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否記得2016年風靡全球的手機遊戲Pokémon GO?在遊戲中,我們可以在不同場景中捉捕寵物小精靈。在現實中,為了對應氣候變化問題,科學家們也在玩一款捉捕遊戲,不過,捉捕的對象變成了二氧化碳。什麼,二氧化碳都可以捉?這相對於我們過去提到碳中和就會想起節能減排而言,確實是一種應對氣候暖化的新思路。
(網絡圖片)
聯合國轄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COP) 在2021年向全球發出了紅色警示,指人類活動產生過量的溫室氣體,造成的氣候暖化已成為全球迫切面臨的危機。香港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定下了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為此,當局實施了一系列的減碳措施,從零淨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四方面著手,例如以可再生能源代替煤炭發電、利用智能科技加強樓宇節能管理、推廣電動車、發展轉廢為能設施擺脫以堆填形式處理生活垃圾等等。這些措施從多方面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帶動社會各界投身到綠色生活之中。
然而,減排的速度很難追上現代社會排碳的速度。一方面,像絕大多數動物一樣,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是人類的生物規律;另一方面,在目前能源發展的形勢之下,以風能和太陽能為例的新能源均受時空的限制,在大規模的儲能技術成熟之前,並無法完全替代傳統化石燃料能源。同時,現階段人們對化石能源依舊有依賴,例如,考慮到能源安全,戰略儲備需要以化石能源為主;我們的衣服、日用品許多都是化工的產品,也是石油和天然氣的副產業。因此,要在短期內實現零碳排放是極大的挑戰。
為此,科學家們提出了一種更加積極去應對碳排放的方法:在努力減少碳排放之餘,我們還可以嘗試去捕集空氣之中,和在碳排放源之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封存或轉化利用,從而減少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有利於緩解溫室效應。如果捕集的二氧化碳量多於排放量,甚至於達到負碳排放。
(網絡圖片)
這項直接空氣捕碳技術(Direct Air Capture, DAC)最早是1999年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學者拉克內(Klaus Lackner)提出的。二氧化碳是一種酸性氣體,科學家通過鹼性吸附劑與空氣中二氧化碳產生化學作用,將二氧化碳固態化或液態化,就可「捕捉」並「收集」在工程機器中,達到將二氧化碳從環境空氣中去除的效果;固態或液體的二氧化碳可以儲存,亦利於運輸。科學家將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加入到鹼性的水泥混凝土中,通過酸鹼反應進行固定,可以永久封存在岩石之中,防止二氧化碳再溢出大氣之中。相比於傳統電廠集中排放的碳捕集裝置,這項直接空氣捕碳技術更適合城市中多樣化和分散的碳排放源,可以就近部署二氧化碳的封存或利用場地,減少運輸成本。不過,由於空氣當中的二氧化碳比較稀薄,濃度只有0.04%,捕集的過程並不容易。所以,要發展「捉碳」工業,必須發掘其經濟效益,才能有足夠的誘因和持續力,這就需要我們在創意和科技方面下功夫。
(網絡圖片)
其實,捕捉二氧化碳不單可以舒緩地球的溫室效應,二氧化碳本身是一種產品,固定後,廢氣會變成建築材料。另一方面,實驗證明,空氣中含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可以提升植物光合作用的效能,令收成提升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二氧化碳也是有氣飲料的生產原料。捕集的二氧化碳也是綠色甲醇和綠色航空燃油的原材料。
(網絡圖片)
此外,碳捕集技術也在碳金融市場上有很大用處。20世紀90年代末,在各國簽訂了《京都議定書》後,碳交易市場也在全球興起。碳捕集能使企業通過對負碳排放的貢獻創造碳信用或獲得碳排放配額,從而在碳交易市場上進行交易。這些捕集的二氧化碳也同樣可以作為產品交易,成為綠色產業。
2021年,瑞士科創公司Climeworks在冰島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直接空氣捕碳工廠,每年捕集4,000 噸二氧化碳。今年,國家能建上海成套公司與上海交通大學通過產學研合作,開發了「碳捕塊Carbon Box」的装置,以低能耗的工藝,高效地從空氣或不同濃度的排放源中捕集高達99%的二氧化碳,目前每年處理超過100 噸,其系統可處理600噸的生產。
(網絡圖片)
由此可見,這種通過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以應對氣候變化的新思路值得香港借鏡。香港要走好未來的碳中和之路,也必須要以「減排」和「捉碳」兩條腿走路,才能夠行穩致遠。其實在我們香港,也有十分優秀的科學家在進行碳捕集技術的研究和推廣。至於香港的科學家是如何將這項技術逐步發展成為綠色產業,需要什麼條件?碳捕集技術又可以如何利用香港的優勢發展?我們下回分解。
參考資料:
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
https://cnsd.gov.hk/wp-content/uploads/2023/05/Opportunity_tc.pdf
張檸濤,王茹潔,& 汪黎東。(2024)。碳中和背景下直接空氣捕碳(DAC)的技術發展和經濟性評估。《南方能源建設》11(5),pp. 15-25.
