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非華語人士加入航空業有前「途」新路 「先鋒」計劃職業配對助增值上流

美善人生

非華語人士加入航空業有前「途」新路   「先鋒」計劃職業配對助增值上流
美善人生

美善人生

非華語人士加入航空業有前「途」新路 「先鋒」計劃職業配對助增值上流

2020年02月20日 10:00 最後更新:12:04

總有出頭天!

非華語人士就業困難,即使擁有大學學歷,仍會因語言、膚色等因素,找工作時屢屢被拒諸門外,缺乏一展所長的機會。司林和華生同樣在本港長大並考取大學學位,前者希望成為機師,而後者則正向律師之路進發。他們參與機管局的「先鋒」計劃,在機場工作累積經驗,逐步邁向夢想,表示只要抓緊機會,也能「力爭上游」。

機場管理局於2018年推出「EXTRA MILE 里・想高飛」項目,旗下的「先鋒」計劃為機管局與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合辦,旨在為本地非華語人士提供職業配對,及為期一年的就業計劃,培育他們工作能力同時提升競爭力,增加在社會的上流機會。

24歲的華生和21歲的司林先後於2018年和2019年參與「先鋒」計劃,分別獲安排加入怡中航空服務集團及環亞機場貴賓室,雖然身為非華語人士,但遇上伯樂提供機會,也能發揮所長,在不同崗位為旅客服務。

司林是移居香港的第2代巴基斯坦人,父母亦是土生土長香港人。他從小在傳統學校升學,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亦視之為母語,但因不懂書寫中文字,即使已取得城市大學工商管理學士學位,找工作仍然處處碰壁。他解釋,中學時因應校方建議,選擇應考中等教育普通證書(GCSE),故缺乏應可的中文資格。

司林表示,他小時候獲贈一個飛機玩具,對航空業產生興趣,至年前回到巴基斯坦,看到曾任戰鬥機飛行員的叔叔駕駛飛機起來舉重若輕,認為飛機師予人專業形象,亦很有挑戰性,立志要成為機師,「大多人都在地上工作,我想我的工作可以與天空有關。」

他過往曾多次向不同航空公司自薦,卻苦無回音,遂報讀城市大學的理學副學士(航空及飛行)課程,希望先打好根基。他又曾自費參與海外的短期飛行課程,並於去年參與「先鋒」計劃,加入環亞機場貴賓室擔任客戶服務主任,向其航空夢邁進一大步。

「這個計劃給了我一個優勢,讓我一邊工作一邊讀書,而在機場工作更可以貼近我的夢想。」司林說,為應付白天上課,獲公司安排夜班工作,雖然客戶服務與機師未必有直接關係,卻可藉此增加與機師的交流機會,得到不少過來人分享「貼士」,確切了解該如何成為飛機師。他提及,若自費到澳洲考取機師執照的話,需要逾港幣40萬元,故現時半工讀的生活很忙碌,但坦承為了夢想依然值得,即使要省吃儉用,每月存起六成薪金也願意。

至於另一「先鋒」計劃成員華生,則於2006年才隨父母由印度新德里移居香港,先入讀香港管理專業協會李國寶中學,並升讀拔萃男書院完成國際預科文憑(IB)。自言從小受到任職律師的祖父影響,視他為偶像:「爺爺在家鄉很有名,因為他常免費助人解決法律糾紛,雖然我沒有機會與他共度太多時光,但也從他人口中聽過不少他的事蹟。」華生說,他希望追隨爺爺腳步,利用法律知識幫助有需要的人。

他邊工作邊修讀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的遙距課程,還負笈英國於2018年考獲倫敦大學法律學士學位。他回港後經香港國際機場職業博覽會,加入了「先鋒」計劃,期望了解航空業運作。

大多男孩子小時候都有一個「機械夢」,華生笑言自己亦不例外,喜歡飛機及電子遊戲,長大後更自行研製了一個小型飛行模擬器,在英國留學時亦曾報讀短期飛行課程,惟深感對法律抱有更大興趣,遂把兩者結合,立志進修航空法律。

華生加入怡中航空服務集團後,在機場客運大樓擔任旅客接待服務主任,最近還因表現優異,獲調升至二級旅客接待服務主任。他形容,能在一家跨國企業工作,有機會與各大航空公司和不同國籍旅客交流協商,不諱言:「要在既定規則內,盡量滿足各人的需求,這技巧很困難。」他指,有關經驗訓練了其排難解紛和應變技巧,同時亦提供許多與客戶維持人際關係的實戰機會,成為他日後進修航空法律的有利本錢。

