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表示,《牙醫註冊條例》今年更新「從事牙科執業」的定義後,首次有人涉嫌並非註冊牙醫,但替人進行漂牙或牙齒美白程序被捕。
衞生署。 政府新聞處圖片
衞生署早前接獲市民投訴,指荔枝角一座工業大廈內,懷疑有非註冊牙醫替人進行漂牙或牙齒美白程序,署方人員和警方13日下午採取聯合行動,一名29歲女子涉嫌並非註冊牙醫而從事牙科執業被捕,警方在場亦檢獲用作美白牙齒的工具及藥物。
巴士的報記者攝
《條例》今年更新「從事牙科執業」的定義,清楚訂明需由註冊牙醫提供的服務,以更好保障市民健康,附表清楚訂明只有註冊牙醫方可為另一人提供漂牙或牙齒美白程序;處方隱形矯齒牙套;以及進行牙齒貼片療程的服務。
香港牙醫學會表示,根據衞生署最新口腔健康數據,本港35至44 歲人口,患嚴重牙周病比率高達14.8%,近九成有3.1隻牙齒脫落,由此推算該年齡組別日後或增近49000宗認知障礙症個案。
健齒週2025
為幫助港人及早處理牙齦及口腔問題,減低認知障礙症風險,學會本月底舉行「健齒週」活動,參與的牙醫將免費為全港市民提供口腔檢查、諮詢,以及按臨床診斷提供X光檢查服務,凡持有效香港身份證明文件的市民即可參與活動,所有的註冊牙醫以自願性質參與,診所外貼有活動的標貼。
健齒週2025
在「健齒週」活動後,學會推出惠及長者的「牙科增值服務計劃」,由下月1日開始的6個月內,於同一位參與計劃的牙醫,接受包括牙齒檢查、洗牙、脫牙
及補牙等基層服務,自費或使用醫療券金額累計1000元或以上,牙醫即向該長者提供額外500元等額的牙科增值服務。
長者可於明年4月30日或之前,於同牙科診所接受任何牙科服務時使用,由牙醫發放的500元牙科增值服務只會記錄及適用於該牙科診所,而不會顯示在醫健通系統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