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港大學者受三葉草啓迪 研發可形變三維摺紙微流控

社會事

港大學者受三葉草啓迪 研發可形變三維摺紙微流控
社會事

社會事

港大學者受三葉草啓迪 研發可形變三維摺紙微流控

2022年06月12日 15:30

香港大學的工程專家從三葉草的傾性運動蒙受啓迪,研發出一種摺紙微流控裝置,可對外界環境變化作出反應,例如溫度、光線的強度和濕度。該研究團隊由港大機械工程系教授岑浩璋指導,並由博士潘益率領,將刺激響應材料嵌入至薄的彈性體微流控裝置,以實現該裝置對溫度、濕度和光線的反應。透過可折疊式幾何形狀的設計,該裝置會遵循預設的摺紙折疊。該項創新型工程設計已於《科學進展》發表,更被重點推介為封面文章。

港大。資料圖片

港大。資料圖片

研究團隊將此項可變形的微流控裝置命名為 TransfOrigami microfluidics(TOM),來強調它的形狀變化和摺紙結構之間的密切聯繫。這項重大突破對於未來實現微流控裝置可因應環境而作出變化具有深遠意義。微流控學是一門跨學科的新興領域,研究可操縱和處理微量液體的系統。如今其重要性與日俱增,尤其是精準醫療相關領域,皆因微流控裝置從藥物遞輸到組織工程的生物醫學應用層面均潛力無限。多年來微流控裝置的微通道結構只局限於二維平面,此項三維微流控結構TOM開元拓新,可根據環境刺激而如三葉草般折疊,實屬史無前例。

香港大學圖片

香港大學圖片

潘益表示,TOM可用作一種具有環境適應能力的光微反應器。它能感知環境刺激,並通過形態變換,將環境刺激正向回饋予正在經受光合作用的微觀流體中。當外部環境適宜光合作用時,比如在晴朗的日子,該裝置就會展開,促進光合作用。當外部環境不利於光合作用時,如下雨的時候,該裝置就會折疊以減緩光合作用。

箇中原理有望進一步廣泛應用,例如用於動態人工血管網絡和形狀自適應軟性電子設備等。岑浩璋指,活機體通常是動態,且具有一定的移動節律。當開發的器官晶片具備對環境作出反應的功能時,將更接近真實的活機體,或有助促進微流控裝置(器官晶片)模擬器官的功能成效。

香港大學。資料圖片

香港大學。資料圖片

動態人工血管網絡預計將成為TOM和器官晶片的潛在結合體,而形狀自適應軟性電子設備則有望成為TOM和軟性電子設備的互融體。在穿戴式軟性電子設備中,設備形狀與人體表面形狀的契合度會影響訊號感應效率,如軟性電子設備遇刺激會變形,或有助設備循著人體表面形狀而靈活形變,從而提升軟性電子設備使用效率。沿用傳統製造材料的合成微流控系統,能夠呈現像植物般因環境而變化的能力屬極其罕見。若微流控系統具有因遇刺激而變形的能力,將為更精密準確、功能靈活、甚至智慧型流控系統鋪平前路。因此,研究團隊將三葉草傾性運動實踐於微流控裝置。

岑浩璋指,植物進化其環境應變能力以求存。這讓其脈管系統,即植物運輸水份和養料的網絡,儘管身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仍能健康運作。這種脈管系統啓迪科學家研發兼具嵌入式流道的人造系統,比如仿生的微流控裝置。他相信這是一個典型而且具啓發性的例子,說明人類可遵循大自然的靈感來推進工業設計。團隊致力於揭曉更多關於軟物質、微流體及其他領域的奧秘。這項研究志於實踐自適應光合作用,為植物啓發式形變摺紙微流控用途開拓先河。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鯊魚向來被認為是沉默的致命獵手,以至於當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尼德爾(Carolin Nieder)在研究這種海洋掠食者的聽覺敏銳度時,完全沒預料到牠們竟會主動發出聲響。

科學家首度錄到鯊魚「咔嗒」發聲

據UNILAD的報導,當尼德爾錄製體長可達1米的「星鯊」(Mustelus mustelus)的聲音時,記錄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聲響。這種較溫和的鯊魚長著扁平牙齒,主要以海底螃蟹等生物為食,不會攻擊游泳的人類。

尼德爾向《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透露:「起初我們完全無法理解,因為鯊魚理論上不該發出任何聲音。我記得回家後,我反覆思索著這些聲響有多麼的詭異。」

科學家觸碰鯊魚後的10秒內  咔嗒聲頻率顯著高於10秒後

錄音顯示,這種奇特的咔嗒聲完全顛覆人們對鯊魚的認知。為驗證假設,尼德爾將10條幼年星鯊分批放入裝有錄音設備的水槽,結果發現更奇特的現象:在科學家觸碰鯊魚後的10秒內,咔嗒聲頻率顯著高於10秒後,推測這是鯊魚受驚時的反應。

研究數據顯示,這些鯊魚在水槽中20秒內平均發出9次咔嗒聲,每次持續48毫秒。尼德爾逐漸意識到自己可能取得了重大的發現,也就是史上首例的鯊魚出聲紀錄。

尼德爾猜測:咔嗒聲或能讓掠食者瞬間暈眩

針對發出聲響的原因,尼德爾向《ABC新聞》解釋:「星鯊體型較小,容易成為捕食目標。或許這種咔嗒聲能讓掠食者瞬間暈眩,創造逃生機會。」

觀看影片

推測可能是扁平牙齒猛烈咬合產生的聲響

至於發聲機制是什麼,尼德爾團隊則在上週發表的研究中指出:「根據其板狀牙齒結構與聲學特徵,我們推測這可能是扁平牙齒猛烈咬合產生的聲響。未來需進一步展開研究,確認這究竟是不是具有行為意義的自然聲響反應。」

NIWA图片

NIWA图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