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中國乃至世界最發達、最富庶的地區之一,但同時亦是社會不平等、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其中一個體現便是香港的劏房現象,據政府調查全港有超過10萬間劏房,超過22萬居民住在比一個標準車位更小的分間單位之中,這是香港財富分配不公、貧富懸殊最直接的體現。劏房現象的出現是因低下階層收入偏低,工資水平追不上樓價及租金的升幅,連租住一個完整單位的能力亦欠奉,故只能花費大半的收入租住環境惡劣的不適切住房。私樓的業主們亦因應時勢而行,大量分間單位出租,從而謀取更高的利潤,滿足旺盛的需求,令到劏房盛行全港。而因劏房居民收入的大半已花在租金之上,若收入沒有大變化,又排不上公屋的話,基本是沒有能力脫離劏房,因而會是持續被剝削、永無翻身之日。夏寶龍主任在國安法實施一周年研討會的講話中亦特意提到期盼香港能解決劏房現象,告別劏房、籠屋,充分說明中央亦視劏房為深層次矛盾的體現之一。

要達至告別劏房,並不是要禁止或限制出租劏房,或者僅僅只是處理土地房屋的供求問題。我們亦要正視香港在就業、收入上的矛盾,使到劏房居民「有能力」早日搬出劏房,亦令其他的香港居民有穩定及合理的收入可以找到合適的居所,使到日後無人再需要租住劏房,令劏房的「剛需」消失,從而告別劏房。

要達至告別劏房,要建立更繁榮、更均衡、更安寧的社會。為此政府施政先要從思維轉變開始,要摒棄過往「小政府、大市場」、「重商輕民」的思維,不能再對社會分配不公視若無睹,或是把貧富懸殊當成資本主義必然結果而選擇不作為,繼續默許資本壟斷市場,窒礙其他產業發展。政府確實需要盡可能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但目標絕非是無條件確保特定行業、企業必定能贏利。政府支援企業的目的是發展可持續經濟,創造更多優質職位,令市民付出勞力的同時亦能在整體發展中分一杯羹、共同富裕,而非使財富資產無限集中於一小撮人手中,令富者越富、貧者越貧。

要達至告別劏房,政府需主動推動香港經濟結構改革,採取創造更多優質就業職位為優先的政策方向。在推動發展新產業上,除了加大支出,支持本地創業,亦要幫助現有企業轉型及招商引資。若有能加快創科產業發展、提供更多優質的就業職位的企業願意進駐香港,則可考慮提供各種優惠政策,補貼的補貼、免稅的免稅;在解決社會分配不公問題上,除強調二次分配、要改革稅制外,亦應着手首次分配,如提升最低工資水平;在增加土地供應上,要加快造地的速度,簡化冗長流程,建立充裕的土地儲備,有該改的例改、該收的地收、該填的海填;在房屋問題上,當土地供應足夠時,房屋制度改革是勢在必行,公私營房屋市場需分隔,政府需以提供足夠的可負擔房屋作為房屋政策目標,令每個階層都可按自身的收入水平找到合適的居所,確保市民擁有基本居住權,從而安居樂業。

告別劏房不只是中央對香港的「願景」,告別劏房更是香港廣大市民的共同訴求。特區政府必須以最莊重、最逼切、最真誠的態度處理,並不能因解決問題的難度大、需時長、既得利益者多而有半點怠慢或是「嘆慢板」。特區政府需表示出堅定不移的決心,告訴全港市民(及有關的利益團體)特區政府建立更均衡社會的長遠目標,步步推進,讓大眾明白政府確確實實是急市民之所急、致在解市民所困。同時,特區政府亦需明確表示任何勢力、團體或人士在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的問題上唱反調,堅持剝削、陽奉陰違或是消極怠工者,都將成為國家及香港廣大市民的敵人,將受到最嚴厲的打擊。

國家第二個一百年的目標「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距離預定時間2049年只剩28年,時間所剩不多,困難亦是重重,但只要全體中華兒女在國家領導下共同努力,相信屆時定能做到。與此同時,中央對香港在國家實現第二個一百年之際的「期盼」,我們又有沒有決心可以做到呢?夏寶龍主任發言中提出管治者五個「善於」要求,不單單是對政府上層說,同樣是對所有有志投身於香港管治行列人士的提點,希望大家能夠用心聆聽,細心思考究竟要做什麼才是對香港,對國家有益,做一個負責任的愛國者,為實現中央對香港的「期盼」共同奮鬥。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




工聯會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