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治港,什麼才是「愛國者」?

博客文章

治港,什麼才是「愛國者」?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治港,什麼才是「愛國者」?

2021年02月11日 12:44 最後更新:12:50

2014年6月,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這是我國1991年以來發表的白皮書中,有關香港問題的第一份。

「白皮書」無疑是重要的。它首次提出了「中央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的核心概念,首次明確了「一國」與「兩制」的關係,也對「一國兩制」中的一個重大問題作了進一步地厘清。

這就是「港人治港」的界限和標準。

香港,特區之特,一般概括為三句話: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一國兩制」是香港特區的基本方針,即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高度自治是香港特區的行政和法律地位,即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而「港人治港」,是香港特區在中央授權自治範圍內的管理方式和運作模式,既是「一國兩制」的應有之義,也是「一國兩制」的具體體現。

「港人治港」以一種管治理念和治理方法提出,寫入基本法中,直接確定了香港特區全面落實中央管治權的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幹部方針政策。

「港人治港」的表義是清晰的。但對於「港人治港」的內涵和外延,香港坊間卻多有誤區。對於香港反對派來說,這一「概念」更大有文章可作:

——理解上的簡單化,認為「港人治港」就是香港人治理香港,任何香港人都可以治理香港;

——認識上的片面化,認為「港人治港」淡化了中央角色,排除了中央駐港機構在香港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上的極端化,認為「港人治港」意味著香港的「完全自治」、香港人的「全面管治」。

以錯誤的認識影響社會的認知,用錯誤的社會認知製造民意的逆流,挾民意的逆流煽動政治的對抗,香港回歸23年來,反對派宣傳並利用他們理解的「港人治港」,頻繁解構、衝擊、挑戰香港的憲制秩序:

——以港人之名,通過擴張自治權,否定「中央授權」的本質;

——以民主之名,通過選舉代理人,實踐「本土自決」的陰謀;

——以普選之名,通過栽培特首「跑馬仔」,追逐「和平演變」的可能。

太長時間以來,「港人治港」,因被主觀誤導、刻意扭曲,某種程度上竟成為風險點,成為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的障礙。

 

「港人治港」當然不是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從提出之初,它就有界限和標準。

1984年,鄧小平會見香港鐘士元等人時發表講話。他直接點出:

「港人治港有個界限和標準,就是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未來香港特區政府的主要成分是愛國者,當然也要容納別的人,還可以聘請外國人當顧問。什麼叫愛國者?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

這段話人們很熟悉;在香港回歸前、回歸後,也均被有關方面反復提及、反復強調、反復申明。

然而,香港一些人卻從這段話中找到了「空間」——反中亂港的空間。他們以為:

——小平的相關說法,只提到了「特區政府」,而沒有提到立法、司法機關;

——小平的相關要求,僅僅說的是「主要成分」,並沒有說必須全部求愛國;

——小平的相關表述,在基本法中沒有直接體現,基本法從頭到尾沒有「愛國」二字,而只是對主要官員作出了「由香港特區永久性居民的中國公民」擔任的要求。

只看一面,不看全面;只看字眼,不看本義;只看下一句,不看上一句,只看想看的,不看不想看的。在香港反對派眼裡,「港人治港」的界限和標準模糊了起來。

問題是,小平同志的話真得講得不夠清晰嗎?

對這段話,我們同樣可以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在治理香港上,特區行政、立法、司法機關是不是都有角色、都有職權與職責?愛國者為主體的要求是不是可以普遍適用?

——「主要成分」是不是需要呈現為一種「鮮明特徵」和「總體印象」?小平同志強調的是「普遍性」還是「特殊性」?

——基本法的條文是不是已經體現了愛國的要求,是不是已經保證了愛國的要求?

一個很明顯的邏輯是,小平同志這段話,要表達的核心意思、表明的基本態度只有一個:愛國愛港者治港。這就是理解「港人治港」要把握的界限和標準,落實「港人治港」要體現的基調和主線。

不能正本清源,所以爭議不止;只有正本清源,才能定分止爭。

2014年,《「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發佈。它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針對「港人治港」理解和實踐的問題,作出了全面清晰的闡釋:

—— 「港人治港」是有界限和標準的,這就是鄧小平所強調的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對國家效忠是從政者必須遵循的基本政治倫理。

——在「一國兩制」之下,包括行政長官、主要官員、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各級法院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員等在內的治港者,肩負正確理解和貫徹執行香港基本法的重任,承擔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職責。愛國是對治港者主體的基本政治要求。

