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扎哈.哈迪德設計藝術花園@The Henderson開放 恒地打造藝術治癒空間

社會事

扎哈.哈迪德設計藝術花園@The Henderson開放 恒地打造藝術治癒空間
社會事

社會事

扎哈.哈迪德設計藝術花園@The Henderson開放 恒地打造藝術治癒空間

2025年03月31日 19:24 最後更新:04月01日 00:08

「恒基地產」(股份代號:12)積極支持香港藝術發展,為藝術愛好者以至普羅大眾提供多元化的藝術體驗。集團與康文署攜手合作,將香港全新地標、集團超甲級商業項目The Henderson 旁邊的琳寶徑休憩花園,優化為集藝術、創新及可持續元素於一身的藝術花園。花園由恆基地產管理,並已對外開放,同時展出由本地及國際藝術家創作的多個以大自然為主題的藝術作品,當中由本地藝術團隊創作的雕塑更呼應The Henderson的設計理念,並加入保育元素,其展品將展出至5月31日。

恒基地產優化位於The Henderson旁邊的琳寶徑休憩花園,成為全亞洲首個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雕塑花園,揉合音樂與燈光編排,日夜呈現不同景象。

恒基地產優化位於The Henderson旁邊的琳寶徑休憩花園,成為全亞洲首個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雕塑花園,揉合音樂與燈光編排,日夜呈現不同景象。

藝術治癒空間 展出國際及本地作品

更多相片
恒基地產優化位於The Henderson旁邊的琳寶徑休憩花園,成為全亞洲首個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雕塑花園,揉合音樂與燈光編排,日夜呈現不同景象。

恒基地產優化位於The Henderson旁邊的琳寶徑休憩花園,成為全亞洲首個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雕塑花園,揉合音樂與燈光編排,日夜呈現不同景象。

恒基地產優化位於The Henderson旁邊的琳寶徑休憩花園,成為全亞洲首個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雕塑花園,揉合音樂與燈光編排,日夜呈現不同景象。

恒基地產優化位於The Henderson旁邊的琳寶徑休憩花園,成為全亞洲首個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雕塑花園,揉合音樂與燈光編排,日夜呈現不同景象。

美國環境藝術家內德.卡恩 (Ned Kahn) 的「零碳動態藝術裝置」《生息之源》(BreathingTree),透過藝術推廣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美國環境藝術家內德.卡恩 (Ned Kahn) 的「零碳動態藝術裝置」《生息之源》(BreathingTree),透過藝術推廣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德國數碼藝術家Philipp Frank創作的數碼光影裝置藝術《Hypnotic Dream》,捕捉樹木的頻率變化,將其轉化為抽象光影及音效,利用數碼技術投射於花園中擁有200年歷史的佛肚樹上。

德國數碼藝術家Philipp Frank創作的數碼光影裝置藝術《Hypnotic Dream》,捕捉樹木的頻率變化,將其轉化為抽象光影及音效,利用數碼技術投射於花園中擁有200年歷史的佛肚樹上。

由本地藝術團隊STICKYLINE x Leanna Lee創作的《The Fractal Forest》,是首個以分形幾何及黃金比例概念創作的雕塑,呼應The Henderson的設計理念,並加入保育元素,促進生物多樣性。

由本地藝術團隊STICKYLINE x Leanna Lee創作的《The Fractal Forest》,是首個以分形幾何及黃金比例概念創作的雕塑,呼應The Henderson的設計理念,並加入保育元素,促進生物多樣性。

英國樹木造型師Darren Lerigo以獨特的修剪手法,為花園設計別具風格的流線型的植物,呼應The Henderson 大廈外型設計。

英國樹木造型師Darren Lerigo以獨特的修剪手法,為花園設計別具風格的流線型的植物,呼應The Henderson 大廈外型設計。

藝術花園內種植多款蜜源植物,為蝴蝶提供友善的生態環境,吸引更多蝴蝶前來棲息。

藝術花園內種植多款蜜源植物,為蝴蝶提供友善的生態環境,吸引更多蝴蝶前來棲息。

藝術花園與The Henderson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花園同樣由全球知名的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設計,延續其優雅曲線風格與創新精神,成為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首個亞洲雕塑花園。

