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解放軍推外骨骼、無人機、機械犬等裝備 美專家:中國單兵武器在革新上超越美國

博客文章

解放軍推外骨骼、無人機、機械犬等裝備 美專家:中國單兵武器在革新上超越美國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解放軍推外骨骼、無人機、機械犬等裝備 美專家:中國單兵武器在革新上超越美國

2022年10月01日 15:18 最後更新:15:27

解放軍的軍備發展日新月異。近年不單止建成殲-20、運-20和福建艦,就連單兵裝備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美國「軍事工廠」網站評論指,中國新一代單兵武器已經實現「家族化」,單兵殺傷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美國軍事觀察家詹妮弗·森西巴則形容,中國在新一代單兵武器的革新上已經超越美國,五角大樓必須加快腳步追趕。

究竟解放軍的單兵兵器發生什麼改變?

最直觀的是,解放軍精銳部隊手中的步槍,由95式換裝為更先進的191式步槍。新步槍作為95式繼任者,同樣來自北方工業208研究所,採用有托式設計,减輕前線戰士的疲勞感,使到他們保持良好的戰鬥狀態。

191步槍。網上圖片。

191步槍。網上圖片。

除回歸傳統的有托式設計外,191步槍還利用皮卡汀尼導軌大大增強拓展性,戰士可以在導軌上,配備高倍、紅外和夜視瞄具。對比95式,191步槍在列裝短短數年,已經實現「槍族化」,當中包括標準型、特種部隊熱衷的QBZ-192「緊湊型」、QBU-191專用精確射手型、QJS-161輕機槍、QJB-191輕機槍等多款「子型號」。

軍用外骨骼。央視影片圖片。

軍用外骨骼。央視影片圖片。

武裝機械犬。網上圖片。

武裝機械犬。網上圖片。

值得留意的是,解放軍的革新還包括可供單兵穿戴、能夠增強攜行能力的軍用外骨骼、微型無人機和武裝機械犬。

央視去年曾報道單兵外骨骼的作用,當中兩名士兵穿上單兵外骨骼後輕鬆搬運150斤重的彈藥箱,一名穿着單兵外骨骼的女兵則輕鬆地揹着一名140斤重的男兵,跑步前進。至於微型無人機,解放軍士兵可透過它配合外設無人機終端運作,實現短時間內掃描整座建築物,並把信息顯示在終端上。換言之,解放軍已經實現科幻電影中類似的「穿牆透視」效果,在實戰中的作用難以估量。而最炫酷的是,解放軍的武裝機械犬不僅能夠承擔室內偵察等任務,還能攜帶95式步槍進行遙控攻擊,大大減少士兵在室內的傷亡概率。

信息化系統方面,中國陸軍已在西部軍區某單位實現「信息終端下放」,使到每名士兵通過信息終端獲悉最新命令之餘,亦能讓指揮所實時掌握現場動態,第一時間做出戰術調整,大大地增強解放軍的指揮效率。

雖然美國是最早開發這一系統的國家,但截至目前,美國僅會在特種部隊等精銳單位中使用。反觀解放軍的這一系統,是為廣大基層官兵而設計的「基礎裝備」,可以說,在單兵信息化層面,中國現在一點不比美國差,甚至可能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

隨著時間的流逝,如今解放軍早已不是當年那個還得「摸著美國過河」的解放軍。中國已經在國防建設上走出了自己的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止戈堂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大突破!中國海軍壯大航母儲備人才 引入「生長模式」培養艦載機飛行員

2024年09月19日 10:23 最後更新:10:54

中國海軍正計劃擴張航母力量。

據內地軍事博主「科大烽火」引述央視報道,在今年的開學季,海軍航空大學共接收了145名艦載機飛行學員,這說明海軍正在大幅度擴招飛行學員,為未來航母編隊壯大儲備人才。

《解放軍報》刊發專題報道,對外介紹了中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培養模式的新變化。文中提到,艦載機飛行員培養模式已從此前單一的「改裝模式」,發展成如今「改裝模式」與「生長模式」雙軌並行的格局。

這說明中國海軍已經拋棄了俄式艦載機飛行員培養方式,改為兼顧美式的中國方式。這對於正在成長中的中國海軍航空兵來說,無疑是具有了極大的後發優勢。進一步講,憑借著上述培養模式,將會有效滿足中國海軍未來的人才及作戰需求。

對於任何國家來說,培養海軍艦載機飛行員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與陸基飛行員的訓練相比,由於受到六自由度艦體運動、複雜艦尾氣流、有限長度甲板炮彈、多因素艦面交互信息等不利因素影響,由此對艦載機飛行員上艦駕駛技能、判斷決策、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心理素質為例,俄海軍艦載機團司令員曾對此介紹說,飛行員首次進行航母著艦訓練前夜,往往會因高度緊張從而導致其徹夜難眠,由此可見是何等之難。