——如果治港者不是以愛國者為主體,或者說治港者主體不能效忠於國家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就會偏離正確方向,不僅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難以得到切實維護,而且香港的繁榮穩定和廣大港人的福祉也將受到威脅和損害。

「白皮書」發表的當年,香港發生非法「占中」事件;2016年農曆春節,香港發生「旺角暴亂」;2019年,香港發生回歸後最大的政治危機——修例風波。

無疑,「白皮書」推出當時,中央已經看到了香港的問題所在,已經預見了香港政治秩序可能的混亂。只是,香港的問題早已積重難返,在缺乏有力行動防範、矯正、懲治的情況下,危機終於在後面幾年集中爆發了出來。

或者說,中央早就意識到香港需要撥亂反正,但對香港的撥亂反正,直到2020年全國人大決定就香港國安立法,才找到了真正的「抓手」,實現了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真正統一。

——要治理好香港,必須「反中亂港者出局」,必須用制度保證「反中亂港者出局」;

——要治理好香港,必須「愛國愛港者治港」,必須用制度保證「愛國愛港者治港」;

——要治理好香港,必須堅持全面的準確的「港人治港」,必須用制度保證特區行政、立法、司法等機關均要由愛國者治理。

所以我們看到,2021年1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聽取林鄭月娥述職報告後強調:

香港由亂及治的重大轉折,再次昭示了一個深刻道理,那就是要確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必須始終堅持「愛國者治港」。這是事關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事關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根本原則。只有做到「愛國者治港」,中央對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才能得到有效落實,憲法和基本法確立的憲制秩序才能得到有效維護,各種深層次問題才能得到有效解決,香港才能實現長治久安,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人們需要注意的是,相比小平同志的講話,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論述又有新的發展:

——愛國愛港是統一的,堅持「愛國者治港」,就能確保「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與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是統一的,堅持「愛國者治港」,就能保障國家和香港的各種根本利益;

——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和解決香港深層次問題是統一的,堅持「愛國者治港」,就能一體謀劃推進國家和香港的未來發展;

——更重要的是,「港人治港」所要求的愛國者,當是根本的、基本的,當是純粹的、全面的、普遍的,所謂的「以愛國者為主體」為得就是保證和實現「愛國者治港」。

也就是說,堅持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強調的只有三個字:

「愛國者」。

孫中山先生說,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麼樣愛國」。

愛國主義是具體的、現實的。「港人治港」的愛國者,也是有明確定義和具體指引的。

在1984年小平同志的講話中,他給出了三個標準:

1. 尊重自己民族;

2. 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

3. 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

這是大的論述,內涵其實很豐富。結合國家歷史與現實,結合香港歷史與現實,我們還可以給「愛國者」制定更為具體的定義。

從正向的7個維度來看,「愛國者」當:

——愛歷史的中國,愛當今的中國;

——尊重中華民族,認同民族身份;

——擁護國家主權,擁護「一國兩制」;

——維護香港繁榮穩定,推動香港繁榮穩定;

——遵守國家憲法,遵守香港基本法;

——擁護中央全面管治權,維護特區憲制秩序;

——擁護祖國統一,為實現祖國統一而努力。

從反向的9個維度來看,「愛國者」當:

——不能以愛中華文化替代愛國,替代愛中華人民共和國;

——不能以愛港替代愛國,以愛香港人替代愛中國人,讓香港居民身份優先于國家公民身份;

——不能將「兩制」與「一國」等量觀之,將「兩制」淩駕于「一國」之上,將「一國」與「兩制」關係視為矛盾衝突;

——不能承認國家主權而否定中央授權,將「高度自治」視為「完全自治」,弱化中央管治香港的角色,否定中央駐港機構在香港的角色;

——不能視憲法與香港無關,視基本法為法律最高權威,選擇接受憲法規定的內容,用基本法排除憲法規定的要求;

——不能無視中國共產黨是國家執政黨的政治現實,尊重國家不尊重執政黨,否定執政黨對香港的管治路線和方針;

——不能破壞香港繁榮穩定,以民主之名阻礙、干擾香港繁榮穩定;

——不能衝擊甚至顛覆香港的憲制秩序和建制體系,將特區行政、立法、司法等僅視為香港的政治體制,以為不涉及國家安全與國家利益;

——不能阻擾統一台灣。

香港國安法公佈施行後,香港有些人刻意提出一些問題,如可不可以喊一些口號,可以可以罵一些官員,可不可以利用選舉制度獲得民意授權,可不可以站在台灣民進黨一邊等等。認真對照以上方面,不難找到答案。

2019年,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

「一個人不愛國,甚至欺騙祖國、背叛祖國,那在自己的國家、在世界上都是很丟臉的,也是沒有立足之地的。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

總書記2018年還說過,「愛國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在香港,於落實「港人治港」而言,要解決本分和職責的問題,也要解決立德、立功的問題。

——有愛國的情懷,是否有愛國的勇氣?在碰到修例風波時,是外出休假了,還是立足本職與黑暴進行鬥爭了?

