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元首會晤前夕,美國官媒《美國之音》專訪白宮國安會發言人科比,標題是:「拜登在拜習會中佔據『強有力地位』。美國或許想在自家媒體上營造強勢形象,但在實際會面時,卻又是另一回事。
首先美國突出是「峰會」,而不是一般亞太經合組織期間的雙邊會晤。
其次是美國總統拜登努力創造了一個積極氛圍,例如安排兩國元首一起散步親密交談,給記者拍照;會談結束後,拜登將習主席一直送到車門旁,握手道別。
第三是拜登刻意造出一些拉關係的小動作。兩國領袖在斐洛裡莊園見面時,拜登專門拿出手機,展示一張習近平38年前年輕時訪問三藩市的舊照,問習近平:「你認識這個年輕人嗎?」習近平則回答:「噢,是的,那是38年前的事了」,兩人都笑得十分開心。
另外今次習近平訪美時,把元首防彈專車「紅旗N701」運至美國使用。拜登送習近平離開見面會場時,看見「紅旗N701」感到很有興趣,大讚「Beautiful」(漂亮)。習近平則回應,「這是中國國產車,紅旗車。」習近平示意隨行人員打開車門,拜登也探頭進去查看,並表示,「這輛跟我的凱迪拉克很像,每次我到外面參加會議,都會使用這台車,你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拜登沒等習近平回答,就直接說了答案「Beast(野獸)」,讓在場所有人都笑了出來。最後兩人互道再會,拜登也目送習近平的車隊離去。
這一幕或許是拜登好奇有感而發,不是事先安排的動作,但也是非常友好的互動,畢竟美國自認汽車生產大國,要他們讚中國車漂亮,挺違反他們的常識。所以這場元首會晤,完全看不到美國官員事先張揚的「美國佔據強有力地位」,反而是「紅旗車佔據強有力地位」。
講到元首會晤的實質成果,雖然不是石破天驚,但總算向前行進了一步。
1. 中方再闡明自身立場。
習主席在會面時深入講述對台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要求美方將不支持台獨的表態體現在具體行動上,他表示中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習主席還批評美方對中國採取的單邊制裁,表示美方那樣做是遏制中國高品質發展,剝奪中國人民的發展權利,他強調中國的發展壯大有內生邏輯,是外部力量阻擋不了的。後來習主席出席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時強調,中國從不賭美國輸,從不干涉美國內政,也無意挑戰和取代美國,同樣,美國也不要賭中國輸,不要干涉中國內政。
2. 雙方強調兩國的共同點。
會後中美各自的通報都大量使用了「兩國元首強調」、「兩國領導人認可」等表述,顯示雙方刻意求同。通報列出了雙方的重要共識,包括:建立人工智能政府間對話;成立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組;在平等和尊重基礎上恢復兩軍高層溝通、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開展中美兩軍戰區領導通話;同意明年早些時候進一步大幅增加航班等。
3. 未在重大問題上有突破。
在較關鍵的貿易或經濟問題上,未見有重要突破。
可以這樣總結,中美關係從最低谷走出來,拜登有意營造一個中美競爭中仍可控制嚴重分歧的姿態,爭取在選舉中較理想的形象。但在元首會晤之後,美國會否舊病復發,就只能聽其言,觀其行了。
盧永雄
這個復活節假期發生的事情很多。美國對華的關稅戰有點打不下去的感覺。
第一,特朗普口風由硬轉軟。4月17日,特朗普在白宮與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會晤時表示,美國正與中國對話,他更指,「中國已多次主動聯絡」,強調雖然目前對中國的商品關稅仍在實施,但未來可能會根據談判進展進行調整,「不排除會下調」。這是特朗普在中美關稅戰中,首度放軟口氣說會下調關稅,與之前日日話加稅的態勢,有明顯差別。
一日之後,到了4月18日。心急的記者在白宮不斷追問特朗普是不是已經和習近平主席通了電話?特朗普顧左右而言他,只說中美有接觸。在記者反覆追問特朗普有沒有和習主席通電話時,特朗普並無發火,只強調他會和所有人達成協議,「在3、4個星期內就會和中國達成協議」。雖然特朗普說話吹牛成分極強,但是至少顯示出他一個態度,就是不但不想和中國再反面,更加有意放出利好消息,可能他恐怕金融市場會崩潰。
第二,加中國船隻收費推遲半年。美國政府宣布,完成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301調查,將對中國製造的貨輪按運貨量收費,收費標準是每噸50美元,會在3年內逐步增加。但這個看似強硬的政策,第一要半年之後才生效,看來特朗普擔心新政策對美國物流破壞太大,希望今年的美國聖誕訂單貨物都交付之後,才實施所謂新收費,讓船公司在此之前,重啟對美國的貨運業務。第二是新收費並無包括中國製造的液化天然氣貨輪,對液化天然氣貨輪收費要在2028年4月之後才生效。反映美國很擔心,若對運送液化天然氣的中國貨輪收費,美國連天然氣出口都會凍結。美國這個對中國貨輪的所謂收費政策,虎頭蛇尾,露底味極濃。
第三,美元大跌,特朗普手足無措。本周一,美元匯價急劇下挫,反映美元對六隻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單日下跌1.2%。以美元這種主要貨幣來說,這種跌幅相當驚人,背後是美國國債和股票同步大幅下跌。投資會者急急拋售美元資產,沽美債換日債、歐債;另外美債亦喪失避險功能,才會出現美股美債同步下跌的怪現象,因為一般情況下,美股下跌,資金會走到美債避險,會出現股跌債升的情況,但現在股債雙殺,顯示資金逃離美國,拖冧美元。
美元資產暴跌,和美國對全球打關稅戰觸發衰退擔憂有關係。再加上特朗普多次逼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減息,以挽救急速下滑的經濟和股市,但鮑威爾拒不遵從,特朗普政府聲言要提早撤換鮑威爾,市場擔心聯儲局失去獨立性,進一步沽美債和美元。特朗普面對這種跌市,回應無力,只能夠死撐說能源和雞蛋等食品成本下降,美國「現在幾乎沒有通脹」,但特朗普也承認經濟可能放緩,除非「太遲先生(指鮑威爾)現在減息」。
特朗普已進入一個「死淨把口」的境界,但市場對他信心盡失。
美國發動這場貿易戰,本來最佳的局面是聯同全世界來圍堵中國。但現在正好出現相反的狀態,全世界都站在特朗普的對立面。特朗普於是老羞成怒發動外交攻勢,逼迫其他國家聯同美國對中國打貿易戰,要她們犧牲中國的利益,來換取美國不對他們增加那麼多的關稅。
中國對此反應強烈。國家商務部在本周一明確表示,堅持反對任何一方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達成交易,各方在「對等關稅」問題上應該站在公平正義的一邊,應該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綏靖換不來和平,妥協也得不到尊重,以犧牲別人利益換取關稅豁免是與虎謀皮,最終只能是兩頭落空,損人不利己。商務部強調,在此基礎之上,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中國絕不會接受,將堅決對等地採取反制措施。
特朗普在關稅戰第一回合就打得一個灰頭土臉,想逼盟友圍堵中國,但馬上遇到中國強硬表態。現在世界各國都樂得拖慢和美國的談判,例如歐盟和日本,就跟美國談完都談不出什麼所以然出來。其他國家亦正採取觀望態度,先看一下中美關稅戰分出高下,才落注也不遲。
這場關稅戰已經變成為中美的割喉競爭,香港人也要醒醒定定,不要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誰敢出賣國家利益後果自負。
盧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