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獅子山上無獅子 太平山下不太平

博客文章

獅子山上無獅子 太平山下不太平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獅子山上無獅子 太平山下不太平

2021年07月05日 13:41 最後更新:14:15

沉寂了一年的恐暴,再次在香港拉響了警笛。

一名五十歲男子在銅鑼灣用刀刺傷一名28歲警員,之後施襲者用刀刺向自己胸部,當晚送院搶救後不治,事件引起全城震驚。

所幸執勤警員經醫護全力搶救,情況已轉為穩定,繼續在醫院治療。

保安局長鄧炳強第一時間探望受傷警員,並向傳媒表示事件定性為“孤狼式”本土恐怖襲擊。

這個定性,相信毫無懸念,任何一個有正義感的市民,對於用武力施襲警察,或者攻擊路人甲乙丙,都不會“仁慈”地認為,暴行者是因對社會不滿,其行為可被寬恕。

偏偏香港就有不少這樣的人,頭撞南牆還是不回頭,竟把兇徒塑造成“烈士”,加以英雄化。

這種美化暴力的行徑,將推動更多有極端思想的人效法,以更激烈手段傷害他人,對社會貽害極大。

正如執法長官所言,在背後鼓吹暴力的推手,可說“滿手鮮血”,執法當局必須對他們窮追猛打,公眾也應齊聲譴責,將之消滅于萌芽階段。

崇尚恐襲者的人,到底吃了多少迷幻藥?又是因為什麼,可以推動“孤狼”因政治上的不同政見,義無反顧,走上殺人以及自殺的絕路?

總結一下,社會上大多數意見認為,是這兩年形成的網路鼓吹平台,不斷煽動對政府、對社會強烈不滿,在年輕人的心底種下仇恨,一有機會就潑上助燃氣體,誘騙他們甘當一隻撲火飛蛾。

香港這次發生的“孤狼”式恐襲,向市民和政府敲響了警鐘,在全球蔓延着各式恐襲的大環境下,香港不會獨善其身,現在需要的是做好兩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立法“清潔”網路的暴力言論。

從2019年黑暴發生後,各種煽惑、鼓吹暴力、呼籲襲警等信息,特別是編造太子站“死人”燒屍、警察強姦被檢控的女大學生等令人髮指的假新聞,以及起底警察及家人的信息,無不是來自網路。

即使發生的這起襲警案件,仍有網民以“烈士”、“勇者”等稱呼施暴者,完全是顛倒黑白美化事件。

這些事態表明,香港政府應立即對網路暴力、網路煽動等違背社會人倫、社會道德的規則行為,進行立法打擊。即使是亡羊補牢,也應不失時機地堵洞。

網路世界如吸水海綿,各式各種的內容,很容易吸引無知少年沉浸其中。

過去對網路管控未敢觸碰,
       一是言論自由大於天,委屈於一些煽動性媒體的威懾,擔心觸動香港的“核心價值”;
       二是僥倖認為惡性事件屬偶發性,嚴重程度不及2019年發生的暴力行為,因此許多蛛絲馬跡被忽略了,鼓吹暴力的網路言論,已由萌芽長成了小樹。

香港是一個崇尚法治的地方,依照《刑事罪行條例》第九條和第十條列有煽動意圖罪,任何人通過網路鼓吹或煽動恐怖活動,屬極嚴重罪行,是可以繩之以法的。

今天,正值國安法頒佈一周年之際,政府與民間都有責任主動滌蕩網路污垢,並借此成為教育市民的一個活生生案例,讓大家明白制定港區國安法絕不是“杞人憂天”之舉,必須使這條重要法律堅實落地,香港才有長久的安定。

第二,對暴力恐怖主義,要窮盡手段予以遏制。

恐襲不會因一事一時而有所收斂,相反一旦被美化後,有如Delta(德爾塔)新冠病毒一樣,對青年人的傳染具有傳播力快、載毒量高的特點。

“英雄”是青少年的美好追求。但不同的價值觀對“英雄”的演繹很不一樣。

極端主義者、邪教鼓吹者就是以這類名詞,誤導無知青少年走上極端暴力的違法路上。而且,這類現象具有全球性、宗教性。

英國就曾有一案例,一位英國女士受極端伊斯蘭教影響,投奔了塔利班恐怖組織,當她生活走投無路時,主動提出回歸英國誕子。但被英國政府拒絕,理由是擔心她回國後傳播極端恐怖主義思想,並在英國擴散、蔓延。

面對這類意識形態,對照外國的經驗,政府除了加強宣教外,必須依法採取強硬打擊措施,將這些行為消滅在萌芽中,攔截在學校和家庭的門外。

如果對恐襲者仁慈,那就是對市民的犯罪,將威脅香港的安全和秩序,威脅每一位希望安居樂業的香港市民。

這裏沒有中間道路可選擇,沒有“人權”“自由”的空間,打擊、打擊、再打擊是唯一的選擇。

既然執法長官指暴力推手已“滿手鮮血”,執法當局必須對他們窮追猛打,社會大眾也要發出強大的聲音,喚醒仍沉迷在“英雄”迷幻中的無知青少年,力挽他們回頭是岸,避免車毀人亡的下場。

