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貓貓的奇幻漂流》

博客文章

《貓貓的奇幻漂流》
博客文章

博客文章

《貓貓的奇幻漂流》

2025年04月12日 10:00 最後更新:04月13日 21:23
電影海報

電影海報

影片的背景是未來世界,洪水之下,地球上再沒有人類。藍毛貓貓獨自立於洪水淹沒的廢墟之上,凝視著水中自己的倒影時,是那麼的孤獨、無依。那種強烈的孤獨感,令我想起五十年前的《天地一沙鷗》。不過,時代不同了,沙鷗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自我追求和執著的精神沒有賣點。這部沒有對白,沒有旁白,也沒有字幕的動畫長片將鏡頭對準了末日洪水中的一群動物,通過它們跨物種的互助與羈絆,向觀眾傳遞出一個更為普世的真理:在宇宙洪荒面前,唯有互相關照扶持,才能好好的生活。

貓貓審視著倒影中的自己, 充滿孤獨的茫然

貓貓審視著倒影中的自己, 充滿孤獨的茫然

發人深省的奇幻漂流:沒有人物,沒有對白,卻令你感動!

發人深省的奇幻漂流:沒有人物,沒有對白,卻令你感動!

視覺詩篇中的末世寓言

更多相片
電影海報

電影海報

貓貓審視著倒影中的自己, 充滿孤獨的茫然

貓貓審視著倒影中的自己, 充滿孤獨的茫然

發人深省的奇幻漂流:沒有人物,沒有對白,卻令你感動!

發人深省的奇幻漂流:沒有人物,沒有對白,卻令你感動!

本來怕水的貓貓竟然學會落水覓食了

本來怕水的貓貓竟然學會落水覓食了

有魚吃啦,快跑!

有魚吃啦,快跑!

難得一世好兄弟

難得一世好兄弟

翻查資料,發現原來導演金茲·茲巴羅迪斯用了五年時間手繪圖畫,構建了一個既美麗又殘酷的後人類世界。 洪水淹沒的文明遺跡、水中搖曳的光影、動物皮毛上細膩的雨水痕跡,每一幀畫面都玲瓏精緻。 與《天地一沙鷗》中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追求飛行極限的個人英雄主義不同,《貓貓的奇幻漂流》從一開始就設定了一個集體求生的場景——一艘承載著不同動物的小船,成為末日中的微型社會。 貓貓、江豚、狐猴、拉布拉多犬和鷺鷹,這些性格迥異的動物被迫同舟共濟,它們的互動不僅推動劇情,也為導演帶出他對世界的信息。

馬斯洛需求層次上的漂流之旅

本來怕水的貓貓竟然學會落水覓食了

本來怕水的貓貓竟然學會落水覓食了

影片巧妙地通過五種動物代表了人類需求的五個層次。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的理論,人的需求像階梯一樣,從基本生存逐步提升至自我實現。在影片中,江豚代表基本生存需求、狐猴則守護財產尋求安全、金毛犬渴望社交、鷺鷹追求尊重,以及最終實現自我救贖的貓貓。 這種設計讓簡單的漂流故事具備了心理學深度。 當貓貓從最初的恐水到學會游泳捕魚,從獨善其身到冒險拯救同伴,它的成長軌跡不再是《天地一沙鷗》式的個人突破,而是在與他者的關係中完成的自我實現。 特別是貓貓與拉布拉多犬從敵對到互助的轉變,以及鷺鷹為保護同伴而犧牲的情節,都強烈傳遞出“在絕境中,我們更需要彼此” 的主題。

有魚吃啦,快跑!

有魚吃啦,快跑!

無言的交流與純粹的情感 

影片全無對白,僅靠過動物的叫聲、動作和表情傳遞情感,卻放射出最純粹的感染力——當狐猴珍視的玻璃鏡被同伴不小心打碎時,不需要任何語言,觀眾就能感受到背叛與原諒的全部重量; 當鷺鷹展翅飛向天際時,它的犧牲無需解釋就令人泛淚,在電影院裡,簡直可以感到那種默然的神聖。這種坦蕩蕩而無聲的情感表達,正是《天地一沙鷗》所不具備的當代動畫語言。