——有愛國的覺悟,是否有愛國的能力?在維護香港繁榮穩定上,是空喊口號、空泛表態,還是見人見事、有言有行?

——有愛國的操守,是否有愛國的行動?在解決香港深層次問題上,是追逐個人名利、盯著個人既得利益,還是團結群眾、服務基層、敢於自我革命,踏踏實實地做民生工程,為香港改革發展建言獻策?

在香港,更要警惕和解決一些人打著愛國旗號跑馬圈地的問題、內部傾軋的問題。

——和別人意見不一致,就扣上一頂不愛國的大帽子,說人家惜身不惜國、愛權不愛國;

——把愛國當作籌碼在兩地間討價還價,把愛國放在嘴上,把利益揣到兜裡;

——不實事求是,追求好大喜功,幹了屁大的事都要總結出經驗一二三,把弱項吹成強項、問題包裝為成績;

——在北京愛國,在香港愛港,在英美親英美,把愛國愛港對立起來,當兩面人。

政治立場要靠政治效果來檢驗,在愛國上,同樣如此。愛國,不應當成為口號,也絕不容忍成為博取利益的籌碼、打擊隊友的武器、包裝自己的材料。

香港正處由亂及治的重大轉折,局面來之不易。

完成這一轉折,鞏固這一局面,「港人治港」是重要一環,肩負重要責任。

有效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中央有工作要做;「港人治港」的「港人」,有工作要擔。

要想做個「愛國者」、被視為真正的「愛國者」,不妨再重溫一下總書記2017年會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立法、司法機構負責人的要求:

「希望大家服務香港、服務國家的初心始終不變,繼續關心香港和國家發展,繼續支持新任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促進香港和內地交流合作,引領青年一代繼承好愛國愛港光榮傳統,為把香港建設得更加美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

一言以蔽之,一個愛國者,當有不變的初心,當有持續的努力。




靖海侯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s:

靖海侯

往下看更多文章

清醒看待港大风波

2024年06月13日 18:00 最後更新:19:44

01  

香港由亂到治,鑄就回歸以來最穩定發展環境。以歷史眼光長遠審視之,這將是香港二十幾年來取得的最大進步。

穩定的局面來之不易,穩定的局面需要珍惜,香港不能也不會再回頭。

確保香港的穩定,香港各方都有責任。國安家安,家安國安,一體兩面。

唯有社會每一方面都安定下來、團結起來,唯有持續不懈的共同奮鬥,才是香港戰勝眼前及未來一切風險挑戰的不二法門。

02 

最近一段時間,香港大學鬧出風波。局限於一所高校的事件,經媒體報導放大,引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這場風波的脈絡是清晰的:

——2023年9月27日,港大校委會全體委員收到匿名舉報郵件,指校長張翔在處理醫學院院長和副校長遴選、有關捐款、裝修校舍及更換校長座駕招標等事宜上有不當做法。其後,張翔反駁所謂“吹哨人”扭曲事實、造謠誹謗,相關事件在社會層面發酵。

 ——2023年10月9日,港大校委會主席王沛詩主持召開特別會議,宣佈成立5人專責小組調查匿名舉報事項。此前,媒體透露張翔在校委會上表示與校委會主席王沛詩“對管理大學的看法有別”,釋放出兩人關係緊張的訊號。

——2024年4月12日,港大校委會公佈專責小組調查結果。專責小組表示,根據可掌握的證據,“不足以確立吹哨者電郵中對校長行為不當的指控”。同時,校委會決議指出,調查過程中發現管理有問題,需由“轄下人力資源政策委員會、財務委員會及其他委員會檢視報告結果,處理並防止相關問題再次發生”。張翔隨後回應,此前舉報“有不可告人之目的”,稱要追究“黑函”吹哨人。