持續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不知大家有沒有留意,在每年的11、12月左右,都會有一個COP大會成為新聞關注的焦點,這便是聯合國舉辦的氣候變化大會。自1995年起,由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政府每年召開締約方會議,以評估國際應對氣候變化的進展,到今年已經是第29屆。
今年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辦的COP29氣候大會中,有兩個核心議題,一個是「氣候融資」,另一個則是「碳交易市場」。所謂「氣候融資」,即發達國家需對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促使發展中國家加速淘汰化石燃料,推動綠色能源轉型,並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發達國家在近三百年的工業發展過程中,對環境已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但是,當他們在享受經濟的碩果時,卻以環保為藉口阻礙新興國家發展是十分不公平的,因此氣候大會的成員同意以融資的形式協助發展中國家在減碳模式下發展。今年,氣候大會決議達成了從過去每年1千億美元的融資目標提高到2035年前每年3千億美元;其中,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轉型綠色能源發展仍是未來環保行動的重點。至於「碳交易市場」,則是允許企業買賣碳排放權的市場,讓綠色資源在不同企業之間更有效地配置,協助實現減碳目標。此次會議對全球碳權交易機制的標準有了明確的決議,為全球碳市場的有效運行提供了保障。
可見走綠色線路,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中國在氣候問題上勇於承擔責任和作出貢獻,其創新產品和綠色技術,除了帶領國內企業提升環保運作之外,更有助其他發展中國家以綠色低碳的方式開展基建,是全球能源轉型的推動者和貢獻者。自 2016 年以來,中國已經支付共計245 億美元,用于支持發展中國家的生態轉型。
過去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出口的服裝、家電、家具被稱為「老三樣」,如今已被「新三樣」取代,就是電動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更加證實了中國轉型成為綠色能源大國。據資料顯示,至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已經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佔全球比重超過6成。在全球排名前十的電動電池企業中,有6家是中國企業,中國動力電池裝車量全球佔比達到63.5%。國際能源署宣稱全球能源市場正進入由中國引領的「電力時代」,中國正在帶動全球電動車發展崛起。
在綠色能源轉型方面,截止2023年,中國的風力和太陽能發電量已經足以覆蓋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社會中每消費3度電,就有一度電是綠色電力,提前六年實現了在2020年的氣候雄心峰會上習主席定下的到2030年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的目標。這兩項能源,中國的產量分別佔據全球產量約五分之四和三分之二。而中國的風電、光伏產品已經出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積出口額分別超過334億美元和2453億美元。
香港背靠祖國,在向環保目標邁進的步伐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應「氣候融資」在國際金融社會的開展,香港發揮國際綠色金融中心的角色,自2019年5月以來,政府已成功發行了總額為2,200億港元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為110多個綠色公共項目提供資金。
