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鄧桂思案 | 死因研訊 女兒質疑醫生「開漏藥」致死 院方無主動交待

社會事

鄧桂思案 |  死因研訊 女兒質疑醫生「開漏藥」致死 院方無主動交待
社會事

社會事

鄧桂思案 | 死因研訊 女兒質疑醫生「開漏藥」致死 院方無主動交待

2024年04月15日 19:05 最後更新:05月07日 17:50

2017年聯合醫院兩名醫生疑「開漏藥」,有乙型肝炎的女病人鄧桂思兩度換肝後去世,死因庭15日展開研訊,死者女兒作供質疑院方起初沒交待「開漏藥」一事,直至她主動查問才公開事件。

聯合醫院當年交代事故時,曾就事件致歉。(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聯合醫院當年交代事故時,曾就事件致歉。(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2008年6月3日,死者鄧桂思到聯合醫院檢查時確診為乙型肝炎帶菌者;2016年7月4日鄧因頭痛和高血壓到聯合急症室求診,發現其腎功能受損並須留院,4日後出院;同年8月1日至2日,鄧在聯合醫院留醫,進行腎狀組織檢查,確診A型免疫球蛋白腎病變。由2017年8月29日至2018年2月7日期間,鄧五度到聯合醫院腎科覆診,其中8月29日和11月11日由醫生林治崑診治,2017年1月20日則由醫生陳小劍診症。

及至同年4月1日,鄧感不適入住聯合,翌日獲處方抗病毒藥恩替卡韋(Entecavir);同月5日,鄧肝功能轉差,轉院至瑪麗醫院。同月13日鄧接受活體肝臟移植手術,7日後再接受屍肝移植,最後於8月26日死亡。

醫生林治崑今出席死因庭。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醫生林治崑今出席死因庭。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鄧的長女胡尚佑供稱,母親案發時為兼職清潔工,事發前身體狀況正常,至2016年7月因身體不適到聯合求醫,並進行腎臟檢查後獲處方藥物,之後數度覆診,母親當時身體狀況正常,可正常交流,並按時服藥。直至2017年3月底,母親在家中感疲累和欲嘔吐,面部腫脹,遂向私家醫生陳天慈求診,並獲寫信轉介至聯合醫院。

聯合醫院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聯合醫院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胡指,同年4月5日,其母身體狀況最適宜捐肝,惟因她未滿18歲而未能捐肝,母親其後接受活肝和屍肝移植手術,因首次手術中移植的活肝不適合其身體,到第二次換肝後情況一度好轉,後再度轉差,神智不清,「成日合埋眼,叫都未必有反應」,直至8月24日離世。

胡指,直至2017年4月中「冷靜下來處理件事」,始想起母親病情為何急速惡化。胡指,曾獲瑪麗醫院醫生告知,「之前聯院醫生開高劑量類固醇藥,要開埋抗敏藥」,家人遂前往聯合查問院方原因,但不獲明確回應,聯合其後才公開事故,胡稱希望了解,涉事醫生林治崑及陳小劍處理同類型病人,「咩原因令佢哋剩係無開(抗病毒藥)畀我媽咪」,又指醫生有否察覺母親是乙肝帶菌者,而事後調查報告曾有不同說法,她冀問清楚此事。

醫管局代表資深大律師蔡維邦指,家屬曾於2017年4月19日到聯合查詢,當時醫生曾作一部分解釋,院方其後再解釋,處方重劑類固醇予乙型肝炎帶菌者時,若無處方抗病毒藥,則會提高急性肝炎風險。蔡維邦說院方亦有向家屬告知調查結果。

時任聯合醫院副顧問醫生林治崑作供稱,他於2016年8月首次診症時從病歷得知死者是乙型肝炎帶菌者,死者在8月初確診甲型免疫球蛋白腎炎(IgAN),蛋白尿過多,林處方了降蛋白尿及降血壓藥物。 翌年1月20日死者覆診時,林診斷死者有輕至中度腎衰竭,因死者已服用5個月降蛋白尿藥物仍未見好轉,遂處方40毫克類固醇,但沒處方抗乙肝病毒藥,他當時已向死者解釋服用類固醇利弊和副作用。 林承認,當時需為死者處方藥物以免乙肝復發,林解釋診症和開藥過程易受到其他事情干擾,醫生不能鎖門或關上電話,「電話隨時響起,隨時有人問問題」。

鄧桂思女兒作供。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鄧桂思女兒作供。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往下看更多文章

死因庭裁定學校食啫喱鯁喉不治7歲印度裔女童死於意外

2024年11月20日 16:12 最後更新:19:12

一名7歲印度裔女童,2021年在學校吃啫喱鯁喉後窒息昏迷,留醫一星期後不治。死因裁判官林希維裁定死者死於意外,形容這是一宗令人非常悲傷的案件。

死因裁判官林希維。資料圖片

死因裁判官林希維。資料圖片

瑪麗醫院。資料圖片

瑪麗醫院。資料圖片

死者生前就讀西環香港潮商學校小學二年級,在2021年10月27日在瑪麗醫院證實死亡。

死因裁判法庭位於西九龍裁判法院大樓。資料圖片

死因裁判法庭位於西九龍裁判法院大樓。資料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