——2024年5月28日,港大校委會審議並以大比例通過6名副校長人事安排意見,張翔表示“毫不知情”,感到震驚。其在6月5日向港大師生發電郵說,校委會任命“違反既定程式”,會動搖“港大學術自主的百年基石”,事件迅速外化。

——2024年6月4日,特首李家超(兼任港大校監)在行政會議前的記者會上首次回應港大風波,表示對港大管治抱有很高期望,已採取行動深入瞭解事件,並責成教育局檢視有關情況。媒體有消息人士透露,特首早有介入協調。

——2024年6月10日,港大校委會發出公開信,這是港大校政風波以來王沛詩主席首次對外發聲。公開信指出,校長張翔帶著反對臨時委任的法律文書開會,說“毫不知情”與事實不符,校委會決議無關“私人恩怨”。公開信還指出,校長張翔多次缺席重要會議,許多重要崗位懸空,一些決策繞過校委會,令大學出現種種混亂等。校委會表示“絕對支持”特首李家超有關平息要求。同日,校長張翔發表十點聲明,逐一批駁校委會有關說法,斥之為“有組織和有預謀的惡意抹黑”。

——2024年6月11日,特區政府宣佈就港大近期內部運作問題成立調研小組。政府表示,經教育局向相關人士瞭解,發現不同人士提供的資訊不一致,需要厘清事實,研究處理方法,促進溝通合作,以協助港大提高管治效能。

校委會與校長“內訌”,校委會主席王沛詩與校長張翔“不合”……在你來我往的出招及炒作下,在充滿情緒表達的激烈言辭中,在社會公眾不明所以加入討伐的輿論環境裡,港大風波開始從學校內部向社會層面持續延伸並不斷升級。避免事件無限誇大、問題性質泛化,定紛止爭成了當務之急。

03

各自舉證,眾說紛紜。

清醒看待港大風波,必須擺脫情緒干擾、主觀臆測,回到基本事實上來。

就校委會來說,幾個方面的情況是清楚的:

收到匿名舉報信,立項調查、還原真相,是應盡職責;發現管理可能存在問題,檢視機制、加強管理,也是分內之事。但令矛盾激化的5.28臨時委任,確可檢討實施手法。即便校委會是大學“最高管治團體”,可“行使大學的所有權力”,臨時委任懸空多年的職位於法有據、別無選擇,似也應讓校長充分知情,如此方能於情合理、于事周全,若此前溝通充分一些、諮詢多一些,是否更為妥當?

就校長來說,有些情況也是清楚的:

 這幾年,張翔帶領下的香港大學,取得了歷史佳績,但也出現了諸多具爭議的管理問題,在不少決策事務上與校委會產生了罕見分歧,港大內部對張翔有關行政作為的不滿或有一定的普遍性。如果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校長能適時反躬自省、完善管治,而不僅是將言辭指向“私人恩怨”,是否也不至於讓風波不斷升級?

從一連串的事實可以看出,不是港大內部分歧必然發展為管治危機,而是一系列衝動、固執、率性的做法及缺乏理性、冷靜、良好溝通的意願,致使港大風波多次喪失有平息機會。港大風波,正是不能擺正個人利益與大學利益關係、缺乏大局觀的惡果,港大管理層應該汲取教訓。

04

港大風波的本來性質——內部問題、個別事件,從特區政府介入的分寸和處理的方法上,也能看出來。

在風波的第一階段,去年10月匿名指控校長張翔事上,港大事件始終局限於港大層面,作為校監的特首李家超及特區政府教育局均未介入。

在風波的第二階段,特首李家超表示是從“新聞”中得知消息,因事件廣泛關注且可能進一步惡化,責成教育局深入瞭解情況。

支持院校自主,尊重學術自由,特區政府在港大風波上堅守定位、保持克制,直到港大自身可能無法儘快處理並響應社會呼聲,校監李家超才於近日協調溝通,幫助港大制止事件繼續發酵。

李家超的介入調停、特區政府的跟進支援,都是想著讓這一不必要的風波儘快平息,讓港大回歸管理秩序、不負公眾期望。可以說,這已是官方能拿出的最好的“積極作為”了。

但從港大風波發展軌跡看,從事件不斷惡化升級看,很難不給人這樣的觀感:一些人正在把校委會主席和校長置入“你死我活”零和博弈的棋局中,通過激烈論調、誇張言辭及煽動社會情緒,將一股戾氣引向整個香港教育界乃至整個香港。一些幕後推手推波助瀾將問題極化處理,利用這次風波刻意操弄,扮演了煽風點火、火上澆油的角色。這些人要的不僅僅是風波,而是風高浪急的港大、風高浪急的香港——果然如此,這將是港大風波最陰險的一面。

