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兩大學聯手研角膜進行「電刺激」 料可治抑鬱和認知障礙症

社會事

兩大學聯手研角膜進行「電刺激」 料可治抑鬱和認知障礙症
社會事

社會事

兩大學聯手研角膜進行「電刺激」 料可治抑鬱和認知障礙症

2022年07月07日 18:34 最後更新:18:36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和香港城市大學一項聯合研究發現,在角膜表面進行電刺激(TES),可減輕動物模型中的抑鬱症狀,並改善其認知功能。是次研究結果已於國際科學期刊《Brain Stimulation》和《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發表。

香港大學。資料圖片

香港大學。資料圖片

由港大醫學院林禮偉、城大電機工程學系副教授陳儷行及香港大學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港大醫學院副院長(發展及基建)、生物醫學學院教授、文洪磋家族基金教授(醫療科學)陳應城領導的研究小組,一直在尋找治療神經精神疾病的替代方法。他們發現在角膜表面進行電刺激這非侵入性方法,可激活老鼠模型的大腦通路,從而產生顯著的抗抑鬱作用及降低血液中壓力荷爾蒙的水平,亦能促進海馬體神經細胞內與生長相關的基因表達。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團隊的主要研究員博士生余泳珊及其他團隊成員,亦探索這種電刺激技術在認知障礙症的療效。阿茲海默症是認知障礙症中最常見的類型,亦是目前沒有根治方法的腦神經退化疾病。研究結果發現,這種非侵入性的電刺激技術大幅改善了阿茲海默症小鼠模型的記憶力,並抑制大腦海馬體中阿茲海默症主要標誌物「β-澱粉樣蛋白」。

香港城市大學。資料圖片

香港城市大學。資料圖片

陳儷行近年致力研究經角膜電刺激(TES)誘發視覺和非視覺大腦皮層,她形容此研究為重大突破。TES是一種非侵入性治療方法,原先主要用於治療眼部疾病,如可將其應用於治療神經精神疾病,無疑是一項重大的科技突破。陳應城指研究成果有助於研發嶄新治療,冀能為難治型憂鬱症和認知障礙症病人帶來新曙光。」惟他亦強調,現在討論TES在人類的應用還言之過早,必須進行臨床試驗以確認其療效和安全性。

港大醫學院及城大研究團隊。

港大醫學院及城大研究團隊。

港大預測,本港第2季經濟增速,將由首季預估的1.6%,加快至2.5%,或創1年以來高位,受惠通脹溫和,私人消費、出口及投資都預料按季有所改善。

香港大學。資料圖片

香港大學。資料圖片

港大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亞太經濟合作研究項目預測,本港首季經濟按年增長1.6%,重返2023年第2季的水平,反映中美貿易不確定性進一步升溫帶來的負面影響。

港大提到,美國向多國開徵關稅將拖累環球經濟增長,令香港外部需求面臨嚴峻挑戰,本港今年增長主要來自本地需求。

港大預測,第2季本港的私人消費開支,由首季預測按年上升0.3%加快至1.9%,貨品出口由跌轉升0.5%,進口亦由跌逾1%轉升逾1%。至於投資由預測上升0.7%,改善至1.7%。

港大預測,本港第2季經濟增速,將由首季預估的1.6%。 發展局圖片

港大預測,本港第2季經濟增速,將由首季預估的1.6%。 發展局圖片

另外,第2季綜合消費物價指數預期升至2%,失業率維持在3.2%。港大維持全年經濟增長預測介乎2.5%至3%的看法。政府預測全年增長介乎2%至3%。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
熱 · 門 · 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