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深圳學界熱議香港北部都會區,提出「臨港都市帶」構想

大灣區

深圳學界熱議香港北部都會區,提出「臨港都市帶」構想
大灣區

大灣區

深圳學界熱議香港北部都會區,提出「臨港都市帶」構想

2021年10月27日 17:18

「結合省市‘十四五’規劃綱要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0月6日發表的2021年施政報告,我們提出‘深圳臨港都市帶’概念,希望與之對接、匹配、平衡。」在日前舉行的“2021年第二次深圳智庫峰會”上,深圳智庫聯盟理事長、市決咨委專職常務副主任高振懷提到。

深圳臨港都市帶是指與香港海域陸地相鄰的深圳區域,由西到東包括前海、南山、福田、羅湖、鹽田、大鵬新區,總計面積約602.68平方公里的帶狀空間。

主持峰會的深圳智庫聯盟常務副理事長、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稱該構想是深港未來合作的新思路,認為當下深港必須融合發展,香港北部都會區和深圳口岸經濟帶將實現「1+1>2」的合作效果。

「北部都會區是開啟由治及興新進程的標誌性事件,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工程。」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玉閣認為,未來20年,香港與深圳接壤地帶將產生第二個CBD和新增長極,深港應圍繞該主題持續溝通協調。

峰會由深圳市決策諮詢委員會、深圳智庫聯盟主辦,馬洪基金會協辦。這也是深圳智庫聯盟繼今年5月召開首次智庫峰會後的又一場大型活動。

「新構想將打造深港市場一體化優質集群」

高振懷說,深港口岸經濟帶已被列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點,寫入省、市「十四五」規劃和深圳第七次黨代會報告。深圳“臨港都市帶”構想在口岸經濟帶基礎上生成,內涵更多元。

「這一構想與香港北部都會區在內涵和目標定位上實現了平衡對接,對於深港融合,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建設高標準市場經濟、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高振懷說。

如何打造深圳臨港都市帶?高振懷提出六大建議,一是深港共建鹽田深度融合試驗區,也是全球開放水平最高的特殊功能區。「鹽田地貌特徵和交通格局符合‘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硬件要求。同時,鹽田港與香港港口功能可互補,聯手打造世界航運中心。」

二是以制度創新提升前海開放標準,包括試點在前海特定區域由香港開發建設;大膽借鑒香港法定機構模式;實施「前海港資港法港仲裁」,以及以競爭中性為核心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三是在河套地區深港共建「科技自由港」,讓“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的科技要素資源自由流動,深港科研規則與機制銜接,為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先行示範。

四是打造「三灣一河」,即前海灣、深圳灣、大鵬灣、深圳河。

五是深港共建壩光海洋科技城,打造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西有海洋新城,東有海洋科技城」的兩翼佈局,緩解“西重東輕”格局。

此外,探索現有七個陸路口岸轉型升級,同時優化口岸佈局,設立前海口岸,升級南澳旅遊專用碼頭為口岸等。

「北部都會區將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北部都會區將與深圳緊密合作發展創科產業,成為香港的國際創科中心,媲美支撐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維港都會區。」在香港立法會動議“以口岸經濟帶動新界北發展”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勛說。

劉國勛認為,香港要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面改善呈碎片化的發展用地狀態。「位於河套的港深創科園、新田/落馬洲一帶地區,將擴容及提升成為新田科技城,共佔地1100公頃,可提供5萬個創業項目,發揮更具規模效益的科技產業群聚集效應。」

他還建議基建先行,全面連通港深鐵路交通網路。「重建後的皇崗口岸已預留了位置給香港鐵路,前海到洪水橋的線路、皇崗口岸到新田等線路也要全面對接起來。同時,探討將‘一地兩檢’推行至羅湖口岸、文錦渡口岸、前海口岸等,並爭取更多口岸實行24小時通關,讓人流、物流、現金流更方便往來。」劉國勛說。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也認為,當下是深港沿著口岸經濟帶合作的歷史最好時期,並建議深港合作借鑒粵澳橫琴管理區模式,真正意義上實現“一線管人、二線管貨”。

「目前橫琴與澳門基本上融入到同一個關稅區以內,絕大部分的貨物可以在澳門本地與橫琴之間自由來往。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模式,集兩制之所長。」方舟說。

他以前海為例,稱前海擴區後,寶安的海洋新城納入其中,這片填海島嶼與深圳西岸區域有天然水道隔離,有全封閉式管理優勢。建議在此建設以香港模式主導的「產城合一」香港園區,融合區內的產業功能和社會居住功能。

【觀點】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陳廣漢:

「香港與珠三角產業合作從製造業走向現代服務業」

陳廣漢認為,邊境口岸在深港融合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1999年到2017年的深港口岸跨境人流與車流統計數據都呈上漲趨勢。其中,「居於香港人士」在跨境人流佔比中近半,裏面近七成人的內地起止點都是深圳,“說明很多香港人住在深圳”;“來自內地的旅客”,其內地起止近六成也是深圳,“表明深港之間人員往來日益密切”。