校委會主席王沛詩也罷,校長張翔也罷,都是愛國愛港力量的一員。此次港大風波與他們的政治立場“毫不相干”,不是政治影響“大學自主”、干涉“學術自由”,更不是什麼內地人和港人之爭,不能讓把港大內部管理分歧歪曲為所謂“政治爭鬥”。校長和校委會都必須明白這一點、堅持這一點,時刻保持冷靜清醒,防範被別有用心者和偏頗輿論誤導,失了智,上了當,亂了分寸。

05

長文剖解港大風波,不是因為這事有多大,而是借此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風波,可以啟示香港社會在擺脫“泛政治化”下的社會撕裂後,如何進一步維護穩定、增進團結、形成合力。

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去年12月22日指出,“建設更加美好的香港,首先愛國愛港力量要實現大團結,大家要海納百川,拋開‘門戶之見’,善於團結協作,遇事多溝通、多交流、多諒解、多補台,容人、容言、容事。”

對整個香港來說,團結很重要,不團結是有深刻教訓的。

對港大來說,團結的表現應當是管治上有共識、管理上有合力、多元化下求同存異。有分歧則正視分歧,有矛盾則化解矛盾,內部問題內部解決才是正確之道。

特首李家超6月11日在行政會議前記者會上再次回應港大事件。他說,香港大學屬於香港,“不屬於校長個人,亦不屬於校委會任何一個人”。他指出,處理任何事情要把大學利益放在首位,“行政不當就要改善,重要崗位長期懸空要填補,程式上有不清楚的要寫清楚,大學財務要清晰問責”,大學行政和管治必須符合要求,不斷自我完善——他的話說得很明白了。在特首高度重視下,特區政府派出的調研小組展開工作,港大風波必將得到妥善解決。

6月5日,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佈“世界大學排名2025”,香港多所高校排名創歷史佳績,這是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一代代人辛苦打拼博取的榮耀。這樣的成就,不是某一個人幹成的,但卻是一個人可以毀掉的。教育是香港的“金字招牌”,是香港建設八大國際中心的重要支柱,香港高校的管理者不能以一己之私犯下嚴重錯誤,攪擾香港教育和香港發展穩定向好的局面。

 06

對於港大風波,著眼外部和將來,同樣可以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

香港當下這種前所未有的確定性穩定局面,在一心遏制中國發展和長期操弄香港議題的西方外部勢力眼中,如眼中釘、肉中刺。

他們在香港為所欲為的日子沒有了,扶植代理人搞亂香港的空間失去了,他們開始轉換路線、調整策略,又從千方百計、不擇手段瓦解香港傳統優勢和國際地位,在蓄意破壞香港核心競爭力上下起了功夫。

這段時間,他們瞄準香港最為重要的發展基石出擊,正從金融、法治、國際化等方面全方位開刀:

——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拋出“香港玩完論”,拿經濟議題做文章,用偏頗的判斷誤導公眾視聽,擾亂香港發展節奏;

——剛辭職的英籍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岑耀信法官讕言香港法治岌岌可危,法官走偏門、搞政治,完全背離法律工作者素養,為得就是抹黑香港司法獨立;

——為了破壞香港國際化發展的成功路線,美西方無視國際規則,一直威脅關閉香港駐美經貿處,英國更直接導演抓捕香港倫敦經貿處職員的鬧劇,用暗黑、骯髒伎倆擠壓香港海外發展空間。

一系列陰招紛至遝來、頻密而至,明顯是有計劃的安排,絕非偶然事件。

如若把港大風波往大了說,也可以讓人關聯對香港教育國際優勢的思考,讓人看到守護香港教育這一核心競爭力的必要,對可能的外部作亂保持警惕。

如若有人持續操弄港大事件,千方百計阻擾協調解決,這樣的人或許就是西方外部勢力在港暗藏的代理人。對於這樣要塗汙香港形象、損害香港金字招牌的行徑,香港有決心、有辦法、有共識,不會讓他們再像以前一樣屢屢得手!

香港已進入新階段,也遭遇新挑戰。從特區政府到社會各界,大家都在努力,表現出強烈的危機感和緊迫感。面對港大風波,不妨再多一些底線思維,清醒地面對這一切,全力支持特區政府守住香港安全穩定發展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