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大灣區再好 香港要放開人才流動 

政事

大灣區再好 香港要放開人才流動 
政事

政事

大灣區再好 香港要放開人才流動 

2017年04月16日 12:11 最後更新:13:21

候任特首林鄭早幾天上京,接受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頒發委任狀,李總在頒委任狀時,耳提面命告知香港特首未來的重要工作,他更特別提到他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粵港澳大灣區,是著眼於香港的發展。

李克強總理這樣說,當然是希望香港好好珍惜機會,不甘人後。

至於粵港澳大灣區,港人就真不要看輕,因在國家的規劃中,視之為與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等可以比擬的國際一級重要增長帶,再不是傳統大珠三角的眼光,而是希望這個灣區發展為國際、頂級的經濟帶,功能定位遠高於過往。

大灣區佈局圖

大灣區佈局圖

在這個大灣區的定位下,對香港多個經濟支柱如金融、航運、貿易等,起積極推動作用。如在金融中心方面,香港可在債券通的基礎上,向中央爭取與深圳股票初次融資一級市場互聯互通、港深大宗商品交易市場互聯互通,可聯合前海向中央爭取開通香港企業離岸賬戶和跨境人民幣資金池業務。

在航運方面,國家需要一個國際航運中心,香港可減少碼頭業務功能,逐漸向船舶註冊、管理、買賣、保險、仲裁等高增值業務轉型。

熟知內地發展經驗的高人話,這個大灣區更負起中國創新發展的重要功能,香港雖在高科技創新產業上未如深圳,但在金融、法規、人才等都有特別優勢,可加以運用,其中港深計劃共同發展的河套區的可塑性最高,因它在「一國」之內、深圳之邊、「港制」之中,可充分利用這個特殊身份。

香港可利用河套發展創新科技園,借助深圳福田保稅區作後勤,新界北作科技人才生活園區,再將規劃推而廣之,可以北聯深圳科技園、南聯香港的古洞北科技發展區和香港科技園,形成跨境創新走廊,就有與美國矽谷一爭之力。

箇中關鍵就是香港要抱開放的胸襟,還要有開放的制度,特別是對人才的開放。政壇高人指出,套用深圳近年成功在高科技崛起的經驗,就是海納百川,容許國內不同地方的人才都可在深圳發揮,香港更要放開讓全球尤其內地精英在港發揮,至少可在河套作試點,先實行更寬鬆的方法,讓內地人、內地科技公司,更易進出,讓他們成為香港未來重要實力之一,但這要打破政治阻力,否則就萬事不能成了。




政海探密_王惟微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今日主持新一屆粵港澳大灣區專責小組首次會議,強調「創新」對促進三地機制對接、規則銜接和人才連接尤其重要,能更充分地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升大灣區的創新能力。

律政司副司長主持新一屆粵港澳大灣區專責小組會議。政府新聞處圖片

律政司副司長主持新一屆粵港澳大灣區專責小組會議。政府新聞處圖片

小組深入討論律政司《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行動綱領》各項政策措施的最新進展及未來工作重點,包括制定大灣區仲裁員名冊,進一步便利三地仲裁員在大灣區提供法律與爭議解決服務;及建立大灣區法律資訊平台,為企業及市民就跨境營商及生活提供實用的法律資訊。

律政司副司長主持新一屆粵港澳大灣區專責小組會議。政府新聞處圖片

律政司副司長主持新一屆粵港澳大灣區專責小組會議。政府新聞處圖片

張國鈞表示,律政司一直本著「守正創新」精神與不同持份者合作,集思廣益,積極落實《行動綱領》,以用好大灣區「一國、兩制、三法域」的獨特優勢,認為小組首次加入內地及澳門的律師,有助律政司從不同法域的視覺了解問題。

律政司副司長主持新一屆粵港澳大灣區專責小組會議。政府新聞處圖片

律政司副司長主持新一屆粵港澳大灣區專責小組會議。政府新聞處圖片

張國鈞提到,其中一名新成員、網紅「西DorSi」謝承益旅居內地,有助律政司更掌握巿民對大灣區各種政策措施的意見,亦有助律政司向社會大眾做好解說工作。

律政司副司長主持新一屆粵港澳大灣區專責小組會議。政府新聞處圖片

律政司副司長主持新一屆粵港澳大灣區專責小組會議。政府新聞處圖片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