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中醫藥學院的研究發現,一種名為「活潑瘤胃球菌」的腸道細菌,是腹瀉型腸易激綜合症的主要觸發因素。(廖漢榮攝)
浸大中醫藥學院的研究發現,一種名為「活潑瘤胃球菌」的腸道細菌,是腹瀉型腸易激綜合症的主要觸發因素,並為該病症找到新的治療標靶。
研究在290名腹瀉型腸易激綜合症患者的糞便樣本中,發現含有大量「苯乙胺」和「色胺」,這兩種物質主要由「活潑瘤胃球菌」製造。
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名為「苯丙氨酸」的氨基酸含量較低的飲食,可減少微生物產生「苯乙胺」和「色胺」,抑制小鼠的腸道蠕動,而低蛋白含量的食物如新鮮水果、蔬菜、麵包等,「苯丙氨酸」含量相對較低。
負責研究的學者建議,腹瀉型腸易激綜合症患者控制飲食,減少攝取「苯丙氨酸」含量較高的高蛋白食品,例如紅肉等,從而控制病情。
2024年度香港傑出運動員選舉頒獎,去年巴黎奧運會,分別蟬聯男子花劍個人冠軍的張家朗,以及首奪女子重劍個人金牌的江旻憓,榮膺最高殊榮的「國泰星中之星香港傑出男/女運動員」,這亦是首次由兩位劍擊運動員包辦「星中之星」大獎。
其他當選「香港傑出男運動員」的港將包括第六度獲選的世界盃獎牌得主石偉雄(體操)、為港隊贏得巴黎殘疾人奧運首面金牌的硬地滾球代表龍子健(殘疾人士體育 ── 硬地滾球)、 巴黎奧運混雙第四名和混合團體世界盃銅牌功臣黃鎮廷(乒乓球),以及連續三屆獲獎兼曾 躍升世界排名至 128 位創新高的黃澤林(網球)。
「香港傑出女運動員」奬項則由衛冕亞錦賽空手道女子個人「形」冠軍的世界「一姐」劉慕裳(空手道)、巴黎殘疾人奧運雙料冠軍何宛淇(殘疾人士體育 ── 硬地滾球)、巴黎奧運兩面銅牌得主兼長池世界游泳錦標賽冠軍何詩蓓(游泳),以及亞洲乒乓球錦標賽女單及女團銅牌得主杜凱琹(乒乓球)奪得。
在主場獲得東亞足球錦標賽外圍賽冠軍、連續三屆晉身決賽周的男子足球代表隊,蟬聯「香港最佳運動隊伍」,至於「香港最佳運動組合」分別為第五次當選的日本羽毛球公開賽混雙亞軍組合(鄧俊文、謝影雪)、歷史性贏得男子花劍世界盃團體賽金牌的男子花劍隊 (張家朗、蔡俊彥、李逸朗、梁千雨),以及勇奪巴黎殘疾人奧運混合BC3 級雙人賽金牌的 硬地滾球組合(何宛淇、謝德樺)。
出席頒獎禮的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說,獲獎的運動員能夠在眾多優秀運動員中脫穎而出,絕對是本領非凡、實至名歸。香港運動員所付出的努力,那份對追求夢想、追求卓越的堅持和百折不撓的精神,不單令港人引以為傲,也是年青人的好榜樣。
特區政府一直全力支持香港運動員,會繼續透過香港體育學院培育精英運動員。在2025至26年度,政府預計向體院撥款約10億元,為1600名精英運動員提供直接財政資助和全面支援服務,範圍包括體適能、運動科學、運動醫學、運動與教育雙軌發展和住宿等。
同時政府亦致力推動科技應用,提升運動員在國際賽事中的競爭力,體院的新設施大樓已於去年底正式啓用,為運動員提供更多先進訓練和支援設施,加強體適能、運動科學和運動醫學等支援服務。
卓永興說,獲獎的運動員能夠在眾多優秀運動員中脫穎而出,絕對是本領非凡、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