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委員會選舉完滿結束,各界別分組結果亦已塵埃落定。政圈主要提到今次選舉有兩大變化。
首先是選舉傾向以理服人,非建制派可以入閘,甚至當選。
今次選舉以社福界戰況最為激烈,23人競逐12席,當中3人同獲55票,需用上抽籤決定出最後兩席,最終狄志遠、黃一峰成功當選。
新思維主席狄志遠其後指出,他的當選證明非建制派在未來立法會選舉有一定空間,而且可以獲勝,因為議會需要多元聲音,中央政府亦多次表達議會不攪「清一色」。他相信今次當選,反映新思維作風得到支持,而作為「非建制派」可以入閘、有機會勝出,「好鼓勵同樣係非建制的朋友可唔可以積極參與立法會選舉。」
狄志遠認為,即使社福界選舉氣氛熾熱,卻比過往多談民生,少講政治,不同聲音、不同背景的人都有機會參與,如同「君子淑女之爭」。他形容整個競爭過程舒服,沒有以前的針鋒相對,亦不情緒化。
至於同屬泛民傳統「票倉」的法律界,行政會議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向Ariel指,相比他此前2次選委會選舉寫信和拜訪律師行,今次分別不大,反而他要和其他參選人一起拜訪選民,最低限度至少一次和「15人名單」外候選人白濤同場出現,整個競選過程亦能聽到不同人的選舉理念。
被問到如何鼓勵更多民主派參選,湯家驊重申參選與否是個人決定,他會予以尊重,但希望民主派明白參選不是為了個人或黨派利益,而是追求社會向前走。正如今次選舉,他見到大律師公會代表時,也不忘提醒對方不要忘記手中的一票是化表會員福祉,並不屬於個人或執委們。
湯家驊又指出,回歸以來,民主派從來都是少數,既然是少數,有10人、20人、抑或是30人,分別都不大,問題在於會否善用立法會這個公開平台,去宣揚自己的政治理念,為民發聲,這個工作未必和取得多少席位成正比,所以希望他們未來幾年能想得通透。
第二個變化是今次選舉首次用上電子派票,但就被外界指需要改善點票流程。
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馮驊今早表示,對選委會選舉點票時間遠超預期感抱歉,並承認運送票箱及點票過程不理想,認同有需要詳細檢討,會向特首提交報告書。
湯家驊提到昨日的流程是,政府開設5個票站,供所有界別選民投票,投好的票又放在同一票箱,令票箱有機會出現13個界別的選票,然後票箱運到點票中心後,要等其他票箱一齊開啟,再用人手分開。他笑言,自己沒想到「高科技」派票會被「低科技」點票絆倒。
湯家驊續指,一個票站出問題能牽一髮動全身,令所有票站無法點票,當工作人員和候選人白白呆等七八個小時,即使馮驊在場,都無法提供應急方案。他擔心,若然到12月立法會選舉時,當局要點算過百萬張選票,「到時是否要點足一星期」,笑言「若然發生,那真的連非洲國家都不如」。
湯家驊建議,若有個別票站出現狀況,工作人員應繼續點算其他票站的選票,然後再集中人手處理問題票站。他認同選舉當天會發生突發事情,因此政府日後應委任一個人或設立委員會全權負責,提供意見,並即時執行相關方案。
民建聯副主席陳學鋒亦表示,昨日是首次採用電子派票方式,選民無須按身份證號碼排隊,整體流程相當順暢,惟當局預備派票的櫃位不足,以致無法消化繁忙時段的人流,有選民更向他反映等候一個多小時才獲發選票。他又指出,既然政府都採用電子派票、電子點票,但仍要人手目視,標查選票,擔心會否失去電子化的目的,希望當局能加以改善。
而事實上,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場選舉,確實有值得進步和改善之處,但這些都無法改變它作為重返「一國兩制」初心的重要里程碑,以及成功改變從前選舉過於政治化的功績。相信在新的選舉制度下,香港未來會做得更好。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