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利杰
近些年,內地出品了一系列優秀的電影、電視劇等作品。但由於版權限制,香港居民很難輕易接觸到這些優秀作品。內地的乒乓球、跳水等運動也有極高水準,苦於版權、播放設備限制,不少香港居民難以接觸到這些優秀的作品。這為居民接觸內地文化構築了無形的壁壘。疫情當下,娛樂減少,通關受阻,居民對於優秀文娛作品的需求只增無減。因此,應當積極開發可行的文娛活動,切實解決市民對娛樂的需求。香港故宮博物館的開放與大火證明了香港居民對文藝產品的需求,因此應借助這個機會,繼續為廣大香港居民提供相關的傳統文化產品。
在具體的娛樂政策方面,首先香港應當從硬體上為香港居民提供便利的、合適的娛樂硬體。近期內地網路上有一個話題很火,叫“買200元電視的家庭是什麼樣”,這個話題我們可以窺探到內地條件差的家庭是什麼樣的,但是他們依然能享受到廉價的娛樂產品,他們也可以獲得基本的娛樂硬體軟體。相比之下,少部分香港老年人缺乏這些娛樂產品,知道祖國的傳統文化產品好,但是卻看不到;部分人不知道哪能看到這些優秀作品,誤以認中國文化不行,西方文化行,形成嚴重偏見。文化建設牽扯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又是文化安全的一部分,而文化安全牽扯到國家安全。這個細節如果做不好,長此以往會影響到香港的長治久安。
對於文化產品的兩地共用,應確定一些可以共用的文藝作品。首先是內地的廣播電視節目,應當確定CCTV1、CCTV6、珠江臺、湖南衛視、CGTN等。這些頻道可以提供香港免費專線轉播,相應的,廣告也可以適當的本土化調整。免費的廣播電視能夠極大降低居民獲得資訊和娛樂的成本。
其次是央視和地方電視臺在2000年前攝錄的經典作品,比如84版《西遊記》、《紅樓夢》等。還有記錄國內風土人情、壯麗山河、悠久歷史、偉大成就、革命歷程的紀錄片作品。比如《舌尖上的中國》等,不少作品已經過了首映期,已經具備了免費廣播的條件。特別是歷史作品,這是重要的歷史文化教育手段。
第三類是優秀影視作品,指的是《甄嬛傳》、《琅琊榜》、《亮劍》等一眾優秀的影視作品。優質的影視作品可以為香港市民提供一個全新的看待內地的窗口。近期上映的電影《隱入塵煙》更是以西北話為背景的一部中國農村片,其口碑非常好。這些作品也可以在香港的廣播電視頻道進行迴圈展播。
第四類是內地體育競技活動。冬奧會非常棒,但是香港居民苦於無轉播權,無法看到,真的是一大損失。但是體育競技活動本身就值得每一個人免費獲得。因此,可以考慮與內地相關體育頻道合作,通過廣告分成等方式,合理引進一些符合香港人口味的體育賽事轉播。
第五類是優質的、經過整理的互聯網自媒體作品。比如在Bilibili網站上《大家好我是何同學》(科技)、《Tomcat 團座》(歷史)、《小約翰可汗》(人文)等。這些經過篩選的互聯網作品同樣可以在香港的學校或者電視頻道推廣。這些作品能夠給居民帶來更多更新奇的體驗,特別是一些對於文化類的自媒體,很多自媒體水準非常高,其產出的作品質素很不錯。
祖國燦爛文化上下五千年,有豐富的藝術作品,相當多的藝術作品水準極高,能與西方文化一較高下。一昧的觀察學習西方文化,很容易陷入西方文化陷阱,遭遇西方的「文化定義」,甘願被西方評價乃至抓住話語權的把柄。香港作為祖國開放的前沿陣地,不僅要眼觀外國優秀文化,也應回顧自身文化,堅持自身文化自信,重新振興香港演藝文藝界。
【作者係香港青年事務發展基金會 政策研究主任】
香港青年事務發展基金會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