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時報》報道,一名軟件工程師在網上分享了童顔對於職涯的影響。該男子有9年工作經驗,但因自己長得年輕,他被貼上資歷尚淺標籤,另一位經驗較少但長得顯老的同事晉升得更快。
Not so cute: How a ‘babyface’ may be getting in the way of your promotion https://t.co/BVVfrXOtSp
— ST Opinion (@STopinion) April 2, 2025
「成熟」面孔看起來更權威及有能力
對「童顔」的偏見似乎影響著所有職場人士,無論男女。一些社交媒體用戶表示,儘管他們身經百戰,但因為看起來比實際年輕,被排除在專業活動之外,或被當成「孩子」對待。在工作場所,「成熟」的面孔總是看起來更權威、更有能力。哈佛商學院2023年的一項研究進一步佐證了這一觀點,表明面部特徵確實會影響職業發展。

示意圖
「童顔」會對權威魅力得分產生負面影響
研究人員通過機器學習分析1.2萬張面孔,開發出了一種「魅力分數」機制,根據11個特定的面部特徵來衡量外貌的視覺觀感。結論表示,「童顔」會對感知魅力產生負面影響,而高顴骨等特徵與能力、權威感知呈正相關。研究人員通過比較企業高層和普通員工的個人資料驗證了他們的模型,發現領導的面部魅力得分更高。面部成熟度對職業發展很重要,該研究分析發現「童顔」會對權威魅力得分產生負面影響——表明「看起來年輕」可能會妨礙當領導。

示意圖
研究強調面部特徵偏見乃無意識產生
正如研究人員張順元所說:「評估者甚至可能沒有意識到某人的面部特徵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人際判斷。」該研究強調這些偏見是無意識產生的,如果沒有具體的干預策略,這些問題就很難解決。例如,新加坡今年1月通過的《工作場所公平法案》保護員工免受基於年齡、國籍、種族和性別的偏見,但沒有明確將外貌列為受保護的特徵,這可能會使「童顔」員工受到歧視。
童顔者需發展更自信溝通方式 展示個人成就及知識
這一偏見與另一個新興的職場挑戰「逆向年齡歧視」有很大關聯。對於「童顔」人士來說,這造成了一場偏見風暴。如果他們碰巧真的很年輕,他們還會面臨老一輩的額外歧視——他們認為今天的年輕人「沒有準備好」。「童顔」的年長員工可能會遇到一種獨特的雙重困境——他們成熟的能力被年輕的面部特徵所削弱。掌握經濟權力的老一輩領導可能會基於負面刻板印象合理化地給年輕人支付更少的工資,同時忽視「他們面臨的真正經濟挑戰」。人們需要解決基於外表的偏見。首先,政策制定者應將外貌作為受保護的特徵。其次,僱主應同時實施全面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培訓計劃,以提高人們對無意識偏見的認識,包括與外表有關的偏見。最後,如果人們擁有童顔,自己需要發展一種更自信的溝通方式,展示獨特個人成就和專業知識,並積極尋找具有挑戰性的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