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冰雪暴威脅美國多地 歐洲迎「不滿之冬」 美歐在混亂中收尾2022年?

博客文章

冰雪暴威脅美國多地 歐洲迎「不滿之冬」 美歐在混亂中收尾2022年?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冰雪暴威脅美國多地 歐洲迎「不滿之冬」 美歐在混亂中收尾2022年?

2022年12月27日 17:12 最後更新:17:54

眼下正值西方年末傳統假日季,但美國和歐洲多國今年的聖誕節假期不太溫暖。

持續不斷的大規模罷工,令英國的公共服務體系陷入大範圍癱瘓狀態。據英國《每日快報》報道,12月26日是英國傳統的「節禮日」,也是英國商店的促銷日,通常人們在這一天會暫時忘卻過去一年的煩惱,湧入商店購物,過一個愉快的聖誕節假期,並預計為英國零售業帶來26億英鎊的進賬。但此起彼伏的罷工潮,讓商界對於是否能夠實現這一目標心懷忐忑。除英國外,法國等國近期也頻繁發生公共服務行業的罷工活動。

英國大規模罷工持續不斷。AP圖片

英國大規模罷工持續不斷。AP圖片

英國廣播公司(BBC)整理的英國「罷工日曆」顯示,12月26日至明年1月8日,幾乎每天都有不同行業的罷工發生。英國鐵路、海事及運輸工會約4萬名成員從24日晚6時開始罷工,預計將持續至27日。其間,英國鐵路系統將僅有1/5的火車運行。英國邊境管理局的數千名員工自23日起至26日舉行罷工,全英多座主要機場,包括倫敦希思羅機場,總共超過1萬架次航班,以及至少200萬旅客將受到影響。

英國掀起罷工潮的背景,是通脹空前高企、民眾生活壓力大。俄烏衝突爆發後,西方國家加強對俄羅斯制裁,導致燃料短缺、食品價格等大幅上漲,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生活成本攀升對數百萬家庭造成衝擊。英國10月通脹率高達11.1%,創41年來新高。11月通脹率雖略有下降,但仍達到10.7%。英國成為七國集團中唯一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產出規模的國家。英國央行表示,英國經濟已進入衰退期,預計2023年全年和2024年上半年將會持續這種狀態。

外媒在報道英國罷工潮時普遍提到一個新的「不滿之冬」。上世紀70年代,罷工、通脹和能源短缺令英國經濟陷入危機。1978年末至1979年初,英國各行業約150萬人參與罷工,使這場危機達到高潮,醫療、物流乃至垃圾處理都陷入大面積停擺,史稱「不滿之冬」(語出莎士比亞戲劇《理查三世》——編者注)。事件重挫卡拉漢領導的工黨政府聲望,隨後在1979年5月的大選中被撒切爾夫人領導的保守黨擊敗。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問題專家田德文26日表示,當前,金融資本仍在歐美國家中佔據主導地位。為了穩定受疫情衝擊的資本,全球央行「大放水」,通貨膨脹加劇,由此帶來的物價飛漲增加了人們的生活壓力。與此同時,歐美國家推進再工業化,試圖吸引產業資本回流。但現實是,許多發達國家再工業化的推進速度非常緩慢,導致這些國家國內就業壓力增大,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

困擾歐洲的不光是經濟形勢,還有「老大難」的種族主義問題。法國巴黎檢方25日表示,23日在巴黎市中心發生的槍擊案嫌疑人曾計劃在巴黎近郊襲擊外國人,他向警方坦白自己「對外國人有病態仇恨」。當地時間23日,該嫌犯在巴黎10區的庫爾德人社區中心等地開槍,造成3人死亡、3人受傷。

AP圖片

AP圖片

據法國《費加羅報》報道,巴黎檢察官辦公室25日公佈的一份聲明顯示,上述槍擊案嫌疑人在被拘留期間承認他仇視外國人,自2016年成為入室盜竊受害者以來「一直想殺死移民和外國人」。2021年,他曾在巴黎持刀襲擊移民帳篷,造成兩人受傷。這名退休火車司機在接受巴黎警察局調查時表示,他有抑鬱和自殺傾向,如果有一天自盡,他會「把敵人帶進墳墓」,而他眼中的「敵人」是指「所有非歐洲外國人」。

