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老搭檔、現年97歲的伯克希爾 哈撒韋副董事長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週三出席公司旗下報刊Daily Journal 年會活動併發表講話,他認為股市環境有泡沫跡象,反映出一些投資者的一種「危險」心態,即像賽馬一樣賭股票,他同時建議投資者遠離比特幣。
早前散戶大量買入GameStop股票狙擊空倉引發的市場狂熱,成了芒格眼中投機泡沫的典型代表。散戶集中買入造成了空倉擠壓,該公司股價一度在一周內飆升了400%。芒格補充道:「清算空倉所面臨失控的威脅,因此這變得非常危險。而且,如果一種文化鼓勵那些有賭徒心態的人在股票上進行同樣多的押注,那真是太愚蠢了,這是一種骯髒的賺錢方式。」
芒格(右)和巴菲特(左)。
芒格將近期的交易狂潮與1720年歷史性的南海泡沫相提並論。「你會記得第一個泡沫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那是17世紀英國的南海泡沫,最後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值得一提的是,南海泡沫破裂後的幾十年,英國幾乎不允許任何證券和公司公開交易。「因此,人類的貪婪和經紀行業的推波助瀾不時製造出這些泡沫。我認為聰明的人只會遠離他們。」他補充道。
芒格還對炙手可熱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敲響了警鐘,稱這也說明瞭華爾街的投機狂熱。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通過從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然後與一家私人公司合併,變相令後者借殼上市,上市時間通常在兩年內,可以避免傳統的新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IPO)帶來的常規審查。支持者認為,這一過程更容易,讓公司獲得更多流動性。
SPAC在上市首日往往會大漲,因為渴望收益的投資者對公司的押注有很大信心,因為在旺市這些公司通常會炒起。有跡象表明,散戶投資者是SPAC交易激增的幕後推手。芒格說,他認為這是早期投資者利用不太成熟的散戶投資者心理套現的一種方式。
比特幣走勢。
在被問及「比特幣達到50000美元」和「特斯拉完全稀釋後的企業價值達到1萬億美元」哪個更瘋狂時,芒格表示,「我遇到了(18世紀英國作家)約翰遜(Samuel Johnson)碰到類似問題時曾經遇到過的同樣困難,他曾說過:『我無法決定跳蚤和蝨子之間的優先次序,』而對上述兩方面,我也有相同的看法。我不知道哪個更糟。」特斯拉的股價去年飆升了743%,不過目前2021年截至目前幾乎原地踏步。在特斯拉宣佈購買價值15億美元的比特幣後,比特幣在過去一週一度漲至5萬美元以上。
特斯拉走勢。
有投資者問到銀行業面臨的最大威脅是什麼,是比特幣還是蘋果 支付(applepay)和Square等數字錢包。他說:「我不知道銀行業的未來是什麼,也不知道支付系統將如何發展。我確實認為,一家經營得當的銀行是文明和發展的偉大貢獻者,世界各國央行喜歡控制自己的銀行體系和貨幣供應。」
芒格提到了巴菲特對銀行業的肯定,解釋了保留富國銀行 的決定。此前公佈的13F文件顯示,伯克希爾哈撒韋減持了富國銀行的股份。芒格說:「我比較寬容,我對銀行股的期望沒有他(巴菲特)高。」
對於比特幣,芒格指出,「我不認為比特幣最終會成為世界的交換媒介。它太不穩定了,不能很好地作為交換媒介。它實際上是一種人造的黃金替代品。因為我從不買黃金,所以我從不買比特幣。」
巴菲特的巴郡公司預計將在週六公佈第四季度和年終業績,巴菲特年度股東信也將同期發佈。
深喉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印度媒體《星期日衛報》(The Sunday Guardian)近期披露的一份文件,將一項由美國在背後支持、旨在策劃孟加拉政權更迭的「倡議」暴露於世人眼前。
2019年初這一「倡議」啓動後,美國官僚與各相關組織相互配合,共同對孟加拉的政治格局施加影響,動搖時任孟總理哈西娜(Sheikh Hasina)的領導地位。
孟加拉前總理哈西娜。AP資料圖片
該項「倡議」主要是由「國際共和研究所」(IRI)負責執行,「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和「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為其提供資金支持,清晰凸顯出外國勢力干預他國內政所帶來的不安影響。
該文作者賽琳娜·格林(Selena Green)、馬赫什·德巴塔(Mahesh Ranjan Debata),揭示了此前孟加拉政治風波背後的美國因素。以下為內地「南亞研究通訊」官方賬號編譯的全文:
一、PAIRS 計劃:政權更迭模板
