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碳排放創新高!聯合國警告:全球氣溫恐升3.1度 巴黎協定目標岌岌可危

大視野

碳排放創新高!聯合國警告:全球氣溫恐升3.1度  巴黎協定目標岌岌可危
大視野

大視野

碳排放創新高!聯合國警告:全球氣溫恐升3.1度 巴黎協定目標岌岌可危

2025年03月16日 11:20 最後更新:12:34

《巴黎協定》2015年通過,目標全球減碳防氣溫升逾1.5°C。然而據聯合國環境署《2024排放差距報告》顯示,2023年碳排放達57.1億噸創新高,減排進展堪憂。

《2024排放差距報告》: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仍持續增加

距離《巴黎協定》訂定已經過去了10年,為評估全球溫室氣體(GHG)排放量與《巴黎協定》目標之間的差距,聯合國環境署(UNEP)發布了《2024排放差距報告》,然而結果並不如預期。

報告綜合了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和措施,發現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仍在持續增加,特別是2023年達到了新高,較2022年增長了1.3%。如果各國政府不採取更積極的減碳行動,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可能比工業革命前高出攝氏3.1度,遠遠超出《巴黎協定》設定的1.5度目標。

美國和俄羅斯的碳排放量幾乎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

報告指出,20個工業化國家的排放量佔全球總排放的77%,而最不發達國家僅佔3%;以人均碳排量來看,美國和俄羅斯的碳排放量幾乎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分別為18噸和19噸,而最不發達的47個國家的人均碳排量僅為1.5噸。

此外,報告提到,這與各國的淨零承諾和進展有限有關。根據各國提出的應對減碳和氣候行動計畫,起初都充滿抱負,但後來卻停滯不前,難以實現2030年和2035年的減排要求,因此「立即行動十分重要」。

若不采取行動  全球氣溫恐升3.1度

報告明確指出,按照現行政策,全球氣溫將升至攝氏3.1度;如果完全實施有條件的「國家自主貢獻」(NDCs),氣溫可以降低2.6度,但要限制在1.5度的可能性幾乎微乎其微,因此需要立即採取減碳行動,並加強實現「國家自主貢獻」的必要。

聯合國秘書長:碳排放量的增加與日益頻繁且嚴重的天災有直接關係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表示,碳排放量的增加與日益頻繁且嚴重的天災有直接關係,世界各地的人們正在付出慘痛的代價。我們一直在玩火自焚,我們沒有時間可浪費,要縮小氣候資金和排放差距,就從COP29開始!

高溫致亞馬遜河變乾旱(AP圖片)

高溫致亞馬遜河變乾旱(AP圖片)

澳洲政府氣候學家3日表示,從去年4月起到今年3月的這段期間,是澳洲氣象紀錄史100多年以來,最熱的12個月,平均氣溫比過去均溫高出攝氏1.61度。

澳洲百年最熱的12個月

《法新社》3日報導,澳洲政府資深氣候學家葛蘭傑(Simon Grainger)表示,從2023年4月開始,全球氣溫就明顯高於全球紀錄史上任何時期,這個打破澳洲百年來的高溫紀錄,「絕對是持續中的全球(暖化)趨勢的一部分」,過去澳洲最熱的12個月紀錄出現在2019年,當時比平均氣溫高出攝氏1.51度,這次最新數據,遠超過因為四捨五入所造成的不確定性而預期會有的誤差範圍,「差距比那要大得多」。

平均氣溫比正常值高出2°C

這份紀錄是以連續12個月為基礎,而非日曆年的一年。葛蘭傑說,澳洲在今年3月也改寫有史以來最高溫紀錄,平均氣溫比正常值高出攝氏2度,「幾乎全澳洲各地都持續高溫」,尤其是西澳地區出現多次熱浪,期間少見冷鋒出現。

珊瑚礁出現大規模珊瑚白化而呈現病態的蒼白色調

這樣的高溫影響澳洲從內陸到沿海各地,昆士蘭州東北部外海的「珊瑚海」,海域異常升溫,加劇3月的熱帶氣旋重創東部沿海人口密集村落,昆士蘭內陸則因大規模洪水持續氾濫,大批牛群等牲口淹死。西澳外海著名的珊瑚礁,也因為海水溫度過高,出現大規模珊瑚白化而呈現病態的蒼白色調。

根據澳洲國立大學一份近期研究,2024年澳洲周圍海域的平均海洋表面溫度為「史上最高」,葛蘭傑說,這種高溫狀態到2025年1、2月仍持續未退,「海洋表面溫度未見顯著降低」,海洋升溫導致蒸發進入大氣的水氣增加,引發更猛烈的暴雨與風暴。

科學家:人類長期燃燒化石燃料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其中一大原因

澳洲是全球各地近年氣溫持續創新高的其中一個例子,2024年被6個主要國際資料庫共同證實為史上最熱的一年。科學界一致認為,人類長期燃燒化石燃料,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其中一大原因。

示意圖。設計圖片

示意圖。設計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