銅鑼灣發生“孤狼”式的恐怖襲擊,絕不是偶然事件,是2019年黑暴的延續,只是由過去公開與政府和警隊對抗,轉而為分散式、幽靈式、突襲式地出現。

這兩天有人直接或間接認同這種行為,包括所謂悼念、獻花等。

政府及一些建制派的頭面人物,對這些現象不可掉以輕心,當前還不是高唱“大和解”曲調的時候,鬥爭遠沒有結束,必須窮盡一切手段,包括法律的、輿論的、校園教育和家庭引導等全方位動員起來,聲討和遏制暴力的發生。

還香港一個太平世界,喚香港新的獅子山下精神。




簡思智庫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信心與定力比黃金更重要

2023年08月14日 13:42 最後更新:16:09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高昇基金执行主席

近日,美國總統拜登正式簽署了行政命令,禁止或限制美國企業在半導體、量子信息技術及人工智能3個敏感科技領域對華(包括港澳)投資。

而據路透社等外媒報導,英國正在考慮是否跟進這一制裁。

後期是否會有更多西方陣營國家加入,尚未可知。

無獨有偶,美國基於2020年的制裁名單,正式決定禁止香港特首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雖然港府與國家外交部都表示強烈反對,但這一系列舉動造成的「寒蝉效应」正在香港業界蔓延。

制裁一道一道頒布,給本就亟待復甦的香港商界帶來了更大的壓力。香港不少從事對外貿易的業界人士都不由得擔憂國際外部營商環境日趨嚴峻。

然而,事態是否真的有各位持份者所擔憂得那般嚴重?

僅就本次制裁令來看,首先應該承認美國禁令對香港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香港與美國經貿關係密切,特別是在服務貿易方面,美國現在是香港最大的服務貿易輸出目的地(超過中國內地),和第二大的服務貿易輸入來源地。

過去美制裁中國內地,還留有香港這個通道,但近期禁令的要害是謀求香港「去兩制化」,特別註明將香港、澳門一並列入制裁範圍,體現出美國政府對港澳政策的新路線。

不過,翻查美國財政部根據行政命令制訂的擬議法規文本,美方新措施主要針對投資,受限制投資行為的定義也並不涵蓋大學之間的研究合作、銀行借貸或匯款等。香港業界在禁令所涉科技領域的發展也並不突出,禁令對香港科技界的實際影響有限。

如果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看,一個重要的基本判斷是:英國不等於歐洲,美國不等於西方,西方不等於世界。

美國對華一系列禁令,英國估計會很快跟隨,但整個歐洲就不一定。西方陣營看似鐵板一塊,其實也有不同聲音。許多國家都在謀求將自身打造成國際秩序中的「平衡塑造者」。

例如法國強調戰略自主傳統,這一傳統最早源於「戴高樂主義」,即法國的經濟、軍事、外交不可以過度依附於某個國家,只有做到獨立自主,才能夠更好地維護法國的利益。

在戰略自主意識的驅動下,法國反對單極秩序和兩極秩序,但會在適當的時機,有選擇地與大國結盟。而在與大國合作時,也會有意識地與大國保持距離,以避免過度依賴。

法國駐港澳總領事杜麗緹(Christile Drulhe)年初接受採訪時就表示,「目前在港法國企業子公司或附屬公司有365家,另有400至500家由法國國民或法國投資者管理的公司。許多法國國民選擇在港創辦創新型公司,尤其在金融科技領域,未來肯定會有越來越多法企搶抓從香港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的機會。」

整體商品貿易數據方面,香港主要貿易夥伴排名順序是:中國內地、東盟、中國台灣、歐盟、美國。也就是說,美國制裁從來不等於全球制裁,美國之外還有廣闊天地。歐盟、東盟都是香港可以通過深化貿易伙伴關係把握住的理想合作夥伴。

當前大國間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國際關係的緊張是必然,但並沒有封死香港對外開放與合作的出路,香港要做的,就是在「一國」的基礎上,把「兩制」優勢發揮到最大。

基於此戰略判斷,香港不能輕言放棄自身優勢,而應繼續發揮好自身對外開放窗口和渠道的角色,堅定強化與發達經濟體國家和世界主要市場接軌。

香港一直以來之所以為世界所矚目,不僅是基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歷史背景、人文環境,更是因為它是中國插在西方市場裡的唯一一顆棋子。

圍棋中有「本手」、「妙手」、「俗手」之分,香港這顆棋子要在中西對弈中發揮最大影響力,就要在外部環境平靜、乃至趨於惡劣時做到「本手」,以中庸之道守住香港業界的基本盤,為未來打好基礎;在環境向好時以「妙手」畫出點睛之筆,譜出香江的高歌;同時,無需為當前的短淺之勢所惑,沉溺於香港已孤立無援的假象中,否則將難免出現「俗手」。

世界局勢越是複雜和艱鉅,信心與定力就越是比黃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