難得一世好兄弟

難得一世好兄弟

洪水退去後的永恆

影片結尾處,洪水退去,動物們回到陸地,但它們的改變已經不可逆轉。 貓貓再次凝視水中倒影,此時的它已不再是開場那隻驚恐的孤獨靈魂,而是一個通過友誼重塑自我的生命。

 《貓貓的奇幻漂流》用最簡約的形式講述了最豐富的情感故事。 在技術爆炸的當代動畫領域,它勇敢地回歸到敘事與情感的本質,證明好故事不需要炫目的特效或複雜的對白。 當貓貓與夥伴們在船上並肩而立,共同凝望遠方時,這部影片已經超越了《天地一沙鷗》的個體哲學,為我們這個分裂的時代提供了一劑解藥:在宇宙的無情洪流中,唯有彼此的溫暖才是真正的諾亞方舟。 這或許正是它能夠擊敗迪士尼與Pixar的大製作,贏得奧斯卡青睞的深層原因——在這個越發孤獨的世界裡,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相信友情的力量。




開羅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往下看更多文章

BJ單身日記:我為仔狂

 

我對這部電影本來沒有什麼期望,只是想看看戲裡應該已經五十歲的BJ現在怎樣了,也想知道是什麼元素令這部沒有煽、色、腥的電影能夠維持這麼長的影院檔期。想不到,自電影院出來後,電影內很多情節還縈繞心中,久久不散。

這是第四部BJ單身日記,可以說是以一種近乎殘酷的方式,將BJ從童話般的愛情泡泡中拖回現實。第三部BJ日記裡,BJ終於求仁得仁,嫁了理想丈夫達西(那個高貴律師);但在「我為仔狂」一開場,發現達西竟然在第三部與第四部之間死了!他的離世,不僅帶走了BJ的摯愛,更撕碎了她夢寐以求完美生活的想象。她要獨自面對兩個調皮搗蛋的孩子、堆積如山的賬單,以及深夜裡無處安放的寂寞。這正是很多現代女性的生存困境。

年輕20歲的肩膀多麼好偎傍!

年輕20歲的肩膀多麼好偎傍!

影片中有兩段戲甚是感人。開場沒多久,BJ父親彌留,知道自己日子不多,仍擔心著沒有丈夫,又將失去父親的BJ。BJ 告訴父親,她總會活下去。爸爸說,我不是要你活下去,我要你 好好的“生活”下去。另一場戲是BJ與兒子學校老師爭論果蠅死亡後的存在意義,成為全片最富哲學深度的場景。BJ以家長身份出席兒子課堂進行互動交流時,見老師說 "果蠅死了就不再存在" 。一看兒子反應,知道兒子正傷痛的想著,父親死了,是不是就不再存在?因此她積極挑戰老師的科學論斷,不僅展現了一個母親對孩子心靈成長的關注,更觸及了科學與人文的不解辯題。教科學的老師只能解釋生命的物質終結,卻忽略了生命在他人記憶中的延續及影響。

單身媽媽不易做

單身媽媽不易做

當年的花花公子變了可以交託子女的終身好友

當年的花花公子變了可以交託子女的終身好友

老師在課堂裡口硬,但後來帶學生作野外活動,在營火旁對BJ兒子說的那番話——"愛的人永遠活在心中",看似是對BJ挑戰的回應,實則是對生命意義最溫暖的解讀。這種超越科學的解答,不僅撫慰了失去父親的孩子,也為BJ提供了一種新視角:生命的意義超越肉體的存在,傳承於愛與記憶中。

無論多麼堅強,快樂的人一定有無話不說的朋友。

無論多麼堅強,快樂的人一定有無話不說的朋友。

整部電影就由BJ父親離世前與女兒一席話,與BJ兒子經過心路歷程之後,在學校演唱過世父親哄他睡覺時唱的歌,連貫起來。這讓我想起林子祥的「追憶」 -- ”時日在我心留低許多足印,從前曾共我一起的仍然在心裡逗留;從前誰曾燃亮我的心, 始終一生在心內逗留“。

單親媽媽出席兒子課堂進行科學與人文討論

單親媽媽出席兒子課堂進行科學與人文討論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BJ單身日記:我為仔狂》以其獨特的幽默與洞察,和我們一起探索愛情和生命。當然,作為商業電影,導演不會輕易放棄證明有市場的橋段 – 五十歲並且是帶著兩個子女的單親媽媽,BJ仍然魅力不減。這次追求她的是擁有標準體型卻帶著嬰兒臉孔的小鮮肉(編劇也絕核,小鮮肉不是考古專家,而是研究垃圾的)。幸而,導演沒有過分賣弄BJ這次奇遇,只是讓她浪漫一下就算了。

熱 · 門 · 榜