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張自忠,曾任陸軍二級上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陣亡的最高級中國將領之一。不過,在七七事變爆發前,被視為親日派,甚至被指為漢奸。

張自忠(網上圖片)

張自忠(網上圖片)

張自忠,山東臨清人,雖然家境富裕,但他卻沒有絲毫富家子弟浮華的不良惡習。清末民初內憂外患,正在天津北洋法政學堂讀書的張自忠,1914年決定棄筆從戎。在馮玉祥麾下,參與過第二次直奉戰爭、國民革命黨北伐以及中原大戰。到了1931年1月,接受張學良節制與改編,張自忠為國民革命軍第29軍第38師師長。

更多相片
張自忠(網上圖片)

張自忠(網上圖片)

張自忠(網上圖片)

張自忠(網上圖片)

盧溝橋。(網上圖片)

盧溝橋。(網上圖片)

張自忠(網上圖片)

張自忠(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抗日戰爭爆發後的1933年,在河北喜峰口,張自忠率領國民革命軍29軍38師痛擊日軍,名聲大震。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抗擊日軍奮勇殺敵的將軍,在其後蒙受不白之冤。

張自忠(網上圖片)

張自忠(網上圖片)

1936年6月時仍第38師師長的張自忠,兼任天津市長,第38師亦移防天津。1937年3月,日軍邀當時29軍軍長宋哲元訪日。宋哲元遂命張自忠率團訪日,日方將這次的訪日行程宣傳為「代表團在日期間受到各方面熱烈的招待,滿載而歸,每個人都滿臉喜氣,親日氣氛的造成已收到相當效果。」雖然張自忠發表聲明稱僅考察日本工業,但國內輿論並不相信,視張自忠為親日派,甚至漢奸。

盧溝橋。(網上圖片)

盧溝橋。(網上圖片)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北平陷入危機。宋哲元接到命令,為避免日軍的勒索和包圍,29軍退守保定。為了令部隊安全撤退,於是以外交手段,拖延日軍行動。張自忠臨危受命擔任北平的代理市長,待29軍全部撤出約10天後方可離開北平。

時任29軍副軍長北平市市長的秦德純,在他撰寫的《秦德純回憶錄》中寫道:「臨行時張將軍含淚告我曰,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漢奸了。」果然張自忠成為社會各界聲討的對象,並稱他為「張逆自忠」。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不能向社會解釋他留在北平的真正原因。

事實上,張自忠一邊敷衍日本人拖延時間,一邊秘密下令開倉放糧幫助戰亂中受飢荒的百姓,轉出未撤出的部隊,掩埋陣亡戰士的屍體。在輿論的痛罵聲中,張自忠始終緘默著、周旋著,估算著29軍成功撤離時間,努力使京津兩地免遭屠城。

張自忠(網上圖片)

張自忠(網上圖片)

在北平與日軍周旋一個星期後,1937年8月6日,張自忠宣布辭去代理市長職務,化裝潛出北平,逃避日本追捕。此時的部下見到他,也是極盡的挖苦和諷刺,而南京政府迫於輿論壓力下達命令,以張自忠放棄責任喪失守地為名,將其撤職查辦。曾經戰功赫赫的西北軍名將,含冤蒙屈。

1937年底,由於戰事緊張,在馮玉祥、宋哲元的力保下,張自忠回到了29軍38師。 38師後來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59軍,張自忠擔任軍長。被受冤屈的張自忠,未有因此自暴自棄,反而更加堅決抗日,視死如歸。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1940年5月,為了粉碎日軍控制長江交通的企圖,張自忠率領的1500餘人被近6000名日軍包圍。看到情況危急,張自忠的部下勸他撤退,被他斷然拒絕。張自忠戰至最後一刻,壯烈殉國。張自忠殉國時年僅49歲,他的夫人李敏慧聞耗悲痛絕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葬於重慶梅花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