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耗費14年精心培育 南京「金農一號」大閘蟹出肉率近30%被稱「報恩蟹」

兩岸

耗費14年精心培育 南京「金農一號」大閘蟹出肉率近30%被稱「報恩蟹」
兩岸

兩岸

耗費14年精心培育 南京「金農一號」大閘蟹出肉率近30%被稱「報恩蟹」

2024年09月22日 10:20 最後更新:11:11

南京「金農一號」大閘蟹今年首次大規模上市,因其出肉率達到近30%,被不少蟹農稱為「報恩蟹」。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金農一號」大閘蟹出肉率達到近30%被稱為「報恩蟹」

更多相片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據內媒報道,江蘇省是大閘蟹的核心產區,2023年為全國市場貢獻了四成以上的產量,其中陽澄湖、固城湖、洪澤湖、興化等地的大閘蟹在業內均較有名氣。今年,由南京農業大學育種的「金農一號」大閘蟹首次大規模上市,由於普通大閘蟹的可食用部分一般為15%-20%,而「金農一號」能達到近30%,不少蟹農稱它為「報恩蟹」。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高學歷父子為培育「金農一號」付出不少心血

碩博父子強發旗和強瑋為培育「金農一號」付出不少心血。兩人均畢業于南京農業大學,父親強發旗不僅是碩士,還是大學裡的產業教授,兒子強瑋博士。10年前,強發旗在固城湖辦起了大閘蟹養殖基地,面積約1300畝,大閘蟹產量接近40萬斤,兒子強瑋則跟著南京農業大學的老師繼續進行大閘蟹新品種的研究。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14年前就已開始嚴格培育工作

「金農一號」培育工作從2010年就已經開始,強瑋的導師張定東在整個江蘇調研,選育出比較大的種蟹進行培育。並在每個塘口24小時監測水質,水質穩定讓螃蟹的抗應激能力增強,肉質更好,每個月還為大閘蟹做一次體檢。2023年,「金農一號」獲得國家農業部門認證,並在今年首批上市。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通過電商平台讓「金農一號」走向全國

隨著內地電商蓬勃發展,「金農一號」亦在線上平台開售。據強瑋介紹,電商平台一般要求生鮮產品48小時內發貨,這對於養殖戶來說存在一定難度。「大閘蟹從塘裡撈出來後,實際上是要經過多重工序的,包括挑揀、吐沙、稱重、綁蟹等,其中光是吐沙、醒水就得12個小時以上,需要不斷用流動的水沖洗,所以對我們來說時間上就會很趕。」儘管如此,強瑋仍將線上作為核心銷售管道,希望通過電商平台讓報恩大閘蟹走上全國消費者的餐桌。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鯊魚向來被認為是沉默的致命獵手,以至於當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尼德爾(Carolin Nieder)在研究這種海洋掠食者的聽覺敏銳度時,完全沒預料到牠們竟會主動發出聲響。

科學家首度錄到鯊魚「咔嗒」發聲

據UNILAD的報導,當尼德爾錄製體長可達1米的「星鯊」(Mustelus mustelus)的聲音時,記錄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聲響。這種較溫和的鯊魚長著扁平牙齒,主要以海底螃蟹等生物為食,不會攻擊游泳的人類。

尼德爾向《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透露:「起初我們完全無法理解,因為鯊魚理論上不該發出任何聲音。我記得回家後,我反覆思索著這些聲響有多麼的詭異。」

科學家觸碰鯊魚後的10秒內  咔嗒聲頻率顯著高於10秒後

錄音顯示,這種奇特的咔嗒聲完全顛覆人們對鯊魚的認知。為驗證假設,尼德爾將10條幼年星鯊分批放入裝有錄音設備的水槽,結果發現更奇特的現象:在科學家觸碰鯊魚後的10秒內,咔嗒聲頻率顯著高於10秒後,推測這是鯊魚受驚時的反應。

研究數據顯示,這些鯊魚在水槽中20秒內平均發出9次咔嗒聲,每次持續48毫秒。尼德爾逐漸意識到自己可能取得了重大的發現,也就是史上首例的鯊魚出聲紀錄。

尼德爾猜測:咔嗒聲或能讓掠食者瞬間暈眩

針對發出聲響的原因,尼德爾向《ABC新聞》解釋:「星鯊體型較小,容易成為捕食目標。或許這種咔嗒聲能讓掠食者瞬間暈眩,創造逃生機會。」

觀看影片

推測可能是扁平牙齒猛烈咬合產生的聲響

至於發聲機制是什麼,尼德爾團隊則在上週發表的研究中指出:「根據其板狀牙齒結構與聲學特徵,我們推測這可能是扁平牙齒猛烈咬合產生的聲響。未來需進一步展開研究,確認這究竟是不是具有行為意義的自然聲響反應。」

NIWA图片

NIWA图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