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抵制北京冬奧失敗,眼看冬奧會距今僅剩大約兩周時間,美國反華政客仍不死心,不斷把冬奧政治化,中國也作反擊,部份國家駐華大使亦發言撐冬奧。
北京冬奧會將於2月4日至20日登場。
據外媒報道,美國國會兩黨議員推出最新法案,提議取消國際奧委會在美國的免稅資格,作為對該組織漠視中國政府人權侵犯問題的反制措施。提案人表示,國際奧委會的行為已經不符合社會福利組織的條件,「因此他們不應該再繼續享有免稅優惠的地位」。
不過外界普遍認為在 2 月 4 日北京冬奧會開幕之前,通過這樣一項法案的可能性很小。
共和黨聯邦眾議員華爾茲(Rep. Mike Waltz, R-FL)和民主黨聯邦眾議員瓦克斯頓(Rep. Jennifer Wexton, D-VA)周三(1月19日)聯袂提出「追究國際奧委會與中國同謀法」(IOC Act,Irresponsible Olympic Collaboration Act)。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
根據內容,法案將取消國際奧委會在美國的免稅地位,以此制裁國際奧委會多次忽略美國官員及多個國際人權團體敦促將2022冬季奧運會從北京移師他地舉行的呼聲。
國際奧委會目前被認為符合美國稅法501(C)(4)條款登記要求,即屬於公益組織、社會福利組織,或特定的本地雇員聯合會。這類機構有免稅待遇,但捐贈者不享有減稅待遇。
美國共和黨眾議員華爾茲。
「有鑒於現在的情況,以及國際奧委會的所作所為,坦白說,這顯然是與社會福利組織的方向背道而馳,」來自佛羅裡達州的共和黨聯邦眾議員華爾茲周三在線上記者會上對媒體說,「我們不認為,我肯定不認為他們應該繼續享有免稅地位。」
來自弗吉尼亞州的民主黨聯邦眾議員瓦克斯頓也在會上表示,「對我來說很清楚的是,當國際奧委會持續在這些侵犯人權的行為中充當共謀的時候,他們不是一個慈善組織,他們不應該獲得免稅地位,美國納稅人的稅金也不應該用來補貼他們的行為。」
美國民主黨眾議員瓦克斯頓。
總部設在瑞士的國際奧委會主要資金來源為全球合作伙伴的企業贊助收入和賽事轉播權。美國企業的贊助和合作合約在國際奧委會的收入中有著舉足輕重地位。
華爾茲強調,如果這項法案獲得通過,將能夠對未來奧運會的決策產生影響。與此同時,法案也將對奧運會組織者、賽事轉播機構和美國企業贊助商帶來直接壓力。
瓦克斯頓在記者會上提到,2018年國際奧委會在美國的聯邦納稅申請單顯示為20億美元。「因此,這不是零,而是很大的一筆錢,這(經濟制裁)對他們來說將是一個真正的懲罰,我認為他們會從中感受到痛苦,」瓦克斯頓在記者會上說。
對於美國反華政客不斷把冬奧政治化,中國也作出反擊,外交部已多次介紹了多國政府和國際組織反對將體育政治化、期待北京冬奧會取得圓滿成功的情況。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9日在外交部記者會上再次作出介紹指出:近日,巴基斯坦總統阿爾維表示,那些企圖政治干預北京冬奧會的人都終將失敗。「世界將看到一幅積極健康的北京冬奧會圖景」。捷克總統澤曼堅決反對奧林匹克理念被政治所利用,認為「政治小醜的缺席不會對奧運會產生任何影響」。愛沙尼亞外長利梅茨在同王毅國務委員視頻會晤時表示,愛沙尼亞支持中方辦好北京冬奧會並參與了共提奧林匹克休戰決議。她相信冬奧會將取得圓滿成功。
玻利維亞駐華大使館臨時代辦毛利西奧·貝爾蒙特。
此外部份國家駐華大使也發言撐冬奧,玻利維亞駐華大使館臨時代辦毛利西奧·貝爾蒙特接受香港衛視訪問指出,北京冬奧是一項可以增進世界各民族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促進相互融合,像徵友誼賀團結的國際體育盛會。玻利維亞期待這項體育賽事取得圓滿成功。他說相信北京冬奧會將為世界各國體育迷們呈現一場壯觀而豐富多彩的盛會。為各國之間更緊密的友誼與合作搭建平台。毛利西奧·貝爾蒙特表示玻利維亞積極支持和參與北京冬奧會,相信在各方的積極參與下,北京冬奧會必將為世界奧林匹克運動譜寫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必將極大地促進各大洲人民之間的交流與友誼。
據了解參加中玻兩國滑雪交流項目的玻利維亞運動員在去年11月底就已經抵達中國進行訓練。兩名玻利維亞冬奧會參賽運動員將於近日來華,參加北京冬奧會的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比賽。
