個新增的關稅,就會再加中國50%關稅。若真的出現這種情況,中國的回應也很簡單,勢將再反加美國50%關稅抗衡。

有人會問,如果美國再對中國加50%的關稅,中國商品輸美國的關稅累積加到104%,會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致命打擊?我認為影響當然會有,但遠未到致命的程度,可以具體分析對美出口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以2024年統計數字計,中國出口總額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是

18. 9%。在中國出口當中,美國的出口佔中國總出口的14. 6%。換言之,美國出口額佔中國GDP的比重是2. 8%。如美國再加中國產品50%關稅計,以較壞情況推算,中國會損失對美三分之二的出口,另外三分之一繼續輸美產品是能夠在中國生產,美國找不到替代來源,所以即使狂加關稅之後,美國的進口商仍然要買中國產品。

不過,中國損失三分之二對美出口,這個只是牌面數。美國還是要輸入大量的消費品及生產零件,美國根本很多產品都不能自己生產,工廠不會立馬在美國建起來。當美國對中國徵收104%關稅的時候,美國對其他國家如越南加徵的46%關稅,對墨西哥加25%關稅,這些產品就變得相對便宜了。這又會回復過去的情況,中國可以轉移出口,生產半成品,繞道東盟或墨西哥輸入美國,所以這邊減少那邊增加,估計中國的最終出口影響,可能只是對美國出口的三分之一。

換言之,美國狂加中國的關稅,對中國GDP的直接影響大約是0.9至1.9個百分點,中國若要維持5%的經濟增長,就要填補者0.9至1.9個百分點的GDP差額。

有人說,過去十幾年美國經濟很好,美國股市壯旺,而中國經濟表現則普普通通,其實以經濟增長來講,中國過去十多年的GDP增長仍大幅超前美國,但是美國大量印銀紙催谷經濟,有強大的貨幣溢出效應,令到投資市場特別是股市大升。自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美國將利息減到0,並且展開多輪的量化寬鬆(QE)。到2020年爆發疫情,美國的通脹急升,最高升到9%以上,美國不能再維持低息,要開始加息。但美國政府的財政支出就接力,拜登大量增加政府開支來支撐經濟。美國的國債由2008年的10萬億美元,大增到現在的36.7萬億美元,就是這17年瘋狂放水的結果。

中國走不同的道路,在可行範圍之下盡量不放水,反而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特別對創新產業大幅投入,盡量不想大水漫灌。遇上美國的瘋狂貿易戰,阿爺會先出財政政策支撐經濟,去年9月底預備特朗普上台,先推一攬子推動經濟計劃,主要就是大量增發國債,加大財政投入,並且用以舊換新的方式,推動消費,支持經濟增長。

但中央在貨幣政策方面仍然留一手,並未大幅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亦未啟動減息。中國未來在支撐經濟的工具箱裏面,理論上有大量貨幣工具可用,首先就是降準,其次就是減息,第三是去到必要時,也可以量化寬鬆。美國早已示範了量化寬鬆政策,用最直接的方式,由央行發鈔,直接購買債券和股票,推高債價壓低利息,同時令到股票甚至地產市場極度興旺。

有人會追問,人民幣不是美元,中國有去到極致的量化寬鬆能力嗎?其實正正是因為人民幣並未自由兌換,中國在國內量化寬鬆的空間相當大。量化寬鬆主要有兩個負面效果,第一就是推高通脹,第二就是推低匯價。中國長期將通脹目標定在2%的水平,但是實際上中國2月CPI同比-0.7%,在通脹和通縮之間徘徊,大有空間大額印鈔去刺激經濟,也不怕推高通脹。另外,人民幣匯價下跌,可說正中下懷,可以一定程度增加中國出口的競爭力。

總的而言,過去阿爺支撐經濟的手法比較王道,比較忍手,盡量不大水漫灌,這是非不能也,實不為也。但到有需要的時候,一步步增大放水的力度,撐起中國的經濟,追回對美貿易消失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盡量爭取達到5%的經濟增長目標,完全有可能做到。

