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新聞是特朗普帥不過幾天就向外示弱,表現美國從未見過的縮沙行為,對我們而言就是吐氣揚眉,新中國前後經歷大略有10次危機,今次算一個計,可算是「快樂危機」。

點解好端端的,美國的科技怎樣「縮縮不行了」?法國RFI最新文章分析︰「特朗普政府決定免除智能手機、電腦及其他電子產品的『對等關稅』,觀察人士認為這是華盛頓在與中國的貿易戰中開始退卻的跡象,儘管這或許是暫時的。」詳情如下︰美國海關當地時間周五晚間通知,以上豁免「特別適用於從中國進口到美國的電子產品,自上周三起,這些產品將被徵收 145% 的巨額關稅。」

AP圖片

AP圖片

白宮團隊上周數落東方大國對美行徑如何荒誕,台灣《中時新聞》詳盡簡潔地報導︰「美國副總統萬斯接受電視採訪時說,美國在向「中國農民」(Chinese peasants)借錢,再拿這些錢購買中國農民生產的東西。」須知道,美國人對peasant與farmer的區別是別樹一格,「在美國的英文語境中,『peasants』一詞帶有貶抑意味,猶如稱呼對方為沒有文化的『鄉巴佬』,萬斯的談話立即在網上引起極大的爭議。」

承如《中時》指出,peasants帶有階級性的指向,意味著這個階層人士由於永續地貧困,是以世世代代的peasants文化低俗不如別人,至於美國稱的farmers可以是農場主,即便是下田從事農業工作者,他們也不過是「上班一族」,尤其在美國的農業工業化很早興起,farmers是技術工人,長於工業化、自動化、數字化。至於中國人對於peasants一詞,是不是過度玻璃心,沒有量度包容「美國文化」呢?

我嚴肅的告訴你,新中國明文說好workers與peasants是我們的支柱,另一支柱是soldiers——紅歌《工農兵》頌讚「工農兵心最紅,工農兵眼最明,工農兵是英雄,革命志氣貫長虹」。1949年國共內戰之後,國民黨臨走時帶走全部黃金儲備,新中國伊始秒價飛漲,我們的糧食與民生供應在政府努力調動之餘,也得助於當時4億農民支援下,渡過危機。

新中國繼續面對世界兩大霸權的壓迫。抗美援朝之後被美西方全面經濟與物資封鎖,另外,50年代初期我們接受蘇聯全面援助進行工業化建設之際,不料蘇聯要在中國設長波電(雷達設施)、建立中蘇聯合艦隊(等同蘇聯在中國駐軍),毛澤東為保中國主權斷然拒絕。1960年赫魯曉夫下令蘇聯在華援助全面撤出,所有在華人員拉隊走人。

中國一邊要籌措還蘇聯債務,一邊要籌措原始資金繼續建設工業化。如此種種導致種種危機在國內發生,農業經濟專家溫鐵軍在他的《八次危機》講述大城市在1958年至1976年之間,重大的危機主要是農村、農民和農業集中力量轉移城市過剩勞動力,「1960、1970、1975年三次『上山下鄉』總計約有2000萬以上城市中學生為主的知青和幾乎同樣規模的以農村中學生為主的回鄉青年」,其中值得注意的其中一段《人民網》記戴的插曲——1969年年初,15歲的習近平來到黃土高原的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村,直到1975年10月離開。這七年,他在這片黃土地上同鄉親們打成一片——這段歷史是最好的愛國教育,沒有之一。

我其實想說,新中國如果失去農民階層這一環,會變成什麼呢?我想,中國工業化猴年馬月都未搞成,更加不可以令美國變成今天的「縮縮不行了」!




黃秉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