厄瓜多爾駐廣州總領事館商務參贊彭保羅。
厄瓜多爾駐廣州總領事館商務參贊彭保羅,也通過香港衛視向冬奧會送祝福,預祝北京冬奧取得圓滿成功。
北京冬奧會籌辦已經進入最後衝刺階段。許多國家政要、運動員和各界人士,以及國際奧委會等國際組織紛紛表達對北京冬奧會的支持和期盼。美國某些政客的炒作不會得逞。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大家可能會覺得俄羅斯的工業繼承了蘇聯「重工業重,輕工業輕」的產業結構,但這個說法在現今並不準確。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始終未能實現經濟轉軌,整個工業部門都處於低迷的發展狀態中。原本孱弱的輕工業未能實現顯著進步,而曾經強大的重工業,也不斷衰落。
那麼,俄羅斯人需要的工業製品都從哪裡來呢?答案是中國。
據內地公眾號「地球知識局」,憑借冠絕全球的工業生產能力、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和日趨密切的雙邊關係,中國已成為俄羅斯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中國製造,已經「承包」了北方鄰居的衣食住行。
2023年1月,湖北武漢某汽車製造廠。
眾所周知,俄羅斯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擁有世界上最大儲量的礦產和能源資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輸出國。
然而,俄羅斯也是所謂「資源詛咒」的典型案例。豐富的不可再生資源令俄羅斯始終難以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國內製造業發展相對落後。
當下的俄羅斯,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原材料基地,整個國家的經濟活動都圍繞原材料展開。
俄羅斯的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原材料部門,出口份額最大的是燃料能源,大部分投資也流向了採掘工業。2016-2018年,能源、原材料相關行業在工業中的比重從63%增至67.5%。
原料很多,產品很少。在這種條件下,俄羅斯的國內經濟始終與國際貿易高度融合。也就是說,俄羅斯需要把國內的原材料賣給外國,並從外國購買各種工業製品。
具體來說,俄羅斯賣得最多的是礦物燃料、礦物油和瀝青;而買得最多的則是機械設備、電氣機械和交通工具。
剛好,俄羅斯的南方好鄰居中國,則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又有天量的工業產能。於是,中國順理成章地成為俄羅斯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夥伴。
俄羅斯賣給中國的,絕大部分是石油、天然氣之類的原材料及其粗加工產品。
那麼,俄羅斯從中國又買走了什麼呢?四個字:衣食住行。
先來說「衣」。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的服裝(針織和非針織)超過30億美元,在同類全部進口中佔比超過50%。
同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34億美元的鞋子,佔俄羅斯鞋類全部進口的76%。這些產品大部分來自中國的義烏、溫州、廣州和佛山。
此外,地處高緯度地區的俄羅斯人民還離不開羽絨服和皮草。這份溫暖,由江蘇常熟、河南台前以及浙江海寧承包。
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超過2億美元的羽絨製品,佔俄羅斯羽絨製品全部進口的98%;還有5億美元的毛皮、人造皮,佔俄羅斯此類全部進口的92%。
然後說「食」。雖然俄羅斯不太從中國直接進口食品,但用來生產食品和日常吃飯的工具卻離不開中國。現代農業生產離不開各種農用機械,而中國作為農機強國,能夠生產14大類、95小類、3000多種農機產品。
