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對武則天言聽計從,亦深愛她。翻開歷史書,李治可說是孝子,對父母都甚為敬愛。

網圖

網圖

李治剛過八歲生日,母親長孫皇后就去世,年紀輕輕的他哀慟不已,令李世民十分感動,決心要好好照顧這名孩子,一直把他帶在身邊,百般呵護。當時的太子是李治大哥李承乾,唐太宗根本無想過日後會傳位給李治,自然對他愛錫多於管教。

李治對母親盡孝,對父親亦然。貞觀二十年,唐太宗從高麗回來,在路途上,他的腿上長了一個毒瘡,不能走路。李治看見二話沒說,就撲上去為爸爸吮出毒液,這可並非一般人做得到的「孝行」啊!

李治對兄弟亦非常友愛。他的大哥李承乾和四哥李泰雙雙被廢,被貶到窮鄉僻壤,李治前去送行時,見到哥哥衣衫單薄,隨行人員很少,他於心不忍就給父皇上書,說哥哥們雖然犯罪,但請求父親念及父子情,給他們一條生路,多讓他們衣食補給,讓他們吃得好,穿得好,這樣心情才會慢慢地快活起來,能夠多活幾年﹔由此看出李治很著重手足之情。

網圖

網圖

李治性格的第三個特點是聰明感性。《舊唐書·高宗本紀》記載唐高宗幼而「歧嶷」,所謂「歧嶷」是指不一般的聰明,即是「聰明絕頂」。李治的才氣表現在文學方面,他擅長寫華麗詩文,猶如行雲流水;他寫得一手好字,又酷愛音樂,曾經為舞蹈配樂,在宮中演奏,風靡一時。從這幾方面我們看到,李治文學藝術方面天份很高,亦是感性、有藝術家氣質的人。

不過,李治性格的最大缺點應該是他的柔弱,他的柔弱盡人皆知,父親唐太宗甚為擔心。《舊唐書》記載:唐太宗曾經對長孫無忌說:「公勸我立雉奴,雉奴仁懦,得無為宗社憂,奈何?」唐太宗的意思昆李治太懦弱,面對李唐江山,他沒有足夠魄力來管理,怎麼辦?

網圖

網圖

於是唐太宗做了許多事情,想為日後登基的李治掃平障礙。例如唐太宗晚年東徵西討,打高麗,打薛延陀,就是為了清除可能給兒子找麻煩的強鄰,怕兒子以後難以對付。唐太宗又殺了幾桀驁不馴的大臣,為兒子創造安定的政治環境,以免留下禍患。

為培養李治,唐太宗還經常進行言教。有一次,父子一起泛舟湖面,唐太宗說:「君,舟也;人,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這是荀子的話,意指我們當皇帝好比這船,老百姓就好比這水,水能把我們這船漂浮起來,但亦能把我們打翻。他想告訴李治愛惜民力,不能逼老百姓造反,如果百姓不安,你的帝位就不穩。此外,唐太宗臨終前安排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輔佐他,亦是針對他的柔弱性格。




歷史的風口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