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統計處公布,今年2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294億元,較去年同月下跌13%。與去年同期比較,今年首兩個月合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下跌7.8%。
當局表示,零售業於每年首兩個月的銷貨額一般會受農曆新年時間的影響而較為波動,在該節日前,本地市場錄得的消費開支通常處於季節性高位。由於今年農曆新年在1月29日,但去年則在2月10日,在作出按年比較時,把1月及2月的零售業銷貨額數字合併分析會較為合適。
今年首兩個月合計的銷貨額與去年同期比較,其他未分類消費品的銷貨價值下跌2%。其次為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銷貨價值下跌15.8%;超級市場貨品則下跌4.4%,至於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的銷貨價值上升0.7%。其次為藥物及化妝品,銷貨價值上升0.6%。
政府發言人表示,2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跌幅擴大,部分是由於農曆新年今年在1月底來臨,較去年的2月中為早所致。合併首兩個月的數字以消除這方面的影響,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按年跌幅較去年12月收窄。
發言人指出,中央政府推出多項提振內地經濟及惠港措施,加上特區政府積極推動旅遊業及盛事項目的發展,以及本地勞工市場的就業收入持續增長,均對零售業有利,儘管業界會繼續面對旅客和市民消費模式轉變的挑戰。
醫務衞生局表示,《星島日報》今日引述個別人士有關另類煙和水煙的言論,指控煙政策會破壞遊客觀感,發言人對有關報道內容失實和誤導公眾表示遺憾,醫衞局提出10項短期控煙措施已充分考慮旅遊業的情況,措施並不會影響旅客訪港意欲。
在另類煙方面,訪港旅客早於3年前已不可攜帶另類煙來港或在抵港後購買另類煙。本港旅遊業不但沒有受影響,去年訪港旅客人數更已回復至疫情前水平,經陸路邊境管制站的旅客人數更超越疫情前水平。聲稱特區政府計劃進一步禁止管有另類煙物質會影響旅客訪港意欲,完全漠視另類煙已於3年前禁止入口包括攜帶入境,以及售賣的事實,亦刻意遺漏訪港旅客現時不可攜帶另類煙來港或在抵港後購買另類煙的說明,誤導公眾和旅客。
發言人表示,另類煙絕非如報道所指的「減害」產品。另類煙已被證實會釋放多種可致癌、損害神經系統和呼吸系統的有毒物質,世衞亦已明確指出沒有證據表明另類煙有助戒煙。近期電子煙機更被用作吸毒工具,混入藥物例如太空油毒可被置入電子煙機加熱成氣霧吸食。為防止另類煙這類有害產品繼續在本地流通,並從根本上處理「毒煙彈」問題,醫衞局建議禁止管有相關產品。
至於加味煙方面,政府的建議是禁止售賣加味傳統吸煙產品,並非禁止吸食,入境人士包括旅客仍舊可繼續免稅攜帶19枝煙枝入境,或按照現行制度對超過此數量的煙枝作出申報及繳稅,不論是否加味,有關建議不會對訪港旅客造成影響。為防止水煙成為煙草商另一個引誘市民特別是女性和年輕人染上煙癮的手段,有關建議亦適用於水煙。
發言人指,現時只有約一成酒吧有戶外地方可供人合法吸食水煙,報道引述香港持牌酒吧會所聯會創會會長梁立仁指有三成酒吧提供水煙,即顯示不少酒吧於禁止吸煙的地方提供水煙,形同「集體燒炭」,等同涉嫌教唆違例吸煙,或違反煙草售賣限制。政府警告酒吧負責人和場所管理人,切勿協助任何人觸犯禁煙規定,或在法定禁煙區內向顧客提供煙草或水煙器具以作吸用,衞生署會嚴厲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