機電產品是中國對俄出口第一大類商品,佔中國對俄出口總額的49.8%。俄羅斯一直是中國農機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是中俄機電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俄羅斯人的餐桌上還擺滿中國製造的餐具。2023年,俄羅斯63%的進口餐具來自中國,合計價值超過12億美元。
至於「住」一個俄羅斯人的房間里,很可能擺滿了來自中國佛山、東莞和廣州的傢具和床品。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15億美元的傢具和床上用品。
同時,俄羅斯人的房間還會插滿來自中國的家用電器。俄羅斯市場上的電視機、洗衣機、冰箱,中國品牌在銷量和銷售額方面均名列前茅。在歐美品牌退出俄國市場之後,中國品牌更成為俄國顧客的心頭好。
目前,海爾已成為俄羅斯排名第一的電視品牌,緊隨其後的還有小米和海信。此外,海爾還是俄羅斯排名第一的洗衣機品牌。
「行」則更是中俄貿易的重頭戲。2023年,俄羅斯從中國進口了超過200億美元的汽車及配件,佔同類全部進口的80%。
這一年,俄羅斯市場銷量最高的是本土品牌伏爾加,排名第二的就是來自中國的長城汽車,第三則是吉利。還有,奇瑞在俄羅斯也很受歡迎。
衣食住行以外,中國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也在俄羅斯市場大放異彩。中國品牌手機在俄羅斯佔有率已過8成,紅米、傳音和Realme名列前茅,而華為則成為俄羅斯排名第一的平板電腦品牌。
可以看到,承包俄羅斯人民衣食住行的商品,主要來自中國南方的兩大經濟中心——長三角和珠三角。
但是,價值千億美元的中國貨物,光是製造還不夠,還需要合適的物流運輸服務才能完成貿易。這時候,北方城市的口岸就要閃亮登場了。
其中,機械設備、電子產品和服裝大多會通過內蒙古的滿洲里口岸。這座口岸也是中俄貿易最重要的口岸,承擔了陸路運輸60%的貨運量。服裝、紡織品和日用消費品則會走黑龍江的綏芬河口岸及黑河口岸。化工產品則通過內蒙古的二連浩特口岸。
大連港和天津港則是海運的主要擔當,汽車和機械設備主要會通過這裡進入俄羅斯。
此外,哈爾濱至莫斯科的中歐班列也日益成為中俄貿易的重要運輸手段。
可以看到,隨著中俄貿易關係的深化,中國已經成為俄羅斯經濟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無論是衣物、食品,還是日常用品和科技設備,越來越多的商品來自中國,極大地滿足了俄羅斯人民的需求。
2023年,中俄雙邊貿易總額同比增長26.3%,歷史性地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達到2401.1億美元。
在地緣政治背景下,中俄之間的經濟合作有望在更加多元的領域展開,包括高科技、數字經濟和新能源領域。
中俄能源合作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石油和天然氣領域,還將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拓展。
2023年,兩國簽訂了關於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協議。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在俄羅斯建設的多個風電和太陽能項目已陸續啓動。
中俄之間的鐵路運輸路線已經成為歐亞大陸的重要貿易通道,特別是「中歐班列」將進一步擴大運輸量。2023年,「中歐班列」中經由俄羅斯的貨運量增加了近30%,兩國之間的物流基礎設施已經高度成熟。
「中歐班列」貨運集裝箱
中國的電商平台,如阿里巴巴旗下的速賣通(AliExpress),已經成為俄羅斯電商市場的重要參與者,預計未來幾年電子商務領域的合作也將顯著增長。
在貿易之外,很少有人知道,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大量土地已成為兩國經貿合作的重要場地。2018年,俄羅斯遠東地區約有220萬公頃土地為農業用途,中國人參與經營的土地約佔16%。
可以預見,未來中俄經濟將形成更加緊密、相互依賴的局面,為兩國的長遠發展提供持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