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英國史上最富有首相辛偉誠,再次被批「不知民間疾苦」、「脫離現實」。
綜合英媒報道,辛偉誠周五(23日)到訪倫敦一間無家者收容所,並且化身服務生,為領取「救濟餐」的民眾添加飯菜。流浪漢迪恩走到餐廳櫃台前,與辛偉誠對話。
辛偉誠相關行程。網上圖片。
迪恩:「您正在解決經濟問題嗎?」
辛偉誠:「是的,那正是我正在做的事情。你是不是在商業機構工作?」言談間,辛偉誠為迪恩遞上一份全套英式早餐(Full English Breakfast)。
迪恩:「我無家可歸,我是一個無家可歸的人,但我對商業很感興趣。」
辛偉誠忽略迪恩「無家可歸」的現狀,進一步詢問:「那你對什麽樣的工作感興趣?」
迪恩:「我喜歡金融。這對城市發展有好處,金融發展好,我們的生活都會跟著變好。」
辛偉誠聽到迪恩對金融感興趣,於是大談自己過往的工作經歷:「我以前就在金融行業工作,我做了很多不一樣的事情。這是你想從事的行業嗎?」
迪恩:「我不介意,但我不知道,我只想先過好聖誕節。」
接着,辛偉誠詢問對方周末的安排,迪恩坦言,他只希望有慈善機構能幫他尋找臨時住所,讓他不用在聖誕節露宿街頭。
辛偉誠相關行程。網上圖片。
從英媒曝光的視頻可見,兩人的對話在此結束,辛偉誠未有即時回應迪恩尋找臨時住所的訴求。辛偉誠這場「公關騷」非但未有為他帶來親民形象,反而惹來英國社會廣泛批評。
工黨影子外交大臣麗莎·南迪回應指,英國租金飆升,無家者數量持續增加,辛偉誠應該努力解決問題,而非擺拍一些令人痛苦的照片。
有英國網民指責辛偉誠「脫離現實」,反問「他會否去醫院問那些截癱病人為什麽不起床嗎?」,也有網民認為,辛偉誠「竟然還問一個無家可歸者的周末安排,問他是否願意在金融機構工作,真是『地獄笑話』」。
辛偉誠夫婦。AP圖片。
辛偉誠從政前曾經在高盛投資銀行工作和做過對沖基金合夥人,他的妻子阿克沙塔(Akshata Murthy)則是印度第二大科技公司印孚瑟斯(Infosys)聯合創辦人穆爾蒂(Narayana Murthy)的女兒。英媒估算兩人合計的總資產高達7.3億英鎊(約56億港元),比國王查理斯三世(Charles III)夫婦的3至3.5億英鎊(23至27億港元)多出1倍,因此,辛偉誠也榮登英國史上「最富有首相」。
辛偉誠夫婦持有多個物業,包括他目前在倫敦西部肯辛頓居住的4層高大宅,價值逾700萬鎊,內裡有5個睡房、4個洗手間、2個會客室和1個私人花園等。另外,他在北約克郡(North Yorkshire)有一間渡假別墅,內有網球場、健身房、瑜伽房、熱水浴池,以及一個花費約40萬英鎊建造的私人泳池。
雖然英國11月的通脹率回落至10.7%,但民眾仍然面對嚴重的經濟問題。英國《每日鏡報》12月8日稱,英國公眾優先組織(Public First for More in Common)的調查顯示,35%受訪者預料自己會欠債,當中有一半人通常不會出現財政赤字的問題。調查結果亦顯示,一些受訪者為了節省金錢,決定削減聖誕節的支出,遵從「極簡主義」來過節。有44%受訪者打算削減聖誕禮物方面的支出、34%受訪者打算減少購買節日食品、 24%受訪者計劃減少花錢在裝飾品上。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當前,歐盟和美國正在多個敏感議題上需要進行談判,任何一方都有動機想要獲取對方的訊息。英國《金融時報》4月14日就報道,歐盟為赴美公幹的官員,發放一次性手機,因恐遭監視。
歐委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下星期一(21日)將赴美,會見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和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討論當前的關稅問題;而21日至26日,經濟事務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金融服務委員阿爾布開克、國際合作委員西克拉也將在華盛頓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春季年會。
《金融時報》報道,歐盟為赴美公幹的官員,發放一次性手機,恐遭監視。
據報道指,歐盟委員會向部分前往美國的工作人員發放一次性手機和基本型的筆記型電腦,以避免間諜活動的風險。
