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陸軍大將岡村寧次長期參與侵華戰爭,日軍投降前曾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在1945年9月9日,代表日本政府簽署降書。戰後,其存留的部分日記與札記,被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成《岡村寧次大將資料》一書。所謂「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敵人。我們也能從岡村的日記及札記中,對國軍官兵評價,另一角度來看看抗戰時期的國軍。

國民革命軍 (網上圖片)

國民革命軍 (網上圖片)

在岡村日記及札記中,提及最多的國軍高級將領,蔣介石「三皇牌」之一湯恩伯。岡村指:「我任第十一軍司令官時 (1938年至1940年),曾與湯恩伯兩次交鋒,再綜合其他情報來看,他是蔣介石麾下最驍勇善戰的將領。襄東會戰(即隨棗會戰)時,我第十一軍曾猛攻敵正面的一角,湯恩伯則親率主力向這一角反擊,並乘隙使我主力陷入重圍,受到殲滅性打擊。」關於湯恩伯的作戰風格,以岡村理解:「是非常勇敢的將軍。如果他的一部受到攻擊,便親自率領大軍反擊。後來在1944年河南作戰,我利用他這一性格取得成功。」

更多相片
國民革命軍 (網上圖片)

國民革命軍 (網上圖片)

湯恩伯(中)觀看軍官訓練營官兵操作大砲 (網上圖片)

湯恩伯(中)觀看軍官訓練營官兵操作大砲 (網上圖片)

前排右一為岡村寧次 (網上圖片)

前排右一為岡村寧次 (網上圖片)

何應欽(左) 代表中國,接受代表日本的岡村寧次無條件投降 (網上圖片)

何應欽(左) 代表中國,接受代表日本的岡村寧次無條件投降 (網上圖片)

1938年7月,於九江的日軍 (網上圖片)

1938年7月,於九江的日軍 (網上圖片)

湯恩伯(中)觀看軍官訓練營官兵操作大砲 (網上圖片)

湯恩伯(中)觀看軍官訓練營官兵操作大砲 (網上圖片)

除了湯恩伯,岡村還提到了胡宗南:「湯恩伯……與胡宗南同是蔣介石嫡系中最傑出、最受信任的將軍。蔣介石經常把湯恩伯軍調往第一線,胡宗南軍卻不然,始終駐守在西安附近,監視延安的共產黨。(這次河南作戰,胡僅派出一、兩個師)」

前排右一為岡村寧次 (網上圖片)

前排右一為岡村寧次 (網上圖片)

所謂的「這次河南作戰」,是指1943年4月,岡村寧次親自指揮5萬餘人,圍攻國軍太行山游擊根據地,期間以龐炳勳、孫殿英為首的8萬餘非中央嫡系部隊投降,唯胡宗南部四十五師雖遭重創,殘部仍堅持游擊達數月之久。對龐炳勳、孫殿英等降將,岡村的觀感似也頗佳:「這些將領可以說對蔣介石不夠忠誠,但對國家民族有相當誠意。他們到北京或在當地初次見到我時就說:『我們不是叛國投敵的人,共產黨才是中國的叛逆,我們是想和日軍一起消滅他們的......如果貴軍要與中央軍作戰,我們不能協助。』」

何應欽(左) 代表中國,接受代表日本的岡村寧次無條件投降 (網上圖片)

何應欽(左) 代表中國,接受代表日本的岡村寧次無條件投降 (網上圖片)

1945年9月9日,中國接受日本無條件投降。何應欽曾密囑岡村,以對手的視角,寫一篇針砭國軍病症的文章。據岡村自述,文稿寫成後,因「內容多涉及機密,故僅謄寫三份,兩份交出,一份留底,不久亦燒毀。據何氏後來透露,看過該文件的只有何與蔣主席及另外一人。」至今文稿具體內容,仍成未解之謎。惟1956年,何應欽與岡村有過一次談話,對文稿內容稍有論及。岡村謂:「過去和日軍打過仗的,中國軍隊最強,俄、英、美次之。」何應欽則說:「是的,您也提及最強的中國兵負於日軍,是由於各高級將領之研究不夠。」此外,再無隻字披露。

岡村對中國抗日將領的批評,雖不可見;但其札記中,尚保留有不少對中國抗日士兵的讚譽,如:「(1938年)10月初,第27師團佔領箬溪一帶,檢查繳獲的敵軍官兵致其親友信件,其內容幾乎全是有關我軍情況以及他們誓死報國的決心,極少摻雜私事。同一時期,第101師團檢查反攻我陣地戰死的敵軍官兵遺體,發現死者的父母來信中,也都是鼓勵他們為國家和民族奮勇獻身的言詞。這一點和我軍的情況完全一樣。」

1938年7月,於九江的日軍 (網上圖片)

1938年7月,於九江的日軍 (網上圖片)

「9月份,我101師團在九江西南約三十公里的馬鞍山附近,攻擊頑強據守陣地的敵軍時,我一名大隊長率十餘名部下衝入敵陣,受敵軍集中炮火攻擊全部戰死。以後,我軍佔領該地『打掃』戰場時,發現中國軍隊已將我戰死官兵遺體及其全副武裝包括軍官的軍刀及其他裝備品完整地予以埋葬好。這使我軍大為感動。中國軍隊的道義,確實想像不到的使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