在「碳交易市場」方面,香港也積極參與。由於在西方社會,通過碳交易市場促使企業有效管理其溫室氣體排放的做法已經十分成熟,而亞洲仍處於早期的發展階段。香港交易所於2022年底推出了國際碳市場,冀把握碳市場機遇,為全球減碳作出貢獻。此舉不僅推動香港企業銜接國際軌道,更有希望對亞洲的減排起到引領作用。金融發展局在報導中指出,作為全球金融中心,香港的角色是將中國與國際的碳市場連接起來,幫助統一碳交易標準,助力市場參與者能無障礙地參與市場的碳積分購買,並引領自願碳市場在亞洲及其他地區的發展。
在金融優勢之外,香港亦具備大量優秀的科學家和工業家。在國際環保的大形勢之下,香港須因時制宜,大力開展綠色科創的研發生產。以往,資本家總覺得香港本土市場太小,因此吝於投資、研發綠色科技。然而,我們應將目光放闊、放遠:除了作為進出口的門戶,香港更可以推動業界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綠色產業,在綠色金融措施的配合下,把握住內地與海外廣闊的市場空間。
早前,香港科技園公司帶領一眾初創企業前往泰國參加Techsauce Global Summit 2024科技展覽,其中就包括一家鋰電池回收加工的科創企業,其技術有效減少開採原材料和回收時的碳排放,備受國際市場的青睞。同時,科技園公司亦為智能水耕、塑木材料等環保科技企業給予設施、資金、服務等支持,為其提供平台拓寬海外市場。由此可見,香港科創企業的綠色研發在國際市場上十分出彩,關鍵是需鼓勵商界和業界與初創企業合作共贏,利用環保金融的機會,把握大好投資前景,讓更多環保產品的成果研發、落地,在國際舞台展現香港科創實力。
至於業界在綠色產業上的發展機遇,根據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氣候大會上提到香港將實現的三大減碳目標,可見推動綠色運輸仍是未來的重中之重。上月,政府公佈了《綠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動綱領》,這個頗具前瞻性的政策順應國際零碳排大勢,為將香港打造成區內首選的綠色船舶燃油加注中心鋪好路,增加香港作為主要國際航運中心的競爭力。在本月的《公共巴士和的士綠色轉型路線圖》中,政府也指出私人市場提供的公共充電設施已在三年間增加至約3倍,達到2024年9月的6 600個以上,當中包括超過1500個快速或高速充電樁。政府亦提出鼓勵私人市場進行充電設施供應,並逐步將電動車充電服務市場化,以推動業界供應商參與提供電動車充電服務。
可見對於氣候大會提及的重點,商界和業界已陸續起動,發展綠色金融和產業。同時,國家推動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更是證明香港可以融入科創優勢,配合內地產業發展,投入更廣闊的海內外市場。正如我們之前的文章所言,學、研、產是三位一體、缺一不可。新田科技城作為香港新的科創中心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祈望可以成為孕育綠色產業的基地,讓綠色產業與綠色金融一起引領綠色行動。
參考資料:
UN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Baku - November 2024. UNFCCC.
https://unfccc.int/cop29
COP29落幕,中國將成全球氣候領導國?你該知道的3個未來關鍵轉折點。
https://csrone.com/topics/8970
香港的碳交易市場——努力實現凈零排放。香港金融發展局。
https://www.fsdc.org.hk/zh/media/香港的碳交易市場-努力實現凈零排放
香港科企搶佔東南亞先機 泰國初創拓港市場。香港01.
https://www.hk01.com/社會新聞/1064253/香港科企搶佔東南亞先機-泰國初創拓港市場?utm_source=01appshare&utm_medium=referral
Opening speech by SEE at COP29 China Pavilion's Side Event. Press Releases, Gov of HKSAR.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2411/13/P2024111300792.htm
公交巴士和的士綠色轉型路線圖。
https://www.eeb.gov.hk/sites/default/files/pdf/Bus_Taxi_Roadmap_chi.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