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生產力局陳祖恒 : 要將科技落地 普通工廠要有智能生產

博客文章

生產力局陳祖恒 : 要將科技落地 普通工廠要有智能生產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生產力局陳祖恒 : 要將科技落地 普通工廠要有智能生產

2023年03月13日 18:01 最後更新:18:08

香港生產力局搞傳媒午宴,介紹該局最新發展,展示多方面推動香港生產力發展的工作。剛上任半年的新任生產力局主席、立法會議員陳祖恒說,他做了6年半的生產力局理事,半年前出任主席,但生產力局一些成果,他也是今天參觀時才看見,例如一部可幫助滅火的機械人消防車仔,都是新鮮事物。

新任生產力局主陳祖恒

新任生產力局主陳祖恒

陳祖恒話,香港生產力局主要是令科技落地,幫得到業界,目標是普通工廠也可以有智能生產。未來的工作,主要是按科技發展藍圖,推動大企業來港,搶完企業搶人才。

他也講及疫情幾年生產力局完全沒有停下來。2020年疫情初爆時香港出現口罩荒,生產力局曾全力推動生產口罩。

當時政府希望生產力局幫忙生產口罩,但它們沒有機器,又沒有人,那怎麼做呢?結果花了8星期,找了30多家公司,協助他們建設了50多條口罩生產線,生產力局同事日以繼夜,令此事在很短時間內完成。

行政總裁畢堅文

行政總裁畢堅文

此外,生產力局行政總裁畢堅文也說,他們大量服務本地公司,一年有超過700項目,根據畢馬域調查,港府透過生產力局投入1元,就會產生8.7元的效益,使用他們服務的公司,平均可減低成本10.7%,可增加收入10.1%。

畢堅文也提及,他們將大力配合港府的創科發展藍圖,在大灣區城市搞科創工作,也將四出搶人才,他上周才去了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在當地找適當人才來香港。此外該局推動工業化4.0不會停手,未來將推動新工業化,今年就有7、8條協助轉型升級的生產線落地。

此外,他也提及去年他們有兩項目,入選R&D 100全球獎項,其中一項目是冷電漿食品滅菌技術,一些食品如盒裝的士多啤梨,由於沒有加防腐劑,存放日子很短,但生產力局開發的這項技術,就可以穿透食品包裝的表面,如士多啤梨的獨立包裝,甚至深入食品裏面殺菌,對食品加工業有很大幫助。

另一項目是運用人工智能和傳感器,以無人機飛入隧道內,無須技術人員進入,就可在隧道內進行檢測,偵察隧道內出現的問題,例如漏水等等,減少真人探測發生意外的可能,將藍隧道就率先使用了這項技術,這項發明同樣獲得R&D 100的獎項。

AI驅動實時無人機巡檢系統。

AI驅動實時無人機巡檢系統。




Ariel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黎智英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辯方已完成總共27日的主問,由控方開始盤問黎智英。但無論在辯方或控方提問下,黎智英作供期間,頻遭法官及控方質疑其證供跟其言行、呈堂的訪談節目片段、文章或訊息紀錄有出入,黎更在連番追擊下被迫改口。

控方質問兩前美軍方要員赴台提供「諮詢」服務內容 黎數度改口

在16日的聆訊中,控方提到黎安排前美國陸軍副參謀長Jack Keane及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Paul Wolfowitz到台灣晤蔡英文,讓兩人為蔡提供顧問諮詢服務。據2017年1月5日黎與其助手Mark Simon的Whatsapp對話紀錄, 黎當時指兩人將到台北處理有關「與特朗普聯絡的項目」(work on the project with liaison to Trump),又指諮詢是獨立且非政治性,但必須嚴格保密,因媒體一旦發現就會破壞整件事。黎庭上指,因兩人身分敏感,曾是美國高官,認為須向美國政府申請許可才可進行,甚至要尋求特朗普批准和支持。

控方關注「項目」的具體內容,黎庭上稱是為蔡英文提供顧問服務,讓對方掌握美國政府對台灣的取態。控方續追問「與特朗普聯絡」(with liaison to Trump)是否指與特朗普本人聯繫,黎否認,稱自己當時用錯詞語,不應用「聯絡」(liaison),應改為「與特朗普政府有關係」(with relationship to Trump's admin)。控方再問,即「與特朗普政府有關係的項目」,黎又再改口,指是「與特朗普政府有關」(in related to)的項目,進一步淡化兩名前美高官的角色。

