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升2.5%,符預期,創7個月高,升幅較8月擴大0.2個百分點。
9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上升3.6%,增速是5個月低,升幅較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略高於市場預期3.5%;按月則升0.6%。
(AP圖片)
9月CPI按年升2.5%。其中,食品價格升3.6%,非食品價格升2.2%。CPI按月升0.7%。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4%,非食品價格上漲0.3%。
按年比較,食品煙酒價格上升3%,影響CPI上漲約0.9百分點。其中,鮮菜價格升14.6%,影響CPI升約0.36百分點;鮮果價格上漲10.2%,影響CPI升約0.16百分點;畜肉價格則下降0.4%,影響CPI下降約0.02個百分點,當中豬肉價格下降2.4%,影響CPI下降約0.06個百分點。
今年首9月,CPI按年升2.1%;PPI按年升4%。
日本米價連續14週飆升,逼得精打細算的主婦們出奇招!一名日本家庭主婦近日趁赴菲律賓旅遊轉機南韓時,特意在首爾超市搶購9公斤白米與糙米,直言「日本米貴到買不下手」!
「重訓」扛米過海關
該名主婦在社交平台X分享,6日從宿霧返日期間,特意停留首爾採購4公斤白米與5公斤糙米。她計算發現,日本10公斤裝米價高達8,000日圓(約420港元),而南韓同量僅需3,000日圓(約158港元),價差近三分之二。
雖然仁川機場檢疫程序僅花30分鐘,但提著沉甸甸米袋轉機讓她笑稱「當作肌力訓練」。根據日本規定,海外攜米入境需提交植物檢疫證明,她提醒同鄉:「文件很簡單,但體力才是最大考驗!」
政府急拋儲備米抑價
日本農林水產省數據顯示,自去年夏季起米價異常攀升,即使兩度釋出儲備米仍無法遏止漲勢。農相江藤拓宣布本月將再投放10萬噸儲備米,首相石破茂更坦言「不排除進一步干預」。
專家分析,極端氣候影響收成、肥料成本上漲及日元貶值均是推手,但部分超市業者透露:「實際供需未失衡,漲價心理預期反而加劇恐慌性採購。」
AP圖片
跨境購米成新趨勢
隨著日元持續疲軟,愈來愈多日本民眾在海外旅行時順道採購民生用品。除了南韓,泰國香米、越南米也成為熱門選項。有主婦在留言區分享心得:「成田機場檢疫櫃檯最近常出現拎著米袋的旅客,大家都苦笑說是『新型伴手禮』。」
unsplash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