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疫情爆發之際,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佈新一年度預算案。市民最關心的派錢問題,終於有「著落」,一般小市民感覺收貨。
睇完成份預算案,財爺的總體思路有4大主線:1. 配備充足資源抗疫;2. 為市民和中小企紓困; 3. 為下行的經濟提供支撐; 4. 投資未來,為經濟中長期發展舖路。
可以分幾方面去討論預算案:
第一、 派發高額消費券。去年政府發放5000元的消費券,疫情如此嚴重,市民事前對政府再發放消費券的期望值提高,希望加碼到8000元甚至1萬元。財爺最終決定派1萬元消費券,加碼去到市場一般期望值的上限,就我接觸而言,普羅大眾都感到開心。
而另一個好消息是會加快派發,若去年已申請了消費券的,就不用重新登記,可以馬上用去年登記的電子支付工具,在4月先收取5000元消費券,而今年才符合領取資格(剛年滿18歲)的市民,可以向政府遞交資料,在其他市民在第二階段領取餘數時可以拿到。
在疫情的衝擊下,很多市民的收入都減少了,加上近期百物騰貴,生活成本高了很多。政府派發一萬元的消費券,等於救命錢,特別可以幫補低下階層的生活費,一家兩個成年人有2萬元,可以頂到兩、三個月開支了。
今次的預算案,除了提高免稅額等等個人稅務寬減和往時一樣之外,又新設兩項針對低收入市民的惠民措施,包括一、將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的門檻由400元降至200元;二、對沒持有物業的納稅人提供租金的免稅額,年度上限為10萬元,即租私樓住的市民可少付約15000元的稅金(視乎租金而定)。財爺這份預算案,花了心思針對幫助低收入市民。
第二,幫助中小企業。在疫情之下,很多行業,特別是零售業和飲食業深受打擊。今次的預算案史無前例地立法禁止業主對指定行業未能交租的租戶追討欠租或終止租約,措施為期3個月,最長可以再延續3個月,之後就會自動失效。這雖然是在干預市場措施,但也是在疫情嚴峻、經營環境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幫助小企業的措施。由於這措施只是暫停業主追租,租戶還是要承擔需要交租的法律責任,除非租戶在這期限前結業,期限過後,業主還是可以追討所欠的租金。可以說,這只是一個讓租戶喘息的臨時措施,不至對業主構成長遠影響。
今次的預算案明顯地向中小企傾斜,而唯一要開刀的是針對大業主。政府考慮增加高租金收入的物業的差餉,將差餉徵收率變成分級制,月租66667元以上租金收益,差餉會由現在的5%加到12%,即租金較高的物業,要繳付較多的差餉。新措施將於2025年才開始生效。加上用公司持有物業不再享有差餉減免優惠,政府有向富貴業主開刀的味道。
第三、支持抗疫。政府將動用大量資源優先支持抗擊疫情,預留了540億元作抗疫之用。當中包括動用222億元加大檢測力量,120億元注資防疫基金等。疫情對香港的影響極大,支持抗疫的資源少不了。
第四,支持經濟、投資未來。這部分雖然是最不起眼的部分,然而,財爺用了很多功夫去落墨,特別是推動數字化的經濟發展,將設立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定出框架,加速推動。另外,在未來基金撥出50億元成立「策略性創科基金」,又會預留100億元用於對生命健康範圍的研究,以及動用50億元成立「大灣區投資基金」。政府投資未來,絕不手軟,雖然並未引起社會很大關注,但相當重要。
總括而言,在疫情暴發衝擊下,政府加大力度派錢,絕對會受市民歡迎。至於投資未來,雖然並不起眼,但亦顯示這份預算案有一定的遠見。
盧永雄
這個復活節假期發生的事情很多。美國對華的關稅戰有點打不下去的感覺。
第一,特朗普口風由硬轉軟。4月17日,特朗普在白宮與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會晤時表示,美國正與中國對話,他更指,「中國已多次主動聯絡」,強調雖然目前對中國的商品關稅仍在實施,但未來可能會根據談判進展進行調整,「不排除會下調」。這是特朗普在中美關稅戰中,首度放軟口氣說會下調關稅,與之前日日話加稅的態勢,有明顯差別。