黎堅稱無跟兩名前美軍要員簽合約 遭法官連番質疑

到17日的聆訊,控方續就黎安排Jack Keane及Paul Wolfowitz到台灣跟蔡英文的會面作盤問。庭上展示黎助手Mark Simon於2017年6月24日向黎傳送的訊息,當中提到美國司法部已批准Jack Keane及Paul Wolfowitz與台灣的「獨立諮詢合約」。
控方問黎是否與Jack Keane及Paul Wolfowitz簽了「合約」,黎卻否認,指雙方沒簽任何「合約」,他更指是庭上才首次聽聞有「合約」這回事。法官李運騰隨即追問,黎知道兩人為台灣提供諮詢服務,須從美國司法部取得許可?黎確認, 但仍堅稱自己不知跟兩人有簽訂「合約」。
法官杜麗冰質疑,在訊息中,Mark Simon明確提到「本星期將在華盛頓簽訂最終合約(CONTRACT)」?黎辯稱他沒有留意,重申他沒有跟二人簽訂任何「合約」。
控方再展示黎的訊息紀錄,Mark Simon曾向黎交代,跟Jack Keane及Paul Wolfowitz簽了2年「合約」,Jack Keane會按合約條款獲得酬金, Paul Wolfowitz則要求在第2年獲得酬金,黎當時還問Mark Simon:「Jack Keane及Paul Wolfowitz 只是一年來四次,為何要簽2年合約?」Mark Simon當時指,從一開始就是兩年合約,由2017至2018年,2017年來4次,2018/19年來4次。

兩人曾到訪其他亞洲國家 黎卻堅稱只赴台

黎庭上稱,他只記得兩人在2017年到訪台灣4次,2018年已沒訪台,法官杜麗冰質疑,黎和Mark Simon的訊息紀錄非常清晰。杜官再問黎與兩人是否有「口頭協定」,讓兩人到台灣提供諮詢?黎此時終表示同意。
惟黎的記憶再受控方質疑。控方問及兩人不只到訪台灣?黎堅稱,兩人只曾到訪台灣。控方遂展示黎與Mark Simon 另一段對話訊息,Mark Simon提到「Paul 認為若他們也到訪越南、日本和其他盟友,可為台灣帶來更多好處。」黎當時回覆認同Paul Wolfowit的意見,但黎庭上指,該計劃最終沒有實行。法官李運騰問及,訊息顯示兩人其中一次行程長達1個月。
控方展示Mark Simon在2018年11月13日向黎交代,Jack Keane及Paul Wolfowitz在2018年5月3至9日曾到訪日本,7月7日至8月8日到訪新加坡及台北,11月3至10日到訪越南及台北。

法官李素蘭指兩人不只受聘為台灣提供顧問服務,亦受聘為日本、新加坡、越南等亞洲國家提供顧問服務?黎卻否認,指他確曾建議兩人除了台灣,亦可到訪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地,惟不知他們有否實際到訪這些亞洲國家。法官杜麗冰質疑,黎當時收到Mark Simon的訊息後,為何沒問清楚就直接回覆「Ok Thanks」?

黎著下屬做批評中共和建制新聞 法官多番質疑黎堅稱無給予編採指示

另在13日的庭審中,辯方提到前蘋果動新聞平台總監張志偉曾建議,《蘋果》將因實行收費訂閱,建議提供批評中共、監察政府、有立場的新聞或專欄,並製作獨家專題專訪片段,黎智英大表贊同,認為是很好的建議,辯方問黎是否作出編採指示?黎否認,辯稱只同意下屬建議。

辯方再引述2018年的Slack紀錄,當時黎說要多做踢爆報道,如批評建制等,指市民受壓抑很大,需要有擔當的傳媒為他們發聲出氣;惟黎再否認給予編採指示,辯稱只回應下屬如何搜集新聞資料。

法官杜麗冰質疑,認為完全與搜集新聞資料無關,反問黎此舉仍不屬給予編採指示嗎?黎堅決否認,認為僅提出如何有效採訪新聞的建議,提升新聞質素。杜官即追問,黎似乎著員工反映市民感受,黎回應指,就是要透過搜集新聞資料去反映,杜官質疑「這不正是編採指示嗎?你說他們應專注於報導反建制派一方的感受。」黎仍堅稱不同意。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