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寧作雞頭,不作鳯尾」這個問題常讓許多家長陷入兩難。這句諺語意味著一個人寧願在小團體中擔任領導者,也不願在大團體中處於末位。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為孩子選擇何時擔任領導者,何時作為隊伍的一部分,是一個需要細致考量的決策。這不僅關係到孩子的性格發展,也影響他們的社交互動與未來的自我認知。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每個孩子的性格和才能都是獨一無二的。如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Gardner, 1983)在其多元智能理論中指出,孩子們在不同的智能領域(如語言、數學、空間等)展現出不同的能力和偏好。因此,作為家長,在決定讓孩子在哪個領域嘗試擔任「雞頭」時,應該基於他們的興趣和天賦,而非僅僅基於外界的期望或是社會的常規。

此外,家長應該考量孩子的社交技能和情感需求。如賽斯·戈丁(Godin, 2008)在其書《諸般可能》中提到,真正的領導不僅是管理和指揮,更多是關於激發他人、創造影響和建立聯繫。若孩子在這些方面表現出天賦和熱情,他們可能更適合在某些團體或活動中扮演領導角色。

在決策過程中,家長還應該考慮孩子的自我感知和自信心。根據德韋克(Dweck, 2006)的成長心態理論,鼓勵孩子挑戰自我和接受失敗的經驗,對於他們建立長期的自尊和抗逆力至關重要。在一個小團體中擔任領導者可以提供這樣的機會,但同時,也需要讓孩子學會在大團體中作為支持者的角色,以培養他們的同理心和團隊合作精神。

作為家長,在這個過程中的角色,應當是一個觀察者、支持者和指導者。我們應該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孩子能夠嘗試不同的角色,從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此外,我們還應該是孩子情感支持的來源,鼓勵他們在面對挑戰和不確定性。

下期再談,主內平安。

https://blog.ulifestyle.com.hk/clcscbbb

2024/7/12




三孩老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