不過華生承認,不懂廣東話是他工作時的一大阻礙,「雖然我在香港有一段時間,卻從未正式學過中文,只是透過聆聽別人說話時學懂一點,但仍未能讀寫中文。」為爭強競爭力,他自2019年12月起透過「先鋒」計劃接受中文會話培訓,更獲安排彈性上課時間,以配合輪班的工作時間。

非華語人士要抓緊在香港的機遇,二人異口同聲表示廣東話十分重要。華生指若要留港發展,要學懂廣東話才會獲別人接納為「自己人」。而司林則認為,身邊的非華語朋友因懂聽説廣東話,也不乏工作機會,惟必須將勤補拙好好把握,「要用心學習,最重要的是要努力,努力,努力!」

*「先鋒」計劃全年進行招募,有意者可於計劃專頁申請報名

湖北婦在丈夫逝世後獨自撫養子女長大,因兒子輟學打工感遺憾,於是10年來默默資助3貧困學子讀書。

婦人因丈夫早逝承擔照顧家庭的重擔

據《天天正能量》報導,湖北隨州一名62歲婦人孔慶容育有一子一女,早年丈夫在世時,家庭生活平淡而幸福,孔慶容負責在家務農、照顧孩子,而丈夫則在附近務工。未料不久後,丈夫不幸去世,維持家庭生計和撫養子女的重擔一下子落在了孔慶容身上。她辛勤種田、養豬、買炭以及打散工,最終靠著一雙手將孩子們艱難拉扯長大。孔慶容堅強地表示:「家裡有3畝田,怎麼也不會餓死」。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婦人在鄰里的幫助下開雜貨舖生活逐漸好轉

在最艱難的幾年裡,孔慶容獲得了許多人的幫助,這也激發了她日後想要回饋社會的念頭。在鄰里朋友的幫助下,她將自家堂屋改成雜貨舖,既能照顧孩子又有了穩定收入。由於待客和氣且價格公道,她的生意得到了街坊鄰里的關照,生活逐漸好轉了起來。孔慶容感慨道,「因為大家的愛心善意,我們一家的日子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婦人因兒子輟學打工深感遺憾

然而,儘管生活逐步好轉,但兒子15歲時因家庭經濟壓力輟學打工的事,一直是孔慶容心中揮之不去的遺憾。10年前,孔慶容前往府河鎮市集購買菜時,偶然得知一名女孩因父母雙亡,家庭失去經濟來源,面臨無法繼續學業的困境後,她聯想到15歲輟學打工的兒子,這讓她深感痛心,於是萌生資助女孩繼續上學的想法,「孩子太可憐了,我想幫一把」。於是孔慶容回家和女兒商量此事,沒想到得到女兒全力支持,並鼓勵她,「媽,你大膽去做,錢不夠有我呢」。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婦人開始資助3名貧困生

於是,孔慶容次日便去到府河鎮中心學校,與校長馮家安見面。當時她僅簡短介紹自己姓孔,想要資助貧困學生,並要求保密。當時,馮家安還推薦了另外兩名品學兼優但家境貧寒的學生,其中包括身高僅1.17米、因多次手術後無法自理的女孩鄒貝貝。起初,孔慶容擔心以自己的經濟情況可能無法同時承擔3名孩子的資助費用,但看到他們的實際情況後,發現確實需要人幫助,於是,她因為一句「我見不得孩子讀不了書」而開始資助包括女孩在內的3名貧困學生。起初,孔慶容每人每年資助金額為2000多元(人民幣,下同,約2142港元),隨著孩子們學習需求的增加,她資助金額逐步增至每人每年4000元(約4284港元)。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受助女孩保送研究生 婦人承諾繼續資助

今年10月,孔慶容得知受助女孩鄒貝貝順利保送研究生的消息後,激動得一夜未眠。她對鄒貝貝說:「只要你想讀,我就一直供,阿姨永遠在你身後」。

婦人兒女幫助分擔資助壓力

在長達10年的資助過程中,孔慶容也曾面臨資金短缺的困境。每當此時,她的兒子和女兒總是毫不猶豫地提供幫助。「我的收入支撐3個孩子有點勉強,每到開學前,孩子們便會問我錢夠不夠」。孔慶容坦言,正是家人之間的相互支持,才使她能夠繼續資助這些貧困學子。

影片截圖

影片截圖

家人延續婦人愛心事業

現年62歲的孔慶容,依舊在堅守自己的愛心事業。不僅如此,她還帶動了兒子、新抱和女兒加入並延續這一份愛心事業。去年,孔慶容的女兒在武漢偶遇一名生活貧困的殘疾女子,得知她有2個孩子需要撫養後,便決定每年資助這名女子4000元,向對方傳遞愛與溫暖。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