這份名為「促進問責制、包容性、韌性支持」計劃(以下簡稱PAIRS)的戰略目的是削弱印度對孟加拉的政治影響。從相關內部文件可看出,該計劃是美國支持那些對其有著重大地緣政治利益國家內部民主體制、政治改革整體議程的組成部分。在USAID和NED的大量資金支持下,PAIRS計劃持續了將近兩年(確切而言是22個月),直至2021年1月才結束。期間,該計劃通過提供宣傳贈款、開展藝術項目、支持民間社會組織等一系列舉措,增強當地民眾政治參與,並為反專制勢力擴張提供支持。
PAIRS計劃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類似於美國在全球範圍內支持的其他抗議活動。在孟加拉,美國與伊斯蘭大會黨(Jamaat-e-Islami)等宗教極端主義組織以及由美國資助的「公民社會」團體合作,直接導致街頭暴力抗議,進一步加劇孟國內部緊張局勢。同時,這些公民社會團體充當了「持不同政見者」的公開代表,使受美國支持的政黨能夠在混亂中伺機壯大。
這其中的主要參與者,包括達卡大學的學生,如納希德·伊斯拉姆(Nahid Islam)和努斯拉特·塔巴蘇姆(Nusrat Tabassum),他們與美國、歐洲的「民主」倡議存在關聯。這種對教育機構的滲透行為,展現了外國利益集團借助當地參與者推進自身議程的過程,具有廣泛影響力。
極端分子領導的街頭陣線與學生抗議活動相互配合,反映出西方媒體認可的一種全球模式。例如,《衛報》曾對美國在東歐支持的政權更迭行動進行報道,詳細介紹了非暴力反抗行為影響當地選舉的過程。
與PAIRS計劃相關的「地緣政治考量文件」,揭示出美國的關鍵目標之一是對印度在孟加拉長達十年的影響力進行制衡。美國將印度政府對孟時任執政黨人民聯盟(Awami League)的支持描述為「存在問題」,試圖重塑南亞的政治動態,進而影響孟加拉的內政及印孟關係。上述舉措反映出美國在更廣泛地緣政治戰略中的精心謀劃,凸顯地區政治的複雜相互作用。伴隨地緣政治格局的演變,這些計劃致使孟加拉等國的民主、主權受損,外部影響有可能重新界定其國內的政治權力動態。
二、國家民主基金會受到審查
國家民主基金會(NED)的活動在國內外均遭到廣泛批判。前美國國會議員羅恩·保羅(Ron Paul)指責該基金會濫用美國納稅人的資金,去支持與美國利益相符的外國政客。他認為,NED 此舉看似是「促進民主」,實則是利用「軟資金」 操控外國選舉,嚴重違反了美國法律。
從歷史視角來看,國家民主基金會(NED)那些頗具爭議的做法曾遭受嚴格審視。回溯20世紀80年代,美國國會議員巴尼·弗蘭克(Barney Frank)就曾提議削減NED的資金,認為政府不應該將納稅人的錢,用於支持外國工會等帶有政治意圖的活動。
此外,《紐約時報》曾對國家民主基金會(NED)破壞海地民選政府,致該國陷入局勢動蕩的行徑進行報道。該報前記者斯蒂芬·金澤在《紐約書評》中透露,NED與中央情報局(CIA)及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合作,支持那些能夠助力推翻對美國不利政治力量的勢力。這凸顯了一種干預主義模式,即試圖以犧牲當地民主與穩定為代價,增強「敵人的敵人」的力量。
除在孟加拉境內的活動外,NED還對中國台灣地區的活動予以資助。2022年,NED與民進黨相互勾結,共同舉辦了一場號稱「團結民主力量,應對所感知到的威脅」的全球大會。2023年7月,NED主席戴蒙·威爾遜(Damon Wilson)在與「台獨」頑固分子關聯緊密的「台灣民主基金會」20週年慶典上,向蔡英文頒發「民主服務獎章」。這再度凸顯出NED支持符合美國利益政治運動的策略,存在使台海緊張局勢進一步加劇,甚至引發衝突的風險。
然而,受NED資助的組織往往面臨諸多內部挑戰。以「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World Uyghur Congress,以下簡稱世維會)為例,該組織正深陷領導層性騷擾醜聞。雖然《NOTUS新聞》已經對此事進行了報道,但是世維會一直未對這一嚴重指控給予回應,更沒有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當前,該組織正在進行領導層換屆,但有幾名候選人卻無故缺席,由此可見,其內部矛盾已然逐漸展露。
儘管NED明確禁止對政治競選活動提供資助,但其卻成功操控尼加拉瓜、蒙古等多國選舉。此外,NED在推翻東歐國家民選政府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並且對委內瑞拉反對派組織予以資助,這一系列行為凸顯出其扶持符合美國利益的政權上台的用心。
三、總結
NED參與孟加拉PAIRS計劃等行動,反映出外國干預破壞民主進程、國家主權的大趨勢。在地緣政治動態持續變遷的背景下,針對這些行為本身及其對美國戰略所指地區的民主穩定前景的影響展開批判性評估,具有重要意義。以「促進民主」之名行謀求政權更迭之實,這一現象引發了有關「強國在塑造他國政治未來過程中應承擔責任」的嚴肅倫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