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橋5幅商業用地原址換地申請,原定接納包括補地價的基本條款建議期限,由3月底延長至今年底。
市場資料指,有關商業用地涉及逾百萬平方呎,由新地(00016)及恒地(00012)持有,將用作商業發展用途,涉及近千萬平方呎。
恒地執行董事黃浩明接受訪問時表示,延遲補地價是好事,又說從善如流。他相信,需要時間處理及有過程,又相信政府亦積極研究,例如住宅比例、分期發展等。
黃浩明指,限於一定時間內興建數百萬呎寫字樓樓面,令業界有所關注,業界現時似乎認為未必有需要立即發展寫字樓,長遠可能另有想法,而長遠當經濟好轉,配合前海及整個北部都會區發展,可能亦有需要發展寫字樓部分。但他認為,時間上是否可以寬鬆些,先興建一部分,而部分遲些發展,長遠仍能達到規劃目標。
被問到原址換地商業用地的住宅比例,應放寬至多少,黃浩明表示,每個人想法均不同,有很多方法可增加吸引力,從增加收入、減低成本兩個方向著手,但要留待政府研究,又認為政府需時研究業界提交的意向書。
恒基地產(00012)公布,2024年度股東應佔基礎盈利97.74億元,按年增1%,股東應佔盈利62.96億元,每股基本盈利1.3元,末期息1.3元,按年持平。
連同已派發中期息0.5元,全年派息1.8元,按年持平。
收入252.56億元,按年跌8.39%。
香港物業發展應佔營業額較去年減少16%至123.23億元,計及政府收回位於粉嶺北及古洞北新發展區及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等若干土地,帶來約33.2億元之收益,物業發展之應佔稅前公佈盈利約為46.47億元。
本年度之盈利包括出讓北角「港匯東」之控股公司權益,所帶來之基礎盈利約港幣14.07億元;以及因政府收回新發展區等若干土地,所帶來應佔稅前基礎盈利約33.61億元。
年度集團投資物業經重估後,錄公允價值虧損及調整合共34.78億元。
截至去年底止,集團於香港及內地未入帳物業銷售額約115億元,估計當中約105億元可望於今年入帳恒地預期,年內將會推售11個發展項目,連同貨尾,估計今年在港可供銷售住宅單位約6,400個。
集團稱,中環超甲級商廈The Henderson出租率約八成。
恒基地產官網
集團淨負債比率僅約20%,較去年同期進一步下降1.5個百分點
集團表示,擁有新界土地儲備約4,200萬平方呎,繼續為全港持有最多新界土地的發展商。集團土地資源足供未來數年發展之用
李兆基博士辭世對集團營運不會造成任何影響,恒地將李兆基定下的方針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