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一手掀起的全球關稅貿易戰,其中中國反制最強烈,下手最重。雖然中國是順差國,美國是逆差國,但因中國手握多張王牌,抵禦美國脅迫的能力不容低估。
當地時間4月15日英國《金融時報》分析指,在貿易戰的較量中,中國握有多張王牌,包括多樣化的出口市場、巨額美國國債、對關鍵礦產的掌控、及應對危機時國家體制上的優勢,這些籌碼使北京擁有足夠的談判實力。

《金融時報》分析指,在貿易戰的較量中,中國握有多張王牌。
美國對華進口商品附加值低 更易找到其他來源
報道指,中國去年對美國貿易順差接近3,000億美元,總出口中約15%流向美國,故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可以比美國更容易找到替代進口來源。美國對華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農業領域,如大豆、棉花、牛肉和禽肉,因此附加價值較低。但美國從中國進口的許多商品,如電子產品、機械和加工礦產,則剛剛相反。
紐約市立學院國際經濟學教授本戈阿(Marta Bengoa)表示,儘管中美兩國在貿易上仍高度相互依賴,但美國對中國的依賴度更高,因為中國從其他地方採購農產品比美國更換電子產品和機械更易。
《金融時報》引述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稱,從市場反應來看,美國目前受到的衝擊更大,「美國面臨著更大的壓力,需要坐下來談判。」
報道指,自從特朗普第一任期內,美國於2018年和2019年對鋼鐵、鋁、太陽能板和洗衣機徵收產業關稅以來,中國一直試圖減少對美國消費者出口的依賴。
據美國政府數據,中國在美國進口中的份額已從2016年的21%下降到去年的 13.4%,大幅降低了北京的貿易風險。同時,中國的生產產能已轉移到越南和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中國製造商可利用這些國家更廉價的勞動力並減少受到美國關稅的影響。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中國3月對越南的出口飆升17% 。特朗普關閉中國出口「後門」的決心有多大,還有待觀察。
越南目前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為 1,240 億美元,但卻面臨被徵收 46%所謂「對等關稅」的威脅,儘管徵稅已暫緩 90 天。
法國投資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布魯蓋爾智庫資深研究員Alicia García Herrero 表示,暫停提供了一些喘息空間,但即使中國出口被嚴格叫停,對中國龐大的經濟不會造成災難性影響。去年,中國的GDP成長了5%,其中 1.5個百分點來自其近1萬億美元的全球貿易順差,「中國是一個規模龐大、富有韌性的經濟體。」

彭博報道提到,美國經濟以消費驅動,對消費品徵稅會產生嚴重後果。
美方忽視消費者的力量 將削弱特朗普談判優勢
美國《彭博》當地時間14日亦指,貿易戰沒有贏家,但一個事實正變得愈來愈清晰,中國掌握的籌碼可能比美方想像的更為有力,因為美國對中國商品深度依賴,限制進口反而成了一種自我傷害。
報道提到,美國經濟以消費驅動,對消費品徵稅會產生嚴重後果,消費者的力量常常被忽視,但他們也有投票權,而這將削弱了特朗普自身的談判地位。
傳統上,美國這樣的貿易逆差國,在貿易衝突中比順差國更具優勢,但關鍵問題是,如果美國確實需要中國商品,當這些「中國製造」商品實際上來自美國企業時,當限制進口變成自我傷害。
這種經濟相互依存的複雜性,在特朗普給予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和記憶體晶片等科技產品關稅豁免就凸顯出來,「蘋果」依賴中國生產的企業,根本無法承受對華徵收145%關稅的衝擊。
中國手握巨額美國國債 成為另一關鍵籌碼
此外,長期累積的巨額美國國債,是中國手中握的另一大關鍵籌碼。《金融時報》指,理論上中國可透過出售這些美債以減少其風險敞口,此舉可能引發市場對美國資產吸引力的擔憂,並加速美元和美債的進一步貶值,也使美國進口商品的成本更高。
特朗普於4月9日突宣布對大部分國家暫緩90天實施「對等關稅」,僅保留10%所謂「基準關稅」,有人認為正與美國國債被大量拋售有關。
《路透社》指,美國公債上周遭大量拋售,導致長期殖利率創下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大漲幅,令美國損失加劇。部分投資人推測,中國等全球外匯存底管理者可能正在重新評估其持有的美債部位。
中方限制關鍵金屬出口 美方豁免不足以避免供應鏈危機
除了美債,美國也依賴中國提供對製造業至關重要的稀土金屬,如電動車電池所使用的材料,而中國則掌控著全球逾三分之二的稀土產量和超過90%的稀土加工能力。
因此,特朗普在「對等關稅」出台後就「留後門」,將部分關鍵礦產等六大類商品加入豁免清單。然而,若中方立場更強硬,此類豁免可能不足以避免供應鏈危機。中國早前已對美國關稅發起反制措施時,對七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
報道引述中國問題專家梅代羅斯(Evan Medeiros)和波爾克(Andrew Polk)的最新研究,從關鍵原材料出口管制、不可靠實體清單等種種跡象表明,在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開始,中國將更頻繁地使用這些「新型經濟武器」。
《彭博》認為,在這場較量中,中方迄今的反應不僅是在關稅層面發起反制,在事關談判的問題上有理有據、立場堅定,並未被美方牽著鼻子走。
就中方是否就關稅問題與美展開談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4月10日表示,中方的立場是明確的、一致的;談,大門敞開,但對話必須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以平等方式進行;打,中方也將奉陪到底。施壓、威脅和謳詐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以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透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分歧。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