「美國之音」稱,此次巴黎槍擊案引發人們對於以移民為目標仇恨犯罪的擔憂。目前,極右翼的聲音在法國和歐洲其他國家越來越響亮。據負責歐盟邊境安全的歐洲邊境管理局統計,2022年前11個月,約30.8萬人非法越過歐盟邊界,較2021年同期增長68%,是自2015年至2016年敘利亞等難民大量湧入造成移民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聯合國報告稱,全球糧食短缺和高物價等經濟混亂可能是移民湧入歐洲的原因。

有歐洲媒體分析稱,種族主義是如今歐洲經濟嚴重衰退、民眾生活成本快速上升引起的「併發症」。當歐洲經濟欣欣向榮的時候,不管是本地白人還是其他移民都忙著賺錢,種族矛盾自然減少。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新冠肺炎疫情、俄烏衝突、美聯儲加息等無一不對歐洲經濟產生負面作用,未來類似的種族主義暴力事件在歐洲恐怕只會多不會少。

在經濟衰退的背景下,歐洲的種族主義問題再度成為熱議話題。23日在巴黎市中心實施槍擊的嫌疑人25日向警方表示,自己「對外國人有病態仇恨」,「一直想殺死移民和外國人」。

另外,美國境內自22日開始遭受大範圍冬季風暴侵襲,多地氣溫驟降,出現雨雪和大風天氣。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26日報道,這場「史詩級」風暴規模巨大,低溫、狂風和大雪從加拿大附近的五大湖一直侵襲到墨西哥邊境的格蘭德河。全美約2/3的人口受到影響,紐約、華盛頓、匹茲堡等地均出現歷史同期最低氣溫。

AP圖片

AP圖片

這場冬季風暴還一度造成美國上百萬用戶停電。冬季風暴還導致公路交通狀況惡化,不斷發生嚴重交通事故。美國多地政府已接連發佈旅行禁令,要求民眾非必要不出行。嚴寒冰雪天氣下,航空出行也面臨更多不確定性。過去幾天,美國大量國內和國際航班被取消或延誤。美國國家氣象局25日通報說,美國東部大部分地區26日將繼續被嚴寒籠罩,27日將有所緩和。

路透社報道,美國白宮發表聲明說,拜登12月26日晚發布紐約州聯邦緊急狀態,授權聯邦政府為紐約州提供援助,加強紐約州和地方的復原工作。另據全國廣播公司(NBC)的統計,美國這場冬季風暴至今已奪走至少60條人命。

就在這種嚴寒天氣之中,一群拉美移民被送到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官邸外「放生」。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5日報道,3輛滿載移民的大巴在平安夜停在哈里斯位於華盛頓的官邸前,當時的氣溫只有18華氏度(約零下8攝氏度),一些移民只穿著T恤瑟瑟發抖。NBC稱,這批移民來自中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區,共有約140人,其中包括嬰兒和兒童。志願者為這些移民提供了毯子和禦寒衣物,並用大巴將他們轉運至華盛頓的幾處教堂。

目前尚不清楚是誰將這些移民送到哈里斯官邸外的。不過CNN在報道中提到,今年以來,得克薩斯州長阿博特等共和黨籍州長利用大巴或飛機將數以千計的移民陸續送至民主黨主政的城市,包括華盛頓、費城、紐約、芝加哥等。白宮發言人哈桑25日指責阿博特利用移民製造「噱頭」,稱這些政治把戲不會取得任何成果,只會把生命置於危險中。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當前,歐盟和美國正在多個敏感議題上需要進行談判,任何一方都有動機想要獲取對方的訊息。英國《金融時報》4月14日就報道,歐盟為赴美公幹的官員,發放一次性手機,因恐遭監視。