恒基地產優化位於The Henderson旁邊的琳寶徑休憩花園,成為全亞洲首個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雕塑花園,揉合音樂與燈光編排,日夜呈現不同景象。

恒基地產優化位於The Henderson旁邊的琳寶徑休憩花園,成為全亞洲首個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雕塑花園,揉合音樂與燈光編排,日夜呈現不同景象。

花園同時展出國際知名藝術家以大自然為主題創作的藝術作品,包括美國環境藝術家內德.卡恩(Ned Kahn)首個於香港永久展出的 「零碳動態藝術裝置」《生息之源》(BreathingTree)。這座約 7 米高的藝術裝置結合風、水及霧的元素,形象化地展現自然、動態與能量。

美國環境藝術家內德.卡恩 (Ned Kahn) 的「零碳動態藝術裝置」《生息之源》(BreathingTree),透過藝術推廣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美國環境藝術家內德.卡恩 (Ned Kahn) 的「零碳動態藝術裝置」《生息之源》(BreathingTree),透過藝術推廣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德國數碼藝術家 Philipp Frank 創作的全球首個永久擺放的數碼光影藝術裝置《Hypnotic Dream》,捕捉樹木的頻率變化,將其轉化為抽象光影及音效,利用數碼技術投射於花園中擁有200年歷史的佛肚樹上。

德國數碼藝術家Philipp Frank創作的數碼光影裝置藝術《Hypnotic Dream》,捕捉樹木的頻率變化,將其轉化為抽象光影及音效,利用數碼技術投射於花園中擁有200年歷史的佛肚樹上。

德國數碼藝術家Philipp Frank創作的數碼光影裝置藝術《Hypnotic Dream》,捕捉樹木的頻率變化,將其轉化為抽象光影及音效,利用數碼技術投射於花園中擁有200年歷史的佛肚樹上。

另外,集團一直支持本地年青藝術家,特別邀請本地藝術團隊 STICKYLINE x Leanna Lee為藝術花園設計期間限定作品,並首次以分形幾何及黃金比例概念創作雕塑《The FractalForest》,呼應The Henderson的設計理念,並加入保育元素,促進生物多樣性。集團期望透過藝術連繫公眾,喚起公眾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同時促進人際互動,增加社區的凝聚力。

由本地藝術團隊STICKYLINE x Leanna Lee創作的《The Fractal Forest》,是首個以分形幾何及黃金比例概念創作的雕塑,呼應The Henderson的設計理念,並加入保育元素,促進生物多樣性。

由本地藝術團隊STICKYLINE x Leanna Lee創作的《The Fractal Forest》,是首個以分形幾何及黃金比例概念創作的雕塑,呼應The Henderson的設計理念,並加入保育元素,促進生物多樣性。

打造蝴蝶友善生態環境

同時,集團重視可持續發展,在花園設計上考慮平衡區內的生態系統。中環及金鐘是多種蝴蝶的棲息地,為此,集團與生態學家及各種專家合作,特意在藝術花園內種植多款蜜源植物,為蝴蝶提供友善的生態環境,吸引更多蝴蝶前來棲息,實現發展與保育之間的平衡。

英國樹木造型師Darren Lerigo以獨特的修剪手法,為花園設計別具風格的流線型的植物,呼應The Henderson 大廈外型設計。

英國樹木造型師Darren Lerigo以獨特的修剪手法,為花園設計別具風格的流線型的植物,呼應The Henderson 大廈外型設計。

藝術花園內種植多款蜜源植物,為蝴蝶提供友善的生態環境,吸引更多蝴蝶前來棲息。

藝術花園內種植多款蜜源植物,為蝴蝶提供友善的生態環境,吸引更多蝴蝶前來棲息。

恒基地產與康文署合作,將中環The Henderson旁的琳寶徑休憩花園改造為結合藝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藝術花園」,並於3月29日起展出多件國際級藝術裝置,其中包括兩項全球首創的永久展品。