然而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海軍艦載機飛行員,除了要經歷與陸基飛行員相同的篩選/初級訓練、基礎訓練、高級訓練、作戰飛機改裝訓練等階段訓練外。且還要額外增加訓練難度更大、風險更高的海軍艦載機飛行員特有的兩項訓練內容,即陸基模擬艦載起降訓練(FLCP)與航母上艦資格訓練(CQ)。

唯有當飛行學員完成上述系列階段訓練,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地掌握飛行駕駛技術、艦上起降技術、培養駕駛「第二天性」,提升態勢感知、任務管理、自主決策武器運用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後,才有資格能成為艦載機飛行員中的一員。換句話說,上文提到的FLCP與CQ訓練僅僅只是成為艦載機飛行員的「第一步」。

截至目前,世界上共有9個國家擁有航空母艦,但能夠獨立培養艦載機飛行員的國家卻只有中、美、俄等少數幾個國家。其中,美海軍採用「生長模式」來培養艦載機飛行員,俄海軍則繼承蘇聯的「改裝模式」來培養艦載機飛行員。至於中國,則根據階段任務與作戰需求不同,最初先是採用「改裝模式」,然後再發展到時下的雙軌並行模式來培養艦載機飛行員。

所謂「改裝模式」,是以成熟岸基戰鬥機飛行員為基礎,省去航校階段和三代機改裝訓練,從而能在較短週期內培養出艦載機飛行員,用以滿足小規模艦載機飛行員培養需求,典型例證就是俄海軍航空兵。「改裝模式」最突出的特點是培養週期短,戰鬥力生成快,至於缺點則同樣突出,即一是影響被選拔飛行員部隊的戰鬥力,二是無法維繫飛行員規模化培養,因此這絕非長遠之計。

被美海軍長期運用的「生長模式」,是相對「改裝模式」而言的,它是指從學員招飛開始,歷經初級、基礎、高級訓練、部隊改裝訓練等階段的訓練,逐步培養成為艦載機飛行員。「生長模式」的好處在於,不僅不會影響原部隊的戰鬥力與備戰情況,且會培養出大批獲得艦載機資格認證的飛行員。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要想讓「生長模式」發揮出效能,還需重點關注訓練體制及教練裝備體系。

說回中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培養之路,2018年以前,中國艦載機飛行員主要是在已有的岸基海軍航空兵人員中擇優抽調,選拔範圍主要集中在海航的蘇-27、蘇-30及殲-11B(系殲-15艦載戰鬥機所致)戰鬥機部隊。例如中國首位在遼寧艦上駕機完成降落的飛行員戴明盟,就來自東海艦隊「海空雄鷹團」部隊。

另外在他本人於2006年加入艦載機試飛團隊時,就積累了近2000小時的飛行小時數。不可否認的是,從岸基海軍航空兵抽調培養艦載機飛行員的方式,不僅有效推進了中國航母戰鬥力的快速形成,且使艦載機飛行員的儲備也得以迅速擴大。但同時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擇優抽調的運行方式勢必也會對飛行員的原部隊造成影響。

所以從長遠來看,建立專門的艦載機飛行員培養和訓練體制已是大勢所趨。轉折發生在2018年,這一年,中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首次從招飛青年中直接遴選,無需第三代重型戰鬥機駕駛經驗,主打一切從零開始。也正是得益於此舉,進而標誌著中國航母艦載機飛行員選拔及訓練體制已逐步走上規模化。

對於中國海軍來說,「生長模式」的引入,將打通艦載機飛行員的生長培養鏈路、縮短人才培養週期、增加單批認證人數、提高訓練質效,令艦載機飛行員的培養駛上「快車道」,以便有效延長飛行員的服役年限,將作戰效能最大化。

至於與之並行的「改裝模式」,儘管看似缺點較多。但通過「生長模式」的介入,使得這種負面影響被進一步降低,從而將該模式的優勢被解放出來。這對於急需能打仗,打勝仗的中國海軍來說,同樣是極為重要,因此這才是上述兩種模式雙軌運行的根本原因。

當然,中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的培養模式,最終是要過渡到「生長模式」階段。令人欣慰的是,經過多年鑽研和發展,不論是人才儲備,還是教練裝備,抑或訓練體制,中國海軍均已具備上述目標的基本能力,不過目前更為重要的,則是蕩平外寇,解放台海,因此還需耐心等待。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