歐委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下星期一(21日)將赴美,會見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和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討論當前的關稅問題;而21日至26日,經濟事務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金融服務委員阿爾布開克、國際合作委員西克拉也將在華盛頓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春季年會。

《金融時報》報道,歐盟為赴美公幹的官員,發放一次性手機,恐遭監視。

《金融時報》報道,歐盟為赴美公幹的官員,發放一次性手機,恐遭監視。

據報道指,歐盟委員會向部分前往美國的工作人員發放一次性手機和基本型的筆記型電腦,以避免間諜活動的風險。

《金融時報》引述4位知情人士透露,下周前往IMF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的委員和高級官員已經收到了新的指示。一位官員表示,將美國視為潛在安全風險凸顯了自特朗普1月份再任總統以來,美國與歐洲關係惡化。

特朗普指責歐盟成立的目的是「壓榨美國」,並宣布對歐盟出口徵收20%的所謂「對等關稅」,歐盟早前批準對價值210億歐元的美國產品施加25%的反制關稅。特朗普9日宣布暫緩實施所謂「對等關稅」後,歐盟也宣布將關稅措施延後實施90天,以應對特朗普對鋼鋁徵收關稅的談判。

在俄烏戰事上,特朗普又向俄羅斯示好,向烏克蘭施壓,要求其透過暫停軍事援助交出資產控制權,並威脅要撤回歐洲的安全保障,從而引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重新武裝行動。另一位歐盟官員表示,「跨大西洋聯盟已經結束」。白宮和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對報道暫未有回應。

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將赴美與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舉行關稅會談。

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將赴美與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舉行關稅會談。

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星期一在華盛頓與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舉行會談,試圖解決不斷升級的貿易戰。 

美國也抨擊歐盟對其科技公司的監管,並聲稱布魯塞爾正在壓制言論自由和操縱選舉,例如羅馬尼亞一位總統候選人因受益於​TikTok帳戶支持率激增而被有爭議地排除在外。

3名委員將於4月21日至 26 日前往華盛頓參加IMF和世界銀行會議,包括經濟委員 Valdis Dombrovskis、金融服務主管阿爾伯克基、以及負責發展援助的西凱拉(Jozef Síkela)。委員會證實,最近已更新了對美國的安全建議,但表示並未以書面形式作有關使用一次性手機的具體指示。

報道稱,歐盟外交部門已參與其中。官員表示,針對所有前往美國的工作人員的指導意見中,包括建議他們應在邊境關閉手機,並將其放在特殊的套子裡,以防止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被監視。

智庫布魯塞爾地緣政治研究所所長範米德拉爾(Luuk van Middelaar)表示,這項建議並不令人意外,因華盛頓它是一個傾向於使用法外手段來擴大其利益和權力的對手。他說,2013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政府就曾面臨監聽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電話的指控。

他說,美國民主黨政府也使用同樣的手段。前往美國旅行還有額外的風險,邊境工作人員有權扣押遊客的手機和電腦並檢查其內容。 來自歐洲的遊客和訪問學者因在手機或筆記型電腦上發布批評特朗普政府政策的社交媒體評論或文件而被拒絕入境。

今年3月,法國政府表示,一名法國研究人員因對美國研究政策發表「個人觀點」而被拒入境並遣返法國。據《法新社》報道,美國官員認為這些信息「可以被定性為恐怖主義」,導致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一度介入調查,但目前相關指控已被撤銷。

《金融時報》早前也指,特朗普上台後,收緊移民和入境政策,大批來自歐洲和加拿大遊客在入境時遭受美國邊防警衛的敵意。目前,英國、德國、丹麥等歐洲多國已更新了國人到美國的旅遊警示。

據悉,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一直有搜查過境旅客的手機、電腦、相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的先例。但溫哥華移民律師辛迪·斯威策表示,據其經驗,之前美邊境檢查人員僅針對毒品走私等涉嫌犯罪的入境者行使此權力,但近期類似檢查似乎擴大至「隨時」和「隨機」的入境者,令不少歐洲人對赴美旅遊產生了負面情緒。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