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巴黎奧運嚴查中國游泳運動員? 10天查近200次興奮劑 「讓實力打破一切質疑」

博客文章

巴黎奧運嚴查中國游泳運動員? 10天查近200次興奮劑 「讓實力打破一切質疑」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巴黎奧運嚴查中國游泳運動員? 10天查近200次興奮劑 「讓實力打破一切質疑」

2024年07月18日 16:49 最後更新:16:51

巴黎奧運會游泳比賽將於7月27日開賽,共進行35個泳池項目的比拼。中國游泳隊派出31人的陣容,目前在法國多維爾進行賽前適應訓練。

7月18日消息,國家游泳隊營養師在社交媒體發文,透露了中國游泳隊在抵達法國之後,遭遇了針對性的興奮劑檢查,10天時間裏隊員被查了近200次,嚴重影響了隊員們的休息。

國家游泳隊營養師發文稱,中國游泳隊31名隊員除了訓練和倒時差之外,其餘時間都要應付ITA的興奮劑檢查。

國家游泳隊營養師發文稱,中國游泳隊31名隊員除了訓練和倒時差之外,其餘時間都要應付ITA的興奮劑檢查。

該博主表示,10天時間裏已經累計被查了近200次興奮劑,平均每天接近20人次,每人平均被查5到7次。早上沒起床、中午午休、晚上9點多以後……每天不同時段的檢查,嚴重影響了運動員休息,有時甚至要熬到後半夜。

經過10天的接觸,該博主同幾位檢察官已經混熟了,其中一位檢察官就表示,中國隊查得確實太多了,但是他們也沒有辦法,這是上面(ITA)給的檢查計劃。

該檢察官稱,不敢想像中國運動員和工作人員配合度如此之高,如果換成美國隊的話,他們早就到處投訴了。

早在東京奧運會期間,有「蝶后」之稱的東奧兩金得主張雨霏曾在受到外媒質疑時就表示,中國運動員接受興奮劑檢查的次數是全世界最多的。

中國游泳隊。新華社圖片

中國游泳隊。新華社圖片

此言不假,僅從世界泳聯公布的2023年興奮劑檢查數據就能看到,「蛙王」覃海洋、張雨霏和李冰潔三位「泳士」接受的興奮劑檢查最頻繁,一人的檢查次數相當於四到五位外國奧運冠軍的總和。

中外知名游泳運動員2023年興奮劑檢查數字對比。

中外知名游泳運動員2023年興奮劑檢查數字對比。

張雨霏去年總共接受了43次國內國際興奮劑檢查,包括27次賽外和16次賽內檢查。與她同項目的加拿大女子100米蝶泳奧運冠軍麥克尼爾的檢查總數則是11次,包括7次賽外和4次賽內檢查。瑞典奧運冠軍舍斯特倫的數字是10次,含7次賽外加3次賽內。另一位美國奧運獎牌獲得者胡斯克的檢查次數為10次,含6次賽外加4次賽內。21歲的沃爾什在6月舉行的美國奧運選拔賽中爆冷打破女子100米蝶泳世界紀錄,還是福岡游泳世錦賽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冠軍成員,而她去年竟然沒有接受過一次興奮劑檢查。

張雨霏。新華社圖片

張雨霏。新華社圖片

覃海洋在福岡世錦賽上將男子蛙泳三個項目的世界冠軍收入囊中,刷新200米蛙泳世界紀錄,幷榮膺世界泳聯年度最佳男子游泳運動員,2023年他的興奮劑檢查數字達到46次,包括24次賽外和22次賽內。而英國「蛙王」皮蒂的全年檢查數字為9次,全部來自賽外飛行檢查。

擅長女子中長距離自由泳的「棒棒冰」李冰潔則接受了42次興奮劑檢查,含24次賽外和18次賽內。同項目的美國「多金王」萊德茨基的檢查數字為11次,包括6次賽外和5次賽內。

很多其他外國名將們的興奮劑檢查數字也「平淡無奇」。

據了解,這份來自世界泳聯的興奮劑檢查「成績單」是各國(地區)運動員接受國內國際賽內和賽外檢查的數據匯總,巴黎奧運會前夕更是加大了對中國運動員的檢查力度。

面對頻繁的交叉式興奮劑檢查,中國游泳運動員高度配合,而且團結一心、鬥志昂揚。

正如覃海洋所言:「讓實力打破一切質疑。」




毛拍手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奧運

明天(9月7日)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誕辰,他專心研究水稻半個世紀,為解決糧食問題作出卓越貢獻,目前,已有20多個非洲國家引進種植中國的雜交水稻。

袁隆平。

袁隆平。

袁隆平的墓前,就曾經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那是一碗來自非洲的雜交水稻米,承載著馬達加斯加人民最真摯的思念。 

2006年,在北京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上,中國政府承諾,在3年時間內,為非洲援建10個有特色的農業示範中心。

2006年,在北京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上,中國政府承諾,在3年時間內,為非洲援建10個有特色的農業示範中心。

2008年,李艷萍和湖南專家團隊帶著雜交水稻種子踏入了非洲最大的海島國家——馬達加斯加,李艷萍是中方農業技術團隊中唯一的女性。

李艷萍。

李艷萍。

「馬達加斯加其實就是我的第二故鄉。」16年來,李艷萍每年至少有11個月的時間在非洲,把雜交水稻的「中國經驗」帶到非洲大地。

馬達加斯加是島國,東海岸線颱風一來一吹,水稻就倒了。西海岸線是熱帶草原氣候,乾旱少雨,所以就需要水稻抗澇同時又抗旱。

水稻是馬達加斯加的主要農作物。然而,受制於種子質量、種植技術、基礎設施等多重因素,馬達加斯加的稻米產量一直無法完全滿足本國民眾的口糧需求。

李艷萍說,當地10多歲的小孩子瘦骨嶙峋,「跟排骨一樣」。「我們自己就會買點餅乾,買點糖去分給小孩子吃,小孩子好高興地跑過來說謝謝。那個時候,你就會覺得,如果我能夠用雜交水稻,讓他們解決溫飽問題。」

在袁隆平院士的指導下,李艷萍和同事們十年內跑遍了馬達加斯加所有的水稻種植區,成功培育出3種適合當地的高產雜交水稻種子,實現了雜交水稻在馬達加斯加的本土化。

馬達加斯加的水稻品種是常規稻品種,它的平均產量是2.5噸每公頃,雜交水稻平均產量能夠達到7.5噸每公頃。

2017年8月馬達加斯加農牧漁業部官員一行人專程來到湖南長沙,送給袁隆平院士一份特殊的禮物——一張面值2萬阿里亞里的新版馬達加斯加貨幣,上面印有水稻的圖案。

「願天下人都有飽飯吃」是袁隆平院士生前最大的心願。在他去世之後,馬達加斯加原農業部的官員菲利貝爾在李艷萍的陪同之下,特地來到湖南長沙,在袁隆平院士的墓前獻上了一碗來自馬達加斯加的雜交水稻大米。

菲利貝爾說:「在馬達加斯加種植雜交水稻的農民委託我帶一碗大米來紀念袁教授。如果沒有袁隆平教授,馬達加斯加就不知道雜交水稻品種。沒有雜交水稻,馬達加斯加就不能像中國一樣發展。」

根據《中非合作2035年願景》首個三年規劃,中國已向非洲派出500多名農業專家,培訓近9000人次農業人才。截至去年底,中國已在非洲建成24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推廣了玉米密植、蔬菜栽培、木薯快速繁育等300多項先進農業技術,惠及100多萬非洲小農戶,助力非洲國家減貧發展事業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