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簡單一招,你自制口罩的過濾能力就可比外科口罩

博客文章

簡單一招,你自制口罩的過濾能力就可比外科口罩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簡單一招,你自制口罩的過濾能力就可比外科口罩

2020年05月09日 12:49 最後更新:12:50

新冠疫情讓全球面臨口罩荒,很多人想在出外時多添一分保護就只能親自動手造口罩,有一點遮擋總比毫無防備好。

有些人更是順勢做出各種美輪美奐的款式,將口罩變成衣著配搭,直接走在潮流尖端。

更多相片

自制口罩的防護力雖然不及外科口罩,但勝在省錢又可以清洗循環再用,那到底要如何才能制做出最具保護力的口罩呢?

最理想的做法當然是參考外科口罩。

外科口罩有3層不同功能的結構,防水外層能防止飛沫滲透,中層負責過濾阻擋病毒和細菌,內層吸水吸收佩戴者呼出的水分。

不過若是自制的話,自己能找到材料可沒有那樣薄,若是嚴格復制的話結果大概會是這樣的感覺:保護力是夠了,但呼吸有點困難。

要透氣性能好又保護力充足其實不難,你只需要了解各種材料的特性。

布料配搭是過濾能力的關鍵

造口罩最常用的布料是棉布,它可以是來自舊 T 恤或舊牀單,絶對是省錢又環保的首選。棉布是以物理方式來過濾的,所以過濾能力和厚實程度成正比,編織越密保護力就越強。

不過並非所有布料也是這樣的,好像絲綢又輕又薄,多數人不會認為它有太好的過濾能力。但由於絲綢容易帶上電荷的關系,它能夠主動吸引並濾走微粒,所以也是適合作為材料的。

比紙還薄的聚酯薄紗道理也是一樣,雖然看上去不太可靠,但它也是容易帶電的布料,能夠主動過濾。

所以棉布和絲綢/薄紗各有不同的過濾模式,配合使用就能提供雙重保護了。

兩種過濾模式配合之下的效果最好

當然研究並不是空談理論,它也分別測試了不同的材料配搭:

棉布+絲綢 (藍實綫) 跟外科口罩 (紅實綫) 的比較結果如下圖,可見在貼面佩帶時兩者對各大小微粒的過濾能力相若,能過濾八成左右 300 納米以下的微粒,300 納米以上的更是有九成以上的過濾率。

而不在圖上的其餘配搭效果也是差不多的。

研究也顯示了不貼面佩戴時口罩的效果只剩下三分之一 (虛線),可見戴口罩要貼面的重要性。

這也是 N95 的保護力好的原因之一,除了過濾能力外它是所有口罩之中最貼面的,因為它足夠地結實又能以橡筋固定好,而這兩方面都自制口罩都有所欠缺。

對此當然是有解決方法,但只要配上鐵線或是夾子就能有效減少漏風的問題了。




容謹 - 科普醫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一名患有長期病患的5歲男童確診新冠病毒併發嘶吼症,目前情況危殆。

患者上周五開始發燒、流鼻水、咳嗽、氣促和哮鳴,翌日到將軍澳醫院急症室求醫並留院治療,因病情惡化被轉送至聯合醫院兒童深切治療部。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政府新聞處資料圖片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政府新聞處資料圖片

初步調查顯示,病人未完成接種新冠疫苗初始劑次。他於潛伏期內沒有外遊,就讀的學校近日亦沒有出現新冠病毒爆發情況,他的一名家居接觸者近日有咳嗽,已經求醫。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新冠病毒在本港社區的活躍程度近來有所上升。過去3周的污水監測新冠病毒含量、檢測陽性率及普通科門診求診比率持續上升,以污水監測為例,截至上月29日,人均新冠病毒含量為每公升約33萬拷貝,較之前截至上月15日的一周每公升約8萬5千拷貝顯著上升。

聯合醫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聯合醫院。巴士的報記者攝

徐樂堅說,基因分析顯示,現時本港流行的新冠病毒仍為JN.1及其後代譜系,現時本港使用的疫苗能有效預防相關的新冠病毒變異株。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