《金融時報》引述4位知情人士透露,下周前往IMF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的委員和高級官員已經收到了新的指示。一位官員表示,將美國視為潛在安全風險凸顯了自特朗普1月份再任總統以來,美國與歐洲關係惡化。
特朗普指責歐盟成立的目的是「壓榨美國」,並宣布對歐盟出口徵收20%的所謂「對等關稅」,歐盟早前批準對價值210億歐元的美國產品施加25%的反制關稅。特朗普9日宣布暫緩實施所謂「對等關稅」後,歐盟也宣布將關稅措施延後實施90天,以應對特朗普對鋼鋁徵收關稅的談判。
在俄烏戰事上,特朗普又向俄羅斯示好,向烏克蘭施壓,要求其透過暫停軍事援助交出資產控制權,並威脅要撤回歐洲的安全保障,從而引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重新武裝行動。另一位歐盟官員表示,「跨大西洋聯盟已經結束」。白宮和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對報道暫未有回應。
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將赴美與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舉行關稅會談。
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星期一在華盛頓與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舉行會談,試圖解決不斷升級的貿易戰。
美國也抨擊歐盟對其科技公司的監管,並聲稱布魯塞爾正在壓制言論自由和操縱選舉,例如羅馬尼亞一位總統候選人因受益於TikTok帳戶支持率激增而被有爭議地排除在外。
3名委員將於4月21日至 26 日前往華盛頓參加IMF和世界銀行會議,包括經濟委員 Valdis Dombrovskis、金融服務主管阿爾伯克基、以及負責發展援助的西凱拉(Jozef Síkela)。委員會證實,最近已更新了對美國的安全建議,但表示並未以書面形式作有關使用一次性手機的具體指示。
報道稱,歐盟外交部門已參與其中。官員表示,針對所有前往美國的工作人員的指導意見中,包括建議他們應在邊境關閉手機,並將其放在特殊的套子裡,以防止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被監視。
智庫布魯塞爾地緣政治研究所所長範米德拉爾(Luuk van Middelaar)表示,這項建議並不令人意外,因華盛頓它是一個傾向於使用法外手段來擴大其利益和權力的對手。他說,2013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政府就曾面臨監聽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電話的指控。
他說,美國民主黨政府也使用同樣的手段。前往美國旅行還有額外的風險,邊境工作人員有權扣押遊客的手機和電腦並檢查其內容。 來自歐洲的遊客和訪問學者因在手機或筆記型電腦上發布批評特朗普政府政策的社交媒體評論或文件而被拒絕入境。
今年3月,法國政府表示,一名法國研究人員因對美國研究政策發表「個人觀點」而被拒入境並遣返法國。據《法新社》報道,美國官員認為這些信息「可以被定性為恐怖主義」,導致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一度介入調查,但目前相關指控已被撤銷。
《金融時報》早前也指,特朗普上台後,收緊移民和入境政策,大批來自歐洲和加拿大遊客在入境時遭受美國邊防警衛的敵意。目前,英國、德國、丹麥等歐洲多國已更新了國人到美國的旅遊警示。
據悉,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一直有搜查過境旅客的手機、電腦、相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的先例。但溫哥華移民律師辛迪·斯威策表示,據其經驗,之前美邊境檢查人員僅針對毒品走私等涉嫌犯罪的入境者行使此權力,但近期類似檢查似乎擴大至「隨時」和「隨機」的入境者,令不少歐洲人對赴美旅遊產生了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