而私家車早在2009年就超過了貨車,位居跨境車輛首位。「這反映了香港與珠三角產業合作從製造業向現代服務業、科創產業轉變,深港跨境就業、居住增多,社會經濟融合發展正在加深。」陳廣漢說。

深港澳科技聯盟顧問、深港科技合作促進會創會會長張克科:

「可在深港雙城三圈設立跨城工作通道和通行證」

張克科認為,當下深港合作呈現四個轉變:由「深圳單邊單向階段性推進」轉變為“香港主動提出雙邊協同對接共進”;由“特定空間”到“沿邊境縱深全方位規劃”;由“基礎設施、創科發展”向“公共服務、人才集聚、社會協同、居住就業和生態文化、商旅”等全面規劃;由“單向推進的招商融資政策導向”向“規劃對接、服務對接、標準對接、智慧平台對接的共贏新機制”轉變。

除了推動雙區跨境公共交通服務外,張克科建議,對河套深港高科技企業、服務業企業和創新企業應給予特別的認證通行證,對基本設施、實驗設備等予以海關備案放行。同時,在深港雙城三圈設立跨城工作通道和通行證。

「前海、珠海、中山、東莞和香港、澳門都需要有多種交通工具交互交換的灣區驛站,寶安有機場、會展中心,物流需求量大,對大灣區通港口岸需求強烈,可在寶安建灣區綜合口岸交互大平台。」張克科說。

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玉閣:

「深港可聯手打造‘雙城經濟’先導區」

張玉閣認為,深圳口岸經濟帶和香港北部都會區在空間上一體、產業協同度高,可聯手打造「雙城經濟」先導區,推動深港做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共建世界級“雙子城”。

「‘雙城經濟’深度對接,實際上是規則機制的深度對接,包括對接和提升規則,某種程度上要形成一些新的規則、新的標準。同時,整合深港兩地科技創新要素資源,共同打造‘科技特區’,實現‘通關自由’、推動‘研究開放’、強化‘數據支撐’。」張玉閣說。

同時,他建議支持深圳國資國企、大型央企和民企等參與北部都會區建設;支持深圳企業到北部都會區設立雙總部、分公司、研發中心、聯合實驗室等機構,開展項目合作,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

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總規劃師鄒兵:

「建議考慮直通鐵路滿足長距離跨界交通需求」

鄒兵認為,針對未來旺盛的跨界人流增長趨勢,要區分內地長距離去港商務旅遊客流與深港兩地居民日常生活交往的不同需求,統籌全市的口岸佈局和功能定位。可考慮利用直通鐵路,將長距離跨界交通需求剝離一線口岸,減輕邊界地區口岸通關壓力。

「建議重新研究深圳市域內國家鐵路和城際線直通香港的可能性,並結合深圳全市大型綜合交通樞紐的規劃建設,考慮增設新的鐵路口岸,如探討前海、機場東、平湖、坪山等樞紐的可能性,引導長距離跨界交通的分流。同時,深圳河沿岸的重要節點,如河套、福田保稅區等,增設簡易人行口岸,應為兩地交往頻密的特定人群提供更便捷的通關往來服務。」鄒兵說。

往下看更多文章

「大灣區書店閱讀巡禮」佛山舉行 讓參觀者加深認識香港出版及印刷創意

2024年12月21日 20:48 最後更新:20:48

「大灣區書店閱讀巡禮」於佛山舉辦,展期至25年1月5日,展銷約1800本香港精選圖書包括香港印刷品,讓參觀者加深對香港出版及印刷創意的認識。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活動由香港出版總會及香港印刷業商會合辦、文創產業發展處資助的「騰飛創意──線上線下香港館」舉辦,早前已在澳門及中山站舉行。今次活動以弘揚中華文化為主題,除書籍及印刷品展銷外,還有兩場與中華武術相關的專題分享會。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其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東亞研究博士、香港收藏家協會終身會員張彧將主講「黃飛鴻傳奇的誕生」,由佛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鄧光民作為對談嘉賓,分享會將在網上同步直播。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大灣區書店閱讀巡禮主席葉佩珠表示,項目獲得不俗反應後,再接再厲舉辦「大灣區書店閱讀巡禮」,佛山之後,連同東莞4個大灣區城市的書店,展銷香港暢銷書籍及印刷品。

微博圖片

微博圖片

「騰飛創意──線上線下香港館」於4、6、8 及10月先後在意大利「博洛尼亞兒童書展」、廣州「南國書香節」、「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及德國「法蘭克福書展」、在線上及線下設立「香港館」,向海內外推廣香港出版及印刷業界的作品。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