巴士的報記者攝

巴士的報記者攝

國際藝術家打造自然與科技對話

花園亮點包括美國環境藝術家Ned Kahn在香港首件永久展出的「零碳動態藝術裝置」《生息之源》(Breathing Tree)。

《生息之源》(Breathing Tree)。巴士的報記者攝

《生息之源》(Breathing Tree)。巴士的報記者攝

《生息之源》高7米,以不鏽鋼為主結構,透過太陽能驅動,將自然元素轉化為動態藝術。策展人Alison Pickett表示,作品運用風、水與霧的互動,具象化呈現自然能量流動,如有定時噴發的「噴霧漩渦」、以水流展現生命循環的「水漩渦」及隨風搖曳的「動態樹枝」。

《生息之源》策展人Alison Pickett(左)、恒基地產策劃(二)部高級副總經理吳樹強。巴士的報記者攝

《生息之源》策展人Alison Pickett(左)、恒基地產策劃(二)部高級副總經理吳樹強。巴士的報記者攝

以水流展現生命循環的「水漩渦」。巴士的報記者攝

以水流展現生命循環的「水漩渦」。巴士的報記者攝

由早上8時至晚上11時,裝置每小時啟動1次,每次啟動30分鐘。在半小時間,裝置將透過5個階段展現風、霧、水的交替變化。Alison邀請市民走到裝置中,與裝置互動,「你可以在噴霧漩渦啟動時走到裝置中間,感受濕氣。」藝術家希望觀賞者可多感官體驗自然力量,藉此喚起公眾對環境的關注。

噴霧漩渦。巴士的報記者攝

噴霧漩渦。巴士的報記者攝

另一永久展品是德國數碼藝術家Philipp Frank創作的《Hypnotic Dream》,透過感測200年樹齡佛肚樹的生物頻率,即時轉換為光影音效投射,成為全球首個永久設置的數碼樹藝投影系統。

《Hypnotic Dream》。巴士的報記者攝

《Hypnotic Dream》。巴士的報記者攝

本土創作呼應建築保育理念

香港藝術團隊STICKYLINE x Leanna Lee打造的大型藝術裝置《The Fractal Forest》,由5棵巨型藝術樹組成,最高達6米。設計融入分形幾何與黃金比例,與The Henderson的設計哲學相互呼應。配合分形幾何設計的音樂與燈光效果,日夜呈現不同美感。

《The Fractal Forest》。巴士的報記者攝

《The Fractal Forest》。巴士的報記者攝

由於The Henderson位置獨特,處於太平山至中環海濱綠化帶之上,STICKYLINE打消設置「冷冰冰的」雕塑作品,決定以可循環使用的橡木和不鏽鋼製作,減少對環境的傷害,「雖然展期只延續到5月31日,但希望藝術不單是視覺享受,而是對整個生態有幫助。」

藝術裝置下種植了15種本土花卉,基中有5種是吸引蝴蝶聚集的蜜源植物。STICKYLINE指,設計前有特別「上堂」,學習本港蝴蝶種類、蝴蝶生態等,所以在組裝期間見到至少4種蝴蝶「聞花而來」,感深都市生態廊道的重要性。

本港藝團STICKYLINE。巴士的報記者攝

本港藝團STICKYLINE。巴士的報記者攝

藝術花園已向公眾開放。坐在石凳上,偶然會傳來幾陣鳥鳴。恒基地產策劃(二)部高級副總經理吳樹強希望,花園能成為都市人「洗滌心靈」之地、人與自然的連結處。花園設有多個口袋空間(pocket space),歡迎市民前來享受自然,進行各種藝術活動,「口袋空間正等待創意發生(is waiting creativity to happen)。」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