這樣就變成了一個中美長途賽,看看美國狂加中國關稅之後,究竟是中國經濟會崩潰,還是美國通脹會狂升、經濟會衰退。哪個經濟體的表現較差,哪個國家的忍痛能力較低,就將會是這場關稅戰的失敗者。

盧永雄

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中央官員集體發聲,為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強硬回應美國貿易戰,鼓勁打氣。但當中也有提醒警告,值得細思。

中央官員針對的焦點是一種「軟骨病」的問題。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說,「香港同胞素有愛國愛港的優良傳統,那些背叛祖國、背叛香港的人,永遠不會有好下場。」廣大香港同胞進一步將愛國愛港精神傳承光大,特別是面對美國等外部勢力的遏制打壓,威逼利誘,不屈不撓、堅決鬥爭。「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大是大非面前,堅定與國家站在一起,堅定地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這是中國人的應有的風骨和氣節。

夏主任特別提到,那些在關鍵時刻出賣國家利益,替敵人搖旗吶喊的,香港同胞不會答應,全國人民也不會答應,絕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必將背負歷史的罵名,在大義大節面前,要特別清醒。

中聯辦主任鄭雁雄也提到,歷史不會自行退場,安全要靠持續鬥爭,不能忘卻敵對勢力亡我之心不死的危險,錯以為向強盜求饒,送禮就能換來生命安全和發展空間。

而駐港國安公署署長董經緯也明示,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反華勢力亡我之心不死,鬥爭較量遠沒有窮期。國家安全從來不是別人的恩賜,獻媚沒有出色,跪低沒有出路,求饒只有出局。香港各界要做到觀大勢、知大任、明大義、行大道,絕不能面對威脅訛詐得「軟骨病」、患「恐懼症」,絕不能束手就擒,當「棋子」、做「炮灰」。

中央官員說出這樣的重話,其來有自。美國對中國發動這場毫無底線的貿易戰,是對我國民族存亡的一大威脅,和一場實體戰爭沒有分別。香港人不能夠得到「軟骨病」,甘心當外國的棋子。

其實在中美的鬥爭中,美國經常找商界入手,制裁打壓,巧取豪奪,層出不窮。在特朗普1.0的時代,美國毫無道理地以莫須有的國安理由,制裁華為,甚至借故將華為的財務總監孟晚舟扣押在加拿大。華為挺過來,打回去,在國家支持之下,成功拯救孟晚舟回國。在自身的努力下,在兩年前用國產芯片重新推出5G的智能電話,打出漂亮的翻身仗。

另一個打壓對象是字節跳動旗下的TikTok,在拜登的年代就已經要逼令TikTok沽出控股權,要由美資公司持有。特朗普上任之初扮好人提出寬限期,實質上仍然想逼TikTok賣盤。4月初一度傳出TikTok賣股協議即將達成的消息,但隨著中美貿易戰惡化,TikTok股權交易再次泡湯,特朗普被逼延長對TikTok賣股的限期。

最近美國財長貝森特聲言要逼中概股在美國退市,美國新聞界就分析貝森特這個做法,是想借逼中概股退市來強壓中國讓步,同意出售TikTok股權。但恐怕特朗普政府低估了中國的意志。在國家的眼中,TikTok在美國運營,本來由外資控股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如果中美能夠達成全面的貿易協議,TikTok讓出控制性股權,也是其中一個選項。但如果中美達不成協議,中央既不怕美國逼令中概股在美國退市,也不怕特朗普要封禁TikTok,大不了將TikTok美國版關掉,讓用慣TikTok的美國年輕人向特朗普投訴,中國不怕玉石俱焚。

中央官員講話無一字提到長和,但亦字字關乎長和。有關人士,要懸崖勒馬了。

盧永雄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