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當年千億玫瑰園計劃搞什麼? 奠定香港發展基石

社會事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0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Â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社會事

      社會事

      當年千億玫瑰園計劃搞什麼? 奠定香港發展基石

      2018年10月11日 14:40 最後更新:15:44

      「玫瑰園計劃」被籲為奠定香港發展的基石。

      特首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推行「明日大嶼」,很多人以此與當年港英政府的「玫瑰園計劃」比較。1989年由當時港督衛奕信倡議,耗資1553億元發展「玫瑰園計劃」,當年曾一度被批為「大白象」,但若沒有當年的計劃,今天仍在使用九龍城啟德機場,情況將不堪想像。

      「玫瑰園計劃」又稱「香港機場核心計劃」,稱「玫瑰園計劃」主要寓意規劃美好如玫瑰園般,因而得此別稱。

      1989年10月,六四事件後港人移民潮湧現,時任港督衞奕信為了穩定民心,在施政報告中提出10項工程的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是當時最龐大的基建計劃。

      千億玫瑰園當年亦有爭議。

      千億玫瑰園當年亦有爭議。

      「玫瑰園」最初預算為2000億元以上,港英政府提出計劃時,香港社會譁然,但主要質疑之聲來自中方,認為將會耗盡香港財政儲備,經典一幕包括時任港澳辦副主任魯平,當著鏡頭說香港儲備「只剩下一個零頭」,連續3句申斥「你說怎麼辦?」

      中英經過多番磋商,最後時任英國首相馬卓安訪華,計劃經過多次修改(包括將青馬大橋主塔之間的距離縮短)以降低成本,1991年中英雙方終就興建新香港國際機場達成諒解,工程啟動,最終耗資1,553億元。

      玫瑰園喻意香港如「玫瑰園」般美好,但卻曾經被外界批評為英國撤走前「揸乾」香港財政儲備的大陰謀,不過建設計劃造就大量就業機會,數以千計海內外公司獲得工程、設計及各種相關的合約。

      「玫瑰園計劃」涉及10項大型工程,包括赤鱲角機場、機場鐵路、青嶼幹線、北大嶼山快速公路、西九龍填海計劃、西區海底隧道、三號幹線、西九龍快速公路、中環填海、北大嶼山新市鎮等。

      西九文化區﹝資料圖片﹞

      西九文化區﹝資料圖片﹞

      機場核心計劃共批出的主要合約共183份,總值約為964億元。大部分公司以聯營方式參與競投。

      得標財團的國家與地區分布為:日本(26%)、香港(23%)、英國(16%)、中國(8%)、荷蘭(6%)、法國(5%);比利時、紐西蘭各佔3% ;西班牙、澳洲、美國和德國各佔約2%;意大利、南非、奧地利、瑞典、挪威、葡萄牙和丹麥則佔餘下的2%。

      新機場原訂於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落成,最終延遲至1998年啟用。整個計劃建築工程歷時8年,耗資1553億港元,是截至當時規模及耗資最大的基礎建設計劃。

      赤鱲角機場屢次獲獎,也是全球最繁忙機場之一。

      赤鱲角機場屢次獲獎,也是全球最繁忙機場之一。

      新機場完成後,多次獲得「全球最佳機場」以及多個建築設計獎項,英國獨立航空調查機構Skytrax於12年內8度評定香港國際機場為全球最佳機場,給予香港國際機場「五星級機場」的最高級別評等。

      也因計劃的完成,香港才可保持航空交通樞紐的地位,物流、貨運等行業得以發展。

      機場管理局表示,截至下午4時半,共有13班本港來往泰國的航班延誤,分別是5班從泰國抵港,以及8班由香港前往泰國,並沒有航班取消。

      香港國際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香港國際機場。巴士的報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