一日之後,到了4月18日。心急的記者在白宮不斷追問特朗普是不是已經和習近平主席通了電話?特朗普顧左右而言他,只說中美有接觸。在記者反覆追問特朗普有沒有和習主席通電話時,特朗普並無發火,只強調他會和所有人達成協議,「在3、4個星期內就會和中國達成協議」。雖然特朗普說話吹牛成分極強,但是至少顯示出他一個態度,就是不但不想和中國再反面,更加有意放出利好消息,可能他恐怕金融市場會崩潰。
第二,加中國船隻收費推遲半年。美國政府宣布,完成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301調查,將對中國製造的貨輪按運貨量收費,收費標準是每噸50美元,會在3年內逐步增加。但這個看似強硬的政策,第一要半年之後才生效,看來特朗普擔心新政策對美國物流破壞太大,希望今年的美國聖誕訂單貨物都交付之後,才實施所謂新收費,讓船公司在此之前,重啟對美國的貨運業務。第二是新收費並無包括中國製造的液化天然氣貨輪,對液化天然氣貨輪收費要在2028年4月之後才生效。反映美國很擔心,若對運送液化天然氣的中國貨輪收費,美國連天然氣出口都會凍結。美國這個對中國貨輪的所謂收費政策,虎頭蛇尾,露底味極濃。
第三,美元大跌,特朗普手足無措。本周一,美元匯價急劇下挫,反映美元對六隻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單日下跌1.2%。以美元這種主要貨幣來說,這種跌幅相當驚人,背後是美國國債和股票同步大幅下跌。投資會者急急拋售美元資產,沽美債換日債、歐債;另外美債亦喪失避險功能,才會出現美股美債同步下跌的怪現象,因為一般情況下,美股下跌,資金會走到美債避險,會出現股跌債升的情況,但現在股債雙殺,顯示資金逃離美國,拖冧美元。
美元資產暴跌,和美國對全球打關稅戰觸發衰退擔憂有關係。再加上特朗普多次逼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減息,以挽救急速下滑的經濟和股市,但鮑威爾拒不遵從,特朗普政府聲言要提早撤換鮑威爾,市場擔心聯儲局失去獨立性,進一步沽美債和美元。特朗普面對這種跌市,回應無力,只能夠死撐說能源和雞蛋等食品成本下降,美國「現在幾乎沒有通脹」,但特朗普也承認經濟可能放緩,除非「太遲先生(指鮑威爾)現在減息」。
特朗普已進入一個「死淨把口」的境界,但市場對他信心盡失。
美國發動這場貿易戰,本來最佳的局面是聯同全世界來圍堵中國。但現在正好出現相反的狀態,全世界都站在特朗普的對立面。特朗普於是老羞成怒發動外交攻勢,逼迫其他國家聯同美國對中國打貿易戰,要她們犧牲中國的利益,來換取美國不對他們增加那麼多的關稅。
中國對此反應強烈。國家商務部在本周一明確表示,堅持反對任何一方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達成交易,各方在「對等關稅」問題上應該站在公平正義的一邊,應該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綏靖換不來和平,妥協也得不到尊重,以犧牲別人利益換取關稅豁免是與虎謀皮,最終只能是兩頭落空,損人不利己。商務部強調,在此基礎之上,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中國絕不會接受,將堅決對等地採取反制措施。
特朗普在關稅戰第一回合就打得一個灰頭土臉,想逼盟友圍堵中國,但馬上遇到中國強硬表態。現在世界各國都樂得拖慢和美國的談判,例如歐盟和日本,就跟美國談完都談不出什麼所以然出來。其他國家亦正採取觀望態度,先看一下中美關稅戰分出高下,才落注也不遲。
這場關稅戰已經變成為中美的割喉競爭,香港人也要醒醒定定,不要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誰敢出賣國家利益後果自負。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