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新加坡初生B女全身飄「楓糖甜香」 竟是患罕病恐有死亡風險

大視野

新加坡初生B女全身飄「楓糖甜香」 竟是患罕病恐有死亡風險
大視野

大視野

新加坡初生B女全身飄「楓糖甜香」 竟是患罕病恐有死亡風險

2024年11月01日 09:20 最後更新:11月02日 21:20

新加坡一名初生女嬰身體散發著楓糖漿的甜味,母親原以為女兒是個乖巧的寶寶,卻不知這是罕見的遺傳性代謝異常疾病「楓糖尿症」的症狀之一。

新加坡初生B女全身飄「楓糖甜香」

據新加坡媒體報導,36歲的陳女士2019年生下女兒埃爾維亞。埃爾維亞出生後總是散發著糖漿一般的甜香,也很少哭鬧,總是安靜地入睡。對陳女士來說,這一切都是一份禮物,因為她第一個孩子,埃爾維亞的哥哥剛出生時總是半夜哭鬧。當時,陳女士對埃爾維亞的美好感到感激,卻不知道女兒身上的甜味背後隱藏著危險。

確診罕見遺傳性代謝異常疾病「楓糖尿症」

直到埃爾維亞出生後一周,因母乳攝取量不足,陳女士聯繫了分娩時的醫療中心尋求哺乳顧問的幫助。哺乳顧問建議立即帶女兒前往婦幼醫院急診室,在那裡,埃爾維亞被診斷出患有罕見的遺傳性代謝異常疾病「楓糖尿症」,並轉送至重症監護室。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據資料,楓糖尿症患者由於缺乏「支鏈酮酸脫氫酶」(BCKAD)酶,無法適當分解亮氨酸、異亮氨酸和纈氨酸等三種支鏈氨基酸。有害代謝物的積累會導致健康問題,且這些代謝物的積累會使患者的尿液和汗液散發出「楓糖漿」的氣味。患者需要早期治療,並終身節制飲食並服用補充劑。

若不及時治療或有致命風險

據報導,楓糖尿症可能導致腦部腫脹、損傷、癲癇和智力障礙。如果不及時治療,甚至有致命風險,重症患者可能在數周內死亡。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陳女士指,當埃爾維亞檢查後發現,14天大的她體內有毒氨基酸水平超過3,600,皮膚出現斑駁痕跡,情況危急。幸運的是,埃爾維亞仍能自主呼吸且沒有發燒。當指數下降後,醫護人員允許埃爾維亞回家。

女嬰同時確診「喉頭軟化症」

然而,當埃爾維亞三個月大時,因不喝奶需要就醫,並確診患有「喉頭軟化症」,需插入胃造口管進行餵食。隨後因營養不良出現皮膚潰瘍,並因發燒和胃造口管滲漏等問題不斷入院。

示意圖

示意圖

在這段時間,陳女士和丈夫得知了國外治療楓糖尿症的肝臟移植案例,並與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聯繫商討埃爾維亞進行活體肝臟移植計劃。但由於楓糖尿症是隱性遺傳疾病,基因來自父母,陳女士和丈夫無法作捐贈者。

接受肝臟移植手術

經過8個月的等待,埃爾維亞終於在2022年接受了來自捐贈者的三分之一肝臟進行移植手術。手術順利,新肝臟運作正常且未出現排斥反應,但埃爾維亞需要終生服用免疫抑制劑,避免食用生食和益生菌食物。現在,5歲的埃爾維亞康復良好,健康成長,能夠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幼稚園和玩耍。

往下看更多文章

錯抱嬰兒57年後才知 揭醫院知情不報 挪威母女怒告政府

2024年11月16日 17:20 最後更新:17:38

挪威一婦女57年後發現自己竟與女兒無血緣關係,原因竟是當年嬰兒遭院方「意外調包」,這兩名被掉包的女子及其中一生母已提起訴訟,要求挪威市政府道歉與賠償。

挪威一婦女錯抱嬰兒57年後才知

據外媒報導,這起官司於11日開庭。現年78歲的婦人凱倫(Karen Rafteseth Dokken)泣訴表示:「我從沒想過莫娜(Mona)不是我的女兒。我以我母親的名字為她取名。」莫娜在出庭時則描述自己成長過程中一直感到缺乏歸屬感,最終在2021年進行DNA檢測,結果證實自己並非「母親」的親生女兒。

另一位產婦早知道她抱回的女兒並非親生

有趣的是,當年同家醫院產女的另一位產婦早就知道她抱回的女兒並非親生。1981年,常規血檢顯示她的女兒琳達(Linda Karin Risvik Gotaas)與她沒有血緣關係,但這名婦人並未進一步提出親子關係的申訴。挪威衛生當局在1985年便已知曉「送錯寶寶」的情況,但並未通知相關家庭。

這兩名女嬰的出生日期相差一天,分別是1965年2月14日與15日。現年59歲的兩人都表示,醫院的這一失誤令她們感到震驚,然而,真相大白之後也讓她們原本生活中某些難以解釋的狀況獲得了解釋,例如外貌、舉止與父母的不同。

三名原告:挪威當局損害家庭生活權

莫娜的律師指出,國家「多年來侵犯了她對自身身份的權利,未能告知實情」。莫娜本可以在年輕時就知道真相,「然而她直到57歲才得知一切,而她的親生父親已經去世,與親生母親毫無聯繫」。三名原告認為挪威當局損害了她們的家庭生活權,這是歐洲人權公約所保障的權益。

醫院曾發生多起新生兒調包事件

當年這所名為Eggesboenes的私立醫院送錯寶寶的具體情況尚不清楚,但據報導,1950年代至1960年代,該醫院發生了多起新生兒調包事件,當時新生兒集中在一間病房接受照料,而產婦則在不同的病房休養。其他類似事件的家庭均較早知曉錯誤。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挪威衛生照護部的一名官員表示,政府對這些事件並不知情,且此前也無計劃進行公開調查。代表政府的律師則聲稱,1965年這起烏龍事件發生於私立醫院,而1980年代的衛生當局發現錯誤時並無法定權限通知相關家庭,「當時的文件顯示,政府官員對此事的評估十分困難,且在法律上也不知如何處置」,因此辯方將向法庭提出控方要求賠償無據的論點,並主張索賠行為已超出法定時效。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