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人活在無聲的世界,手語是他們為數不多向外界傳遞聲音的工具之一,但近年本港已愈來愈少地方傳授這門聾人母語。天生耳聾的余煒琳,中五畢業後曾漫無目的地升學、求職,直至加入大學的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教手語,漸漸愛上這份工作。為鑽研教學技巧,她現時邊工作邊在教育大學修讀專業及職業教育學士課程,期望畢業後繼續執教鞭,並推動香港的手語課程發展。
  余煒琳(Brenda)是教大首名就讀教育榮譽學士(專業及職業教育)課程的聾人學生,每次在教大上課,她都會以錄影機拍攝課堂情況,並聘用助手抄寫筆記,每星期更花上十至十五小時溫習。學生身分以外,她同時亦是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的手語老師,有超過十年任教經驗,現時其中一項工作,正是教授中大學生的手語課,每周奔波於兩地校園之間。
  既是老師,也是學生,Brenda坦言在工作多年後重返校園,緣於看到自身在工作上遇到不足。「雖然我對教學技巧方面有一定信心,但教授讓我幫忙設計一些有關香港手語的評核準則及評級時,因缺乏專業的理論概念,我無從入手。」自從報讀教大課程後,她掌握了很多知識理論,有信心可應用在課堂教學及設計評估上,日後亦打算以教授手語為職業發展目標。
  為何對教授手語有如此熱誠?Brenda稱要從〇二年中五畢業說起,當年升讀商業基礎文憑的她毫無目標,更想着如果找不到會計工作,就到麥當勞做炸薯條便算,但機緣巧合下,遇上正在找人教手語的中心負責人,「她給了我人生的轉捩點,我是從『垃圾』中被『執』回來的。」
  加入中心接受培訓後,Brenda開始驚訝於其他健聽同事懂得手語、而且還懂手語教學。她不諱言,社會上很多人對手語存在偏見,這門聾人的語言未必能經常在主流媒體上出現,很多健聽人對手語及聾人文化均不了解,自她開始教手語後,不僅漸漸愛上這份工作,而且還衍生一個目標,便是希望能訓練健聽學生的手語技巧。
  「有人說在香港手語是一門瀕臨滅絕的語言,也許說的是實事,但一切都是香港的教育體制及政府的政策所導致的。」正因有此想法,Brenda希望自己教出來的學生,將來有機會成為手語傳譯員,甚至能在學校或大學裏協助聾人學生,減少他們在主流學校中遇到的障礙。她亦期望能夠將所學到的知識傳授其他聾人同事,以推動香港手語課程之發展,「聾人其實也有很多潛能,也可以讀大學、做自己喜歡的事。很多聾人其實只差一個發揮所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