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患有長期病患的5歲男童確診新冠病毒併發嘶吼症,目前情況危殆。
患者上周五開始發燒、流鼻水、咳嗽、氣促和哮鳴,翌日到將軍澳醫院急症室求醫並留院治療,因病情惡化被轉送至聯合醫院兒童深切治療部。
初步調查顯示,病人未完成接種新冠疫苗初始劑次。他於潛伏期內沒有外遊,就讀的學校近日亦沒有出現新冠病毒爆發情況,他的一名家居接觸者近日有咳嗽,已經求醫。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新冠病毒在本港社區的活躍程度近來有所上升。過去3周的污水監測新冠病毒含量、檢測陽性率及普通科門診求診比率持續上升,以污水監測為例,截至上月29日,人均新冠病毒含量為每公升約33萬拷貝,較之前截至上月15日的一周每公升約8萬5千拷貝顯著上升。
徐樂堅說,基因分析顯示,現時本港流行的新冠病毒仍為JN.1及其後代譜系,現時本港使用的疫苗能有效預防相關的新冠病毒變異株。
政府將於5個水浸風險較高的低窪行車路段,推行涉水綫系統試驗計劃,以應對極端天氣下暴雨引致低窪行車路段水浸。
5個試點分別位於柴灣道迴旋處、黃大仙龍翔道近黃大仙廣場、觀塘道附近的翠屏道、何文田站對出的漆咸道北及大埔墟南運路鐵路橋底。有關路段的路面漆,將有紅色波浪綫及涉水綫字樣,旁邊有水位標尺,而行車道旁會豎立標誌牌。當積水觸及或淹沒涉水綫時,代表前方道路最低點的積水深度已達0.3米或以上。
渠務署亦將於試點路段最低點,設置水位監測設備「內澇監測器」,收集實時水位數據。當感測路面積水水位達預警水平,渠務署和路政署會派遣應變隊伍檢查及清理淤塞渠道。當積水深度達至0.3米時,現場會有臨時交通指示防止車輛駛入水浸路段,運輸署亦會因應交通安排發放消息,有需要時警察會到場協助。
路政署將於本月下旬開始,陸續於試點路段進行涉水綫警示標記設置工程,相